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6专家谈政府工作报告中10大关键词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及五年来的工作和成就,提出了今年工作重点。报告提到,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增长46.7%。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措施促进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推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报告中哪些内容与汽车产业发展有关?对汽车行业企业实践又有何指导意义?针对报告中涉及汽车产业发展的10大关键词,《汽车纵横》特别报道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何毅、罗军民、魏文清和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六位专家。

关键词一:扩大内需
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当前,世界变局加快演变,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供应链转移”、“脱钩”等现象时隐时现。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央早就做出了战略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战略思想,是事关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要让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这不仅是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所做出的主动战略调整,也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核心是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国内需求来带动国内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汽车产品是大宗消费品,有利于拉动需求,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据10%以上,所以报告中强调要“稳定大宗消费”。特别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收入将越来越高,进入中产阶层的家庭和人员会越来越多,他们将更多地消费汽车产品。
汽车消费的基础是人民增长收入,因此需要多渠道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增长的收入,有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有了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消费者就愿意并有能力消费,甚至贷款消费,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汽车产业和汽车产品将在扩大内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二:建设统一大市场
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是必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这是我们最大优势之一。我们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就要打通各省、各区域之间对本地企业的一些保护措施和政策,取消对外省、外区域企业在政策支持、资金补贴、政府采购、要素价格和财税优惠规定等方面的一些不同待遇,让不同省份和区域的企业在投资、生产、交通物流和商品交易等方面能够快速通畅地落地和开展经营活动,畅通国内大循环。
这也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努力降低跨区域市场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进一步激发区域之间竞争,减少区域限制和保护,最终将提升整个国家市场机制运行效率,让国内市场大循环更顺利、无阻碍地运转起来。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最终还要形成优良的营商环境。这种环境是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基础的,也是和国际高标准市场体系一致的,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吸引国际企业继续到中国投资,助力中国形成国际范围内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人才中心,最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关键词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报告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技术部部长王耀:
汽车行业要锚定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战略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集聚行业优势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助力我国继续保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先发优势,加速推动汽车产业安全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对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地位不容置疑。其技术先进性对成本、安全、续航和快充等整车关键指标起着重要作用,是行业必争之地。目前,我国在传统液态锂电池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全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下一代动力电池(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布局,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创新,继续巩固、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对智能网联汽车来说,其主要核心价值在于以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为代表的丰富的产品功能。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汽车软件的加持和芯片等硬件配置的支持,汽车操作系统作为连接汽车软硬件的桥梁,对上支撑应用程序开发,对下可调动硬件资源,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链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实现我国车载操作系统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落地,国家应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行业需要充分协调各方优质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实现国产化车载操作系统尽快上车,充分利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实现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和汽车软件生态的布局。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成立了软件分会,旨在为行业搭建交流平台,调动行业协作积极性,助力汽车软件技术突破,加快构建以自主车载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汽车软件生态体系。

关键词四:激励创新
报告提出,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并阶段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各类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度规模已超过万亿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
五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年来,创新激励机制成为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攻关是国家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升级,将更加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在汽车“新四化”发展机遇下,汽车产业将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为汽车制造企业赋能,解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总成产品、基础工艺、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等方面,汽车整车、零部件及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在种子期、初创期和转化期的扶持力度。随着国家对科技领军企业在金融、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汽车产业链和生态圈将加速重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将加速构建。

关键词五:中高端发展
报告提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汽车产品本身就是中高端的消费品,是中产阶层社会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更彰显出汽车产品的中高端属性。传统汽车产品是拥有驾照的人来驾驶,但智能网联汽车因为加入自动驾驶、车路互联、用户工作和生活的服务生态等内容,成为一个承担大量高技术创新的高端消费品,并且未来将成为人类新生活的重要场景。
汽车产业就是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汽车产业既是实体经济,又是未来芯片、软件、互联网应用、智能制造等创新的载体,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作用非常强,是高端制造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通过十多年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汽车生产企业的努力,实现了换道超车,在产品、技术、质量、供应链和基础设施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中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未来方向。在汽车领域,未来中国将出现很多高端产品,以满足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六:强链补链
报告提出,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产业政策要和发展和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
汽车产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供应链横跨国民经济众多方面,串联材料、化学、电子、通讯、交通和运输等诸多行业。汽车产业供应链强弱,既体现国家工业化整体实力,又代表国家现代化总体水平。它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关系到国防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
汽车行业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传统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较好地融入全球化共同发展的格局之中。但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已严重威胁到全球汽车供应链安全,也制约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国内经济提质发展也对汽车供应链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传统供应链体系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供应链发展也需要走上电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道路。芯片、基础操作软件、原材料等“卡脖子”问题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已无法很好地解决,必须得到政府支持、行业协同及相关各方面共同参与,才能有效破解。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汽车行业正处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突破期。未来3~5年,强链补链,补短板、锻长板,打造安全、韧性、绿色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必胜之战。

关键词七: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报告提出,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任务的落实。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准确阐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发展既是汽车行业低碳清洁发展的任务,更是发展的方向。
首先,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决定了汽车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产品方向。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汽车低碳发展过程中多种技术路线在一定时期内共存。同时,电动化和零碳化汽车,是交通领域碳中和的根本保证,也是汽车行业碳中和的根本方向。同时,这将逐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强能源供应安全性。
其次,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是汽车和交通运输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从长途大宗物资“公转水、公转铁”,到城市公共用车电动化、共享化,物流、客运电动化、集约化等,都会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再次,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汽车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中意义重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极具代表意义。电池梯次利用,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的储能问题。电池回收利用、贵金属循环使用产业链建立起来,能有效解决贵金属依赖问题。
最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是绿色转型的重要一面,特别是汽车,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因人们的绿色生活方式而改变。

关键词八:数字化转型
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产业提升、消费循环和居民生活都离不开数字化。数字经济是产业创新和扩大内需双重任务下的重要一环。
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巨变的关键时期,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汽车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自动驾驶、车路互联、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发展都离不开汽车产生的大量数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也将使用大量数据。汽车的自动化生产、供应链的匹配都要以数字化为基础。目前数字化孪生技术已经在汽车生产中大量应用。汽车产业将通过数字化转型努力提升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成为国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排头兵。
报告提出“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也是在强调推动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这些产业也是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推动我国数字化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九:国企民企共发展
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也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其市场主体主要体现在,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企业主要在基础性、战略性行业掌握主动权,以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民营企业重点在市场化、竞争化的产业中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高效作用,主要解决就业、税收、创新和效率等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制度创新,也需要不断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和难点。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这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要通过民营企业来提升整个经济的效率,解决就业和税收问题,同时通过民营企业的发展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因此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在中国汽车行业,目前央企、地方国资委管理企业以及民营企业都在市场中竞争发展、共同提升。特别是汽车各级供应链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他们的创新和高效率运行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就离不开众多民营互联网、软件、芯片和造车新势力企业付出的努力。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是国企民企共同发展的典范和代表。


关键词十:扩大制度型开放
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加大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
扩大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核心。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对外开放已经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型。制度型开放的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加入国际组织相互适应的需求,更多是中国适应已有国际组织需求;二是金融危机暴露国际秩序需要优化重构,需要导入中国经验。
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史是一部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史,更是一部制度型开放史。上世纪80年代,中国采用合资合作方式起步,几乎都是导入同代产品和技术,同步建立中国的生态体系和现代技术标准。同时,中国在企业准入、产品准入、贸易政策等方面大力改革,以便与国际接轨。加入WTO后,逐步兑现承诺,并越来越开放。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在同台竞争中不但没有倒下,还越来越好,其中商用车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乘用车市场份额上升至接近50%,技术水平在燃油车领域接近并跑地位,在电动车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实现中外企业竞争共赢。
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制度型开放任重道远,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背景之一是,中国还不是汽车强国。海外汽车销量占比是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自主品牌销量中海外占比30%以上。我们正处在汽车迈向科技品时代的产业大变革期,这也是新一轮全球化窗口期。经济发展、产业成熟度、政策支持和供应链完善度等国际化关键要素和条件都已具备,中国汽车品牌要抓住这个窗口期。
背景之二是,许多区域经贸协定中汽车还是例外处理。汽车产业是国际规则、规制和标准争夺的最重要焦点之一,是对外开放最艰难的领域。目前在主要区域经贸协议中,汽车方面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水平不高,大都采用例外处理。无论是新一轮国际化还是汽车正常纳入区域经贸协定,都需要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这轮制度型开放应该是真正的双向开放:国际先进法规中国化,中国先进法规国际化。
中国汽车产业在下列制度型开放方面大有作为:一是WTO权威维护,同时促进增加新兴国家话语权改革;二是利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机会,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准入和公平竞争、社会责任等领域的改革;三是已有区域经贸协定中进一步磋商纳入汽车更高程度的开放;四是增加更多双边和多边区域经贸协定;五是促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中国标准国际化;六是进一步优化汽车产业准入和投资管理放管服,激发中外企业活力。
在汽车产业新一轮国际化窗口期,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起步优势。只要我们拿出勇气来进一步制度型开放,我们就有机会站上山巅看世界。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3年4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