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 > 市场分析

落子欧洲:电池大军的“不二之选”

优质的下游行业与巨额的电池需求缺口,欧洲电池市场成为各方势力的必争之地。近期,国内外多家企业纷纷公布动力电池扩产计划,如蜂巢能源仅在2021年上半年就规划新增产能近90GWh;欧洲动力电池龙头Northvolt将扩建20GWh电池产能,计划于2023年向大众汽车交付。

百舸争流
正是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之下,以LG化学、三星SDI、SKI在内的韩系,以松下和GS汤浅公司为代表的日系,以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中国系,这样三股亚洲核心动力电池企业前仆后继涌入欧洲,并在当地迅猛扩张,建设超级工厂;还有以Northvolt、SAFT等为代表的欧洲本土系,也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产能扩张,抢占电池市场。
LG化学作为率先选择进军欧洲市场的韩国企业,2015年就宣布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建设动力电池工厂,每年可为1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锂离子动力电池。2018年11月底,LG追加投资并规划产能提升至70GWh。
随后,韩国另外两家动力电池企业三星SDI和SKI选择在匈牙利建造动力电池工厂。2016年8月,三星SDI在匈牙利建立电池工厂,年产能可为5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2021年3月,三星SDI宣布扩充匈牙利电池产能,并计划将电芯月产能提升至1800万颗。
2017年底,SKI在欧洲匈牙利斥资建设首座电池工厂,预计2020年实现量产,其电动车电池总产能将达到7GWh,可供应近20万辆电动车。第二座工厂仍在建设中,规划产能9GWh。2021年1月底,SKI宣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其第三座电池工厂,规划产能30GWh。
而一直以技术走江湖的日本更是不容小觑,2020年11月消息,松下公司计划在挪威建立首家电池厂,年产能约为38GWh。2018年初,另一家日本动力电池企业GS汤浅公司(GS Yuasa)也表明将在匈牙利建厂,并将在欧洲根据地批量生产高续航的全新三元锂电池。
相较于已在欧洲布局的韩国企业,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显然慢了一拍,不过以宁德时代、远景动力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仍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宁德时代2018年7月宣布在德国投资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和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预计到2029年产能将达70GWh。在此之后,另一电池企业巨头比亚迪也宣布计划在欧洲设立动力电池工厂。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国建设一座年产能24GWh的电芯工厂和PACK工厂,分别于2023年底和2022年中建成投产。孚能科技也计划在德国建设新电池工厂,初始产能为6GWh/年,后期将提升至10GWh。
而今年,在短短一周之内,欧洲两大电池工厂建设项目接连落地。7月1日,日产汽车与远景科技集团旗下动力电池公司远景动力共同宣布,将在英国建设首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到2030年产能将达25GWh,并具备实现35GWh的扩容潜力。此前的6月28日,远景动力刚刚与法国雷诺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雷诺向远景提供5年40GWh至120GWh动力电池订单,远景则在雷诺“电力城”的所在地杜埃建立一个年产能为24GWh的超级工厂,以此支持雷诺全面电动化战略。
面对亚洲动力电池军团在欧洲纷纷跑马圈地的局面,为摆脱对他们的过渡依赖,欧洲本土电池企业也相继宣布扩产计划。除了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自身扩建电池工厂外,瑞典的Northvolt、德国财团法兰克福TerraE控股公司、Stellantis集团等也在动力电池方面做出相应举措。

欧洲为啥成了逐鹿之地?
首先,电动化“快进”。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企业将目光投向欧洲,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在于,欧洲电动化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去年,尽管新冠疫情导致汽车整体销量暴跌,但2020年以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爆发。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42%,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升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3%。其电动化渗透率也从 2019年的3.3%增加到2020年的10.2%。
随着欧盟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以及各国相继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拉动,从2025年开始,荷兰、挪威、法国、英国等国家将陆续开始禁止销售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据统计,欧盟27个成员国中就有26个国家制定了鼓励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大众、奥迪、宝马等欧洲汽车主机厂都制定了明确的电气化发展战略。
而就在近期,海外媒体曝出疫情之后欧盟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该计划的重点就是对于电动汽车的支持,包括整体对BEV免征增值税、提供贷款200亿欧元支持买电动汽车、设置400-600亿欧元的基金,并且充电设施投资加倍。可见,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导向十分明显,从而加速欧洲电动汽车发展进程,同时这也必将使得动力电池的需求水涨船高,并为动力电池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红利。
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欧洲电动车复合增速将达28%,动力电池需求复合增速将达34%。预计2025年欧洲动力电池需求量有望达174GWh,到2035年将达485GWh,这成为吸引全球电池企业纷纷选址欧洲,布局电池产能、投资建厂的直接原因。
其次,动力电池“短板”。
2021年6月,据欧盟非政府组织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公布的数据,欧洲现有项目中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超级工厂总数达到38个,预计总年产量为1000 GWh。欧洲动力电池产量的大增与当地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息息相关。预计未来五年,欧洲电动汽车的生产将增长6倍,从原材料开采到生产,再到废旧电池回收,整个电池产业的价值链将在2025年达到2500亿欧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动力电池供给短缺和产业链羸弱正在成为欧洲电动化发展的最大掣肘。虽然政策支持到位、市场快速发展、车企积极配合,各方面条件都较为充分,但欧洲的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却显得缓慢,本土动力电池产能相对偏低,这也成为欧洲在动力电池产业供应链环节的明显短板和缺口。
尽管欧洲对于以Northvolt、ACC等为代表的本土电池企业倾斜力度明显更大,但短时间内要缩小与亚洲电池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和产业化能力的可能性几乎不大。
再者,优质资源“夹持”。
作为传统汽车工业强国,欧洲拥有众多高端豪华品牌,这些车企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产品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加速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对于电池企业甚至上游电池材料、设备等配套企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欧洲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土壤。
欧洲本土电池产业起步较晚,未来较长时间需要依赖外部电池企业输血。动力电池企业正是看到了欧洲电动化发展的产业掣肘机会,一批批产业链企业正在涌向当地,通过在欧洲形成本土化动力电池供应能力,这不仅可以进一步贴近欧洲客户,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产品解决方案,还可以更好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与此同时,电池企业也加快与宝马、戴姆勒、大众等欧洲老牌车企紧密合作的契机,并抢占欧洲动力电池市场。  

机遇之外亦有风险
作为全球碳排放要求最为严苛的区域,欧洲已经开始对动力电池产业链实施更为全面的监管,包括引入碳排放量、原材料供求、可再利用原材料使用比率等具体环保规定。这对于远赴欧洲投资建厂的动力电池企业将会是巨大的挑战。
布局欧洲对于电池企业虽说有种种好处,但需要考量的因素也不少。与本土整体的营商环境、制造业基础、汽车行业基础不同,想要在欧洲布局建厂还需考虑宏观政治环境、当地法律,以及工厂周边经济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原材料供应链、是否有可靠的高质量人才供应渠道、本地物流、汇率等。此外,还可能面临投资成本高昂、客户认证周期过长等问题。
综合来看,企业布局海外蕴含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虽然现阶段因疫情影响,很多电池工厂陷入停摆,欧洲多国也面临政治动荡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出海布局乃至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欧洲市场端需求的拉动,在接下来几年,电池企业的欧洲布局将明显提速,这不仅会带动上游材料、设备等企业的需求,同时还会推动头部供应链企业加快欧洲建厂的节奏,未来欧洲动力电池产能将迎来“井喷”式增长。当前,欧洲动力电池的需求才刚刚开始,竞争者为数不少,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技术、质量、人才和战略的优势,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1年8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