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 > 国家政策 > 政策原文

交通运输部:百余家创新主体投入自动驾驶车辆1000余台,自动驾驶应用规模效应渐显

10月26日,交通运输部举行10月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自动驾驶试点取得四方面积极进展

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文剑介绍,自动驾驶应该是人工智能在目前应用里面最大的领域之一。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方面,我们秉持立足真实业务、依托真实场景、解决真实需求、形成真实模式的理念,因为AI也好,自动驾驶也好,在大家心目中虚拟的成分比较多,但我们立足的是真实模式。秉持这样的理念,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在自动驾驶方向重点围绕公路货运、城市出行服务、物流配送、园区内运输、港区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布局了14项试点任务。亦庄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小汽车无人驾驶实验,在武汉机场到武汉城市之间也有这样的实验。

一年来,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规模效应开始显现。百余家创新主体投入自动驾驶车辆1000余台,自动驾驶应用的规模效应渐显。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实现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准商业化运行,天津港、上海港、厦门远海码头等试点单位部署了200余台自动驾驶集卡或自动驾驶水平运输设备,实现了常态化运行。二是技术得到提升。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技术验证,促进多源感知数据融合、自动驾驶车辆管理和调度等技术提升。三是促进了交通新基建发展。部分试点单位部署了一批智能路侧系统、数据平台等,带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近期在苏州,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已经投用。四是标准化取得进展。起草或发布了9项技术标准,支撑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比如:车路协同系统路侧基础设施总体技术要求、港口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运行技术要求、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技术要求等,围绕个性化出行服务、集装箱水平运输等场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孙文剑表示,我们希望在第一批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扩大试点规模,打造常态化运输服务和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模式,促进自动驾驶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车路协同 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同时,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钟闻华指出,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完善公路基础设施,使之更加适应自动驾驶车辆的认知和行为特点,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辅助信息,能够加快自动驾驶技术实用化的进程。交通运输部近期出台了《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就是旨在通过适度提升公路基础设施智能水平,帮助自动驾驶车辆获取更多更精准的交通运行状态、公路运行环境、还有自身定位等信息,辅助自动驾驶车辆完成驾驶行为决策。

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类设施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单独或联合起来,协助车辆更好地进行自动驾驶。《指南》考虑了既有公路工程设施实际情况,遵循突出实效、技术先进、融合创新、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了从自动驾驶云控平台、交通感知设施、交通控制与诱导设施、通信设施、定位设施、路侧计算设施、供配电设施、网络安全设施等方面支持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技术要求。例如,交通感知设施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超视距的公路交通流、交通事件、交通参与者状态等信息;交通控制与诱导设施可适时向自动驾驶车辆发布交通控制与诱导辅助信息;通信设施可实现公路工程设施与自动驾驶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定位设施能够在公共服务位置信号不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的路段,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定位信息;网络安全设施则用于保护相关硬件、软件、还有数据不被破坏、篡改和泄露。

公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环境组成的整体,其核心目标是不断提升运输安全水平、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车辆应用自动驾驶技术,是从“车”的角度为实现这个核心目标贡献力量;那么智能化公路工程设施建设,是从“路”的角度推动实现这个核心目标。我们认为,让车和路协同起来,可以发挥出“1+1”大于2的作用。

钟闻华还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公路工程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进程,及时总结公路工程设施在支持自动驾驶方面的实践经验,适时完善相关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注:本文综合交通运输部网站的相关内容整理报道。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