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实现臭氧和PM2.5 双降,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近日无锡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无锡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六方面部署了28项重点任务。
其中,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方面,《计划》提出,大力提高铁路、管道、水运等清洁运能,减少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公路运输量和承运比重。实施多式联运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点推进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发展。鼓励港口和大型工矿企业煤炭、矿石、焦炭等物资采用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等绿色运输方式。率先在短途运输、城建物流以及港口、矿场等特定场景开展新能源重型货车推广应用,推进各市(县)、区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在实施“绿色车轮”计划方面,《计划》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替代。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及国有企业,应加强采购需求管理,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租赁车辆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用于相对固定线路执法执勤、通勤等新增及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选用新能源汽车。城市建成区新增或替换的公交车实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90%以上,邮政等公共领域新增或替换的支线运输车辆全面采用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环卫领域车辆逐步推进提高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占比。推进成立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完成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3400辆,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标准车。加快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使用,港口、机场新增和更换的作业机械主要采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在物流园、产业园、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加快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满足车辆充换电需求及新能源汽车城际出行需求。统筹谋划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计划》提出,开展汽车维修行业专项整治,对汽车维修企业未经备案从事维修作业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全面执行江苏省《汽车维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814-2020),推广使用低VOCs涂料,年底前汽修企业全面使用高流低压喷枪,并配备专用油漆储存柜,支持汽修行业建立集中喷涂中心。钣喷共享中心辐射服务范围内逐步取消使用溶剂型涂料的钣喷车间,推进汽修行业整治提升。
在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计划》提出,2023年7月1日起,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符合强制报废情形的交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按规定回收拆解。统筹“车、路、油”综合治理,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排放监管力度。对机动车生产及进口企业进行排放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推动车辆超标排放信息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和执法联动。各地对辖区内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打击拆除尾气后处理装置、破坏篡改车载诊断系统(OBD)等违法行为。各地负责对辖区内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定期进行运维,确保正常稳定运行。
《计划》提出,稳步提高柴油车排放监督抽测合格率,基本消除冒黑烟现象。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和维修地开展入户检查,在国、省干道开展路检路查和遥感监测,加强对柴油车排放的监督检查。各市(县)、区每月路检路查柴油车不少于80辆·次,入户检测柴油车不少于20辆·次,秋冬季期间各市(县)、区监督抽测柴油车数量(含遥感监测)不低于当地柴油车保有量的80%。对比分析过程数据、视频图像和检测报告,核查定期排放检验初检或日常监督抽测发现的超标车、外省(区、市)登记车辆、运营5年以上的柴油车等,各市(县)、区对上述重点车辆排放检验数据的年度核查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测与维护(I/M)制度。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遥感监测发现的超标车辆,溯源倒查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对遥测超标车辆数较多的检验机构进行通报,开展定向执法检查。
在强化重点用车企业监管方面,《计划》提出,火电、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达到80%;达不到的,进出厂区货物运输车辆应全部采用国Ⅵ及以上排放标准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厂内应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进建材(含砂石骨料)清洁方式运输。鼓励大型工矿企业开展零排放货物运输车队试点。企业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要求,加强运输车辆管控,完善车辆使用记录,实现动态更新。鼓励未列入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控的企业参照开展车辆管理,加大企业自我保障能力。
在强化油品质量管理方面,《计划》提出,建立打击非标油部门协作机制,参照成品油监管机制对内燃机燃料进行管理。坚决打击非标油品,对油品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等全环节加强监管。加大油品使用环节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非标油问题线索进行追溯,依法依规追究相关生产、销售、运输者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车用油品、车用尿素、船用燃料油全生命周期监管档案。
注:本文综合无锡市人民政府网站的相关内容整理报道。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664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