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 > 市场分析

许海东:合资车企的近忧与远虑

2022年的中国车市可以称得上跌宕起伏,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通过汽车企业的努力拼搏,最终全年实现2.1%的正增长。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纵观全年,两个方面最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已经接近50%,体现了中国品牌乘用车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二是中国品牌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迅速,已经成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制造的主要力量。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前十企业,除去特斯拉,其他都是中国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造车新势力全年累计销量还未能进入前十名。这表明中国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快速转型已经形成了竞争优势,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这两个特点也让在中国的合资车企倍感压力。过去四十年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的时代似乎结束了,也许这是合资车企近期最为担忧的事情。

汽车产业百年巨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而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了一定领先优势。此外,合资车企还应了解哪些原因让其在中国市场产品竞争力减弱和市场竞争受到压力。只有把准引发变化的真正原因,才有可能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

经过四十多年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品和市场越来越拥有自己独特的需求点。这种变化不同于过去中国汽车市场的惯性需求,让合资车企感到疑惑。一些国际机构也开始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正日益与世界其他地区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如不同市场周期性,产品设计和功能上更加具有中国的特点,本地化生产的效率更为突出,不同的数字和支付生态系统,更加迅速的创新模式等。这些特点逐步使得中国市场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单一市场。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规模与独特性,现实和潜在的巨大效益,全球汽车厂商都不容忽视。

其实中国市场最核心的变化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新一代中国消费者拥有自己的消费理念和特色,他们的消费倾向、观点、热点等与全球潮流不完全一致,因此在产品选择上出现了明显变化;二是中国自主汽车企业设计和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与合资车企差距已经很小,特别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还有所领先。这两者结合而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汽车企业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了解;中国汽车企业的研发更为敏捷和迅速;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整车制造与供应链体系快速协同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并支持中国传统燃油车的发展;同时,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逼迫中国车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正是这些特点让中国汽车市场与世界其他市场出现不同。

对于合资车企来说,如何理解和有效应对这些不同,是他们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中国古语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合资车企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下降,是他们的“近忧”。因此,他们需要进一步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点,正视中国车企整体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合资中方的作用,并积极采取措施以提升适应中国市场的全方位能力,这是合资车企的“远虑”。

展望未来,作为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中国品牌汽车将和合资品牌汽车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我们相信,合资车企会积极调整他们的策略,进一步了解中国消费者特点,让研发更贴近中国市场,同时充分利用中国本地供应链优势,抓住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快速发展机遇,并积累经验。最终在中国制造并适应中国市场的汽车产品将进一步出口到全球,中国汽车产业也将从真正意义上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注:本文为《汽车纵横》杂志2023年2月刊“刊首语”,作者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