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海:关于金融资本上规模投资参与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将围绕汽车芯片荒、制造业用工荒等热点话题建言献策。以下内容为《关于金融资本上规模投资参与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原文。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创新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融合了最新智能网联和核心三电技术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就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代表。
  在传统汽车领域,我国难以超越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日欧等国。当前,基于双碳目标的迫切需求,以及包含能源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红线要求,发展自主智能电动汽车是必然选择。而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与美日欧等差距并不大,在部分领域甚至处于领先地位。在5到10年内,我们有机会媲美甚至赶超对手。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正承担着赶超对手的使命和责任。
  现状:
  国家多年来通过财税补贴、科技创新、产业调控、示范推广、市场监管、开放引进等多措并举,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呈现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47.6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前20榜单中,自主车企占据近半数。同时关键核心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400公里以上,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接近300瓦时/公斤、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00瓦时/公斤,搭载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达到20%。
  快速发展的同时,自主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仍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
  (1)核心技术部分空心化。芯片、高精地图、激光雷达、操作系统、计算平台、控制软件等依然受制于人,核心技术自立自强任重道远。
  (2)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产品减配、低温性能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质量安全召回等时有发生,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等新挑战不断涌现。
  (3)产业链完整性、稳定性依然不足。虽培育出了较为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但仍存在缺芯、少电、关键原材料短缺涨价、高端产能不足等弊端。
  (4)金融资本投资政策需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需加大。国家在金融资本领域尚缺乏针对性的投资政策引导和支持,加之前期行业部分企业关停倒闭,投向自主智能电动车企的资金大幅缩水。且自主智能电动车企正处在成长期,规模及盈利水平还不高,在国内独立上市普遍较难。依照目前的国际形势,国内车企想出海上市也面临诸多限制,导致企业资本普遍短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所有汽车整车上市公司总市值才3万亿人民币,而特斯拉市值超过1万亿美金,是国内所有汽车整车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两倍多。金融资本投资的短缺及投资规模不足,直接束缚了自主智能电动车企的进一步发展。
  建议:
  当前自主智能电动车企虽部分突围,但技术力、产品力、品牌力等还有所欠缺,规模效应尚未完全形成,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且合资股比已完全放开,外资品牌加速布局进一步挤压自主品牌。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之争,实质是核心技术之争。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撑。特斯拉正是因为资本市场的长期支持,历经10年亏损方得今日的百万辆规模和万亿级美金市值。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和消费市场,却没有相应规模的金融资本市场。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平均售价是10万元左右,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平均售价要达到15万元。十四五末期有望实现新能源汽车千万量级的市场,再加之产业链的拉动,产值将达到十万亿级,则需要十万亿量级的资本市值规模来支撑(中国汽车产业链目前总市值8万亿元左右)。特斯拉以万亿级美金市值支撑100万辆级销量,中国则至少需要十万亿级人民币的金融资本来支撑千万级市场。
  因此,建议政府协调各方,从金融资本层面继续给予类似自主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这样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更大力度的支持,金融资本上规模投资参与,推进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好政策驱动作用,持续优化直接融资及上市条件,推进更多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上市和再融资
  从顶层规划至配套细则,营造良好政策氛围,形成让金融资本持续追逐自主智能电动汽车等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鼓励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车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的支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促进直接融资,持续优化上市条件,拓宽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等上市融资渠道。提高间接融资供给质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针对优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形成敢贷、愿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二是发挥好市场驱动作用,鼓励市场化的社会资本上规模投资参与,以及银行投贷联动推进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
  出台政策及具体支持措施,鼓励海量的社会资本以市场化原则,上规模地投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共享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如银行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实施投贷联动,进行“股权+债权”的投放,支持企业核心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关键设备采购、企业技改等。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