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 > 国家政策

4部委透露汽车产业重点工作新动向

工信部:推动新能源汽车爬坡过坎新能源汽车的4项重点工作


新能源汽车的4项重点工作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近年来,工信部和国家有关部门一同联合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和举措,约60多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基础材料、基础零件、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整车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过550万辆。
2020年国务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也坚定了行业、企业、投资者的信心。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虽有所下降,但中国在全球的表现相对突出,增速比较高,达到了10.9%。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市场竞争激烈,在技术、品质、消费者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4方面工作:
提高质量。要根据市场需要特别是用户的体验,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标准,加强质量监管,企业也要不断提高制造水平,使新能源汽车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促进融合。新能源汽车是单车本身融入了各种技术,其发展还要集成智慧道路、通信网络、云端技术等,才能让消费者体验更好。要通过电动化和智能网联的进一步融合,开拓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功能。
优化环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要健全充电、停车等各项措施,同时还要提高公共交通电动化的水平。
扩大开放。现在已经在全面开放新能源汽车外资投资限制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国际贸易乃至标准法规的制定都持开放合作的态度,这些都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共同注入新的动力。

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最本质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化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完善共性基础技术的供应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鼓励创新不仅要在具体的技术和产品上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和更多的单一技术,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要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布局新兴产业链,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效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住主动权。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锚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制造业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要加强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包括集成电路、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绿色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和创造发展新动能。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发挥我国既有基础和优势,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部署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等,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充分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新发展活力。未来实现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要在改革开放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要更好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引领作用,对接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需求,聚焦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举措,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增强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高效联动、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培育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国家发改委:引导各地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


相信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市场主体的努力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把握实现,重点政策措施主要有6个方面。

保持宏观政策必要支持力度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2021年名义GDP增速可能较高,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比去年提高200万人,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还要采取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措施。

继续实施惠企纾困政策
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金融方面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银行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降成本方面,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取消港口建设费等。
用好改革政策
要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深化放管服、企业、财税、金融、价格等体制改革。要加强支持保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住贸易规模和市场主体,促进外贸进出口量稳质升,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等。

明确科技发展和产业政策导向
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切实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要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落实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

注重需求侧管理
扩大消费必须稳定扩大就业、保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要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当前尤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工作,着力扩大大宗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和绿色消费等。在汽车领域,要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引导一些地方和城市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和增加指标。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推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培育壮大规模达数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绿色化改造,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目标。

科技部: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在新发展阶段,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就是要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产业等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不断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方法,以科技进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科技强支撑我们国家产业强、经济强和国家强,为促进世界科技发展、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贡献。
如何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重点要突出6个方面。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要补上重点领域的技术短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同时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弯道超车”,以新的科学、新的技术,催生新的产业、新的经济。面向新科技革命前沿方向建立先发优势,建立技术长板,以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

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加强从生产实践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激励好奇心驱动、目标牵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问题不在答案,关建在于提出问题。选准问题就是方向,也是重点。从基础研究转到技术创新,形成成果,进入产业,或者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基础研究不仅产生技术研究的成果,也产生科学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加强基础研究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于我们走向现代化科技强国极其重要。中国发展到当前阶段,更需要自主的、高水平的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引领性发展。这样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基础,也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的科技贡献。

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国家队的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后备军。

着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统筹配置,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同时要加强科技界的作风学风建设。

生态环境部:汽车减排将是“十四五”工作重点

根据专家评估结果,“十三五”期间国内PM2.5浓度下降了28.8%,主要得益于“治煤”成效显著:重点地区2500万户散煤治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钢铁超低排放改造迅速推进,锅炉下降至不到10万台,SO2排放量已经从最高值2588万吨下降为不到700万吨,酸雨问题基本解决,SO2浓度全国全面达标,“十四五”期间,SO2退出约束性指标。
相比SO2排放,燃油导致的NOx和VOCs治理虽有一定成效,但无论力度还是效果,远远不如SO2治理。
根据2020年底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7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81亿。“十三五”期间,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亿多辆,每年增加2000多万辆。为防治机动车污染,生态环境部做了大量工作。
 “十三五”期间,全国淘汰了1400万辆老旧汽车,2018—2020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运营的90多万辆国三及以下重型柴油卡车被提前淘汰。
生态环境部持续推进新车排放标准升级,轻型车国六标准已经全面实施,国五和国六车保有量占比从2015年的2%提高到45%,单车排放量大幅度下降。
车用汽柴油质量快速提升,油品标准从国四到国六实现三连跳,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用燃料油三油并轨,汽柴油最重要的环保指标——硫含量达到10ppm,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接轨。   
此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公交车、出租车、垃圾清扫车、邮政车和轻型物流车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近期NOx浓度开始表现出较好的态势。“十三五”的前4年,NO2浓度没有明显下降,2020年出现首次下降。
我们对重污染进行了大量科学监测和分析,重污染发生过程——空气质量从优到良,再到轻度、中度、重度、持续重度,导致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即NOx转化成硝酸盐。其中北京的表现特别明显,硫酸盐基本没浮动,主要是硝酸盐拉动。至少从目前看,NOx已经成为减排的重点,由于前期燃煤治理卓有成效,当前汽车排放问题更加突出。汽车污染物减排将是“十四五”的重点工作。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1年4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