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供应链

拥抱变化,构建全新零部件供应链生态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领导下,面对全球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诸多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与广大会员一起共克时艰,砥砺前行,携手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支机构,成立于1992年,主要以生产汽车同类零部件产品为集聚的行业组织,会员单位155家,目前形成了电机电器、新能源电机电控、电子及智能网联行业三大新格局。2020年,荣获优秀分支机构,而我也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我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工作近30年,见证了零部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一个籍籍无名的群体,成长为中国制造业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力量。如此重要的群体,在新时代必须抓住机会,我比任何时候都焦虑,也更加充满希望。我愿意和他们奔跑在新时代、新赛道上。身处其中思绪万千,本文分享这几年我对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思考,也深感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零部件行业强势崛起离不开企业家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分会非常重视宣传行业标杆企业和优秀企业家。2018年,出版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家奋斗历程书籍;2019年,出版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人优秀事迹纪念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出版了百人百企向党献礼纪念册。被收集的优秀企业家是我多年一起并肩作战的好朋友。他们坚持梦想、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深深激励和鼓励我。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从不缺少挑战,但也正是挑战,才让他们在新的战略机遇期赢得机遇。这两年遭遇关税税率调整、原材料涨价、运输成本狂涨、停电等困难,我积极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他们却说:“困难年年有,克服就是。”有的企业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把全部家当投入进去也在所不惜。这种大无畏精神造就了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行业的不断发展,如同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努力,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我感恩从事零部件服务行业的工作,由此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勇往直前的企业家。多年以来的相处,我总结了他们成功的特点:自立、自强、耐得住寂寞。
他们自立。与我国整车企业的根正苗红相比,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可谓野蛮生长。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星点点”,并无规模和品牌可言,到当前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迅速转型升级,通过聚焦细分领域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售后市场,成为全球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他们自强。随着制造领域走向柔性化生产和汽车行业走向智能制造,他们主动转型升级,开拓创新,通过兼并重组国际知名企业,掌握先进技术,深耕前沿技术与市场,靠能力进入了整车配套体系,实现进口替代,实现与整车企业共同创新的开放时代。
他们耐得住寂寞,等来了智能电动车新时代。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中汽协预计,2022年销售500万辆。中国已经连续七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动力电池、隔膜、正负极等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未来中国零部件企业必将在新时代技术与市场竞争中胜出。我坚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即将迎来他们的高光时刻。

中国零部件行业将产生伟大的企业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特别是中国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快速更新迭代,也培育出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特斯拉为例,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为30%,一年之后国产化率增长为90%。这其中就有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中国汽车供应链巨头助力。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可直接间接为特斯拉供货的企业高达186家。
以特斯拉、华为、蔚来、小鹏和理想等为代表的智能电动车创造者不但带来了巨大市场,也带来了高端技术,更带来了全球领先的集成供应商。他们是新技术、新服务的发明者,是新商业模式的创造者,是卓越企业文化的创立者。
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走进新时代时面临着两个转型:一是新科技的转型,二是新赛道的转型。怎样赋能中国零部件企业,怎样培育伟大的企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行业分会的使命,也是我们分会改革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们积极走进企业调研,积极引进推荐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优秀企业;同时,开展促进行业内及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科技成果的转化。如今,我们已经吸收了近百家新能源电机电控以及智能网联芯片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跨界而来,他们不但拥有强大的科技基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且具备伟大企业应有的素质。实践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制造业巨头,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有了架构未来的强大基因。
实践中我们还认识到,新科技的转型意味着接轨、超越和替代。在传统汽车时代,“空心化”曾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在与国际巨头合资的过程中,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所垄断,核心部件依赖进口这一现实困境一直是整车行业和零部件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挤压。在合资公司没有话语权,中国零部件企业根本进入不了核心配套,导致中国汽车大而不强。如今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不管是特斯拉还是“蔚小理”,中国核心零部件企业配套数量已经超过半数,甚至更多。特别是自主品牌比亚迪汉的核心零部件国内配套供应商占比达到85%,宏光占比100%。中国零部件企业用实力证明可以与国际跨国公司同台竞技。我们不但拥有市场,还有快速反应的应变能力,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我相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该指日可待。我最大的心愿是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从中国走向全球,参与全球配套体系的供应链,期待中国早日诞生中国的博世、大陆、电装等。

构建生态圈,打造五大平台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汽车技术的变革,更是企业的生产模式、消费者的出行方式甚至全球环境的巨大改变。如果我们把新能源汽车的整条产业价值链看成一个大的生态圈,那么我们还可以找出许多小生态圈。其中我们分会所处的电驱动产业链,将是下一个万亿市场的大赛道。
电驱动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上行周期形成共振,其系统单车价值量超过万元,有望成为继动力电池系统之后的第二个长坡厚雪赛道。电驱动系统的单体部件优化和集成化是发展方向。近年来,华为、宁德时代已经相继布局电驱动。同时,系统集成化、功率半导体、材料和装备四大量价齐升的板块是近期需要关注的主线。
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构建全新的供应链生态圈,助力电驱动企业更快更高效地升级和变革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工作。我们设想建立两个生态圈。
第一,打造为企业服务生态圈。从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到人才根据企业的诉求提供全方位的诊断和服务,助力企业抓住当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大好机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化竞争中占领先机。信息咨询、新产品新技术、合作交流、媒体宣传中心、数据分析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六大服务中心,有效集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二,打造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圈。专家委员会集合了国内最优秀的专家,针对企业的不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配套支持。
多年来,为了集聚新能源电驱动精英企业,我们按照供应链上下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打造五大平台,促进整个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重构,受到了企业广泛欢迎。
专题分析平台:发布出版两本新能源、智能网联零部件市场白皮书,不定期发布技术发展报告,双月提供电驱动系统篇、电控篇、功率半导体篇、线束连接器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篇、材料篇和动力电池篇产业链分析数据,探索供应链子行业发展。
前沿技术平台:年末发布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十大技术趋势。剖析高速发展下的关键技术,渗透新能源、智能网联和电子关键零部件,2021年4月召开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研讨会,连续8年召开全球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国际论坛,全球电驱动技术发展领袖峰会。
标准平台:制定标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准备组建标准专业委员会,积极做好联盟所属专业领域的有关标准法规的调研、论证、评价和跟踪工作,积极组织和参与有关标准法规的制修订及宣贯工作。
大数据平台:积极开展数据采集系统,围绕数据建立新型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全力确保有价值的信息源源不断提供企业,不但达到资讯共享、资源共享,而且从浩瀚的信息中,加工变成我们自己独特的信息。这项工作开展了6年。
学习培训平台:聚焦行业前沿,链接业内大咖,提升管理视野;提升营销业务能力,结合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热点、痛点问题,设立专项培训课程,对内增加产业热度,对外提升行业影响力,培训行业人才。
智能电动汽车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我们分会一定要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建立产业链生态圈,与企业共同成长,也帮助有潜力的企业成就伟大。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希望分会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领导下,能够成为这些优秀企业的聚合体。
过去,我们打造的分会是企业的娘家,给企业带来了温暖和信任,现在更应该打造一个可以让所有会员企业发光发热的平台,让每个企业都能在新时代中朝气蓬勃,焕发生机活力,共同分享新时代的美好。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新时代服务企业的新方法。新时代要求我们提质增效,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进步;新时代要求我们彰显自信,与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展;新时代要求我们营造环境,打造行业上下游生态圈。
中国汽车和零部件行业在经历淘汰赛的阵痛之后,将会迎来更加健康的未来。希望明天更美好,我们将乐在其中,无悔人生!
注:本文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机电器电子分会秘书长,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2年2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