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乘用车

共赢、共创、共生,一汽-大众持续推进合资合作2.0

1987年10月20日,中国一汽厂长耿昭杰与德国大众总裁哈恩博士紧紧相握的双手,开启了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之间堪称“天作之合”的伟大合作。当时合作的推动者,或许没有想到,这场合作将成为铸就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石;而日后的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会成为中国合资车企的典范。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正式成立。作为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自成立以来,一位位开拓者、建设者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推动着一汽-大众奋进前行,描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宏伟画卷。

31年来,一汽-大众用实力完成一次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并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厂伊始,一汽-大众起步即规划15万辆的年产能,首开行业先河,带领中国汽车工业正式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代;2003年,建厂12年的一汽-大众,累计销量突破了100万辆;2014年,一汽-大众用了11年的时间,实现了累计销量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的跨越;从2014年12月到2020年3月,一汽-大众仅用5年4个月的时间便迈进累计生产2000万辆的门槛。

从建厂初期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一家工厂,发展到现在的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三十余款车型,产能布局覆盖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华东青岛以及华北天津五大基地;从成立之初年产销不足万辆到如今的年产销最高二百余万辆;一汽-大众已成为国内成熟的覆盖A、B、C级全系列乘用车型的生产企业。

在中国,为中国

一汽-大众成立时,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萌芽阶段,汽车工业基础薄弱。三十余年风雨兼程,三十余年披荆斩棘!一汽-大众在成就自我、砥砺前行的同时,也在助推中国汽车产业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快速前行,其行业压舱石作用显著。

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的合作持续扩大了中国汽车产业合资的规模和合资的领域,协助中国汽车产业建立起了真正面向未来的、现代的汽车工业发展体系,包括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研发体系、营销体系及配套法规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举例道,一汽-大众成立之前,我国汽车工业质量体系都引用苏联的卡车标准,一汽-大众在导入奥迪和捷达的过程中,通过组装及后续的零部件国产化,让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地接触到了德国的质量体系,并逐步上升到国家标准,在此后一直影响和改变着我国传统的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则用实证性、全方位、系统性、严谨性、带动性五方面详述了一汽-大众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深远影响。

“德国产品高质量在中国人心目中早有基础,捷达的引入证实了这一观点;而奥迪在中国定义了豪华车。”许海东介绍到,“一汽-大众的发展全方位地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这其中包括质量管理、生产线管理、工艺流程、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零部件验证、4S店营销模式等。”

系统性是指大众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培训模式传授给中方。许海东特别强调,供应链上的风险管理,即同一个产品对应两到三家供应商就是大众带给中国的。“严谨性则是指德国工程师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许海东说到,“带动性则是指大众进入中国,带动了博世、大陆、西门子这样的企业入驻中国,为中国构建完整的汽车链夯实了基础。”

在社会层面,31年来,一汽-大众以卓越品质赢得近2500万车主的信赖,在为中国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极大贡献。据了解,31年来,一汽-大众累计销量近2500万辆,上缴税金超过6275亿元,带动产业上下游创造近50万个工作岗位。

当然,一汽-大众对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意义不止于此。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副总裁张琳认为,一汽-大众的标杆效应不单单是针对汽车行业,而是能够外溢到中德全产业领域,并进一步成为两国政治领域稳定的基石。

在张琳看来,一汽集团有“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之称,大众集团则是德国规模和产销量最大的整车企业,双方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这种合作奠定了一汽-大众成功的基础。事实也证明,在一汽和大众合资合作的1.0时代,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行业树立了合资企业的标杆,打造了优秀合资企业的样板。

同心同向,合作共赢

31年来,一汽-大众从诞生到蜕变,从开拓到引领,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地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汽车行业“新四化”浪潮愈加澎湃,新秀崛起“百家争鸣”,一汽-大众产销量依旧蝉联行业冠军。

进入2022年,在疫情持续袭扰、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1-8月份,一汽-大众实现零售销量1211192辆,再次位列榜首。其成功的背后,是一汽集团与大众集团优势互补、艰辛努力和持之以恒。

一汽-大众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志宏将一汽-大众的成功归结于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首先是指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汽车消费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德之间50多年的稳定关系,支撑和驱动着德国企业深耕中国。

对此,付炳锋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中德双方在产业层面深度合作的重要牵引力。

地利,是指中国的汽车产业环境在不断优化。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此外,中国在创新上的引领趋势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李志宏说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就是创新,尤其是汽车产业,前沿技术和最新应用已经领先全球其他地区,所以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中国,为中国’,甚至还是‘在中国,为全球’。”

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Andreas Dick)将德国大众和中国一汽的合作定义为“天作之合”。回顾双方刚开始合作时的情形,这一点完全表露无遗:当时德国大众注入了包括专业技术、车型等在内的诸多资源;而一汽集团则更了解中国市场和用户需求,同时具有相关市场资源来高效开展工作。

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三部外方部长范马克(Vanheirzeele Marc)则认为,德国在车辆制造领域具有雄厚的制造基础和多年的知识积淀,知道如何制造出性能出色、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车辆。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富有创造力和执行力,并在数字化方面敢于创新,工作高效。两者结合能快速打造出消费者喜欢的车型,推动中德汽车产业发展。

在李志宏看来,“人和”是一汽-大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股东双方拥有高度一致的战略目标,同心协力,共绘一汽-大众美好蓝图;与此同时,一汽-大众“诚信创造价值、尊重成就共赢”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了一汽-大众独有的文化体系。

迪亚德也表达了对一汽-大众文化的认可,他说:“在合资企业中最重要的是股东双方均致力于建立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致力于实现双赢——这是一汽-大众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汽-大众的中德员工与管理层始终将合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及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麦德岳 (Michael Mayer)坦言,“当然,中德管理层也深知自己代表着各自股东的利益,但是彼此一致认同合资公司开放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让我们能够求同存异,快速找到解决办法,也正是这一文化让我们能够在过去的风雨三十载顺利度过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初创期,到成长期,到爆发期,再到现在的市场领导者,这种开放文化功不可没。”

此外,股东双方在人才和干部人员、战略方向、本土化等多方面为合资公司一汽-大众赋能。李志宏特别强调,一汽集团对合资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战略方向的直接指引。“董事长徐留平每年会多次对一汽-大众调研和指导,帮助一汽-大众在关键决策上发挥重要作用。” 她说到,“董事长把高效益转型增长作为一汽-大众合资合作‘2.0’的战略目标,要加快向数智化转型,这就是股东在战略方向上的直接引领。”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为一汽-大众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和竞争力。据一汽-大众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研介绍,一汽-大众从建立之初就有党组织,并始终坚持党建促经营一盘棋,确保党建和经营的不偏离,致力于通过党建更好地促进经营目标的快速实现。以年初长春疫情期为例,率先驻厂的5000多人基本都是党员,彰显了党员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

“一汽-大众今天的成就,同样离不开历代开拓者、建设者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是他们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一汽-大众的丰碑”,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在去年三十周年盛典上如此表示。

“众”志成城,步履不止

当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更是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地区。在时代变革与技术升级的局势下,一汽-大众中德团队已经率先开启了共创共赢的“合资合作2.0”模式,通过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共进,致力于打造“汽车新四化”浪潮下的行业转型典范,开启下一个崭新篇章。

在产业百年大变局下,一汽-大众深感开启全体系的数智化转型至关重要。2021年,一汽-大众在全公司范围内,从移动出行、生产制造、企业发展和企业生态责任等方面启动全体系的数智化转型:精简传统业务组织机构,成立DTO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与华为、阿里展开合作,培养数字化人才;以用户为中心,重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落地多个数字化项目,如OTD在线定制车扩展至大众、奥迪全系,将交付周期缩短近30%。

在研发能力提升方面,一汽-大众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总投资近12亿的新能源中心和新技术开发中心,它们的落成大幅提升了一汽-大众在新能源车辆、整车性能等方面的开发和测试能力,进一步夯实了未来一汽-大众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优势。与此同时,2021年一汽-大众的研发人员也增至近3000人,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产品营销方面,一汽-大众坚持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双轮驱动”。一汽-大众将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持续投放满足用户需求的新车型,同时加速全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及验证工作,将体验更优的装备与智联功能交付用户。

以新能源车为例,2021年,大众品牌加速布局MEB平台车型,ID.4 CROZZ、ID.6 CROZZ上市以来销量不断攀升;奥迪品牌则带来豪华纯电C级SUV家族——奥迪e-tron和奥迪e-tron Sportback等高端新能源车型,助力一汽-大众全年销量蝉联冠军。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还将积极且坚定地履行其社会责任,继续朝着“碳减排战略”持续迈进。一汽-大众组建专家团队专项研究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持续打造绿色工厂升级,目前,佛山华南基地MEB工厂所使用的电能全部来自清洁能源;成都西南基地作为第二家绿色工厂目前也已经实现了100%绿色能源。

放眼未来,作为中德两国产业真诚合作、全面合作的成功典范,一汽-大众将继续发挥行业领军者的引领作用。在2022一汽-大众新闻年会上潘占福表示:一汽-大众将在股东双方的指引下,继续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数智化为关键手段,继续奋斗奋进,不断超越进取,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股东双方的事业进步、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广大消费者美好出行体验目标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辉煌三十年,站在第二个三十年的新台阶上,一汽-大众合资合作2.0时代已然开启。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