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鸿:2023年汽车销量将接近3000万辆,增速预计为12%

  2023年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2024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会议旨在全面总结2023年汽车市场运行情况,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地洞见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会议以“新突破,新阶段,新动力”为主题,聚集政产学研各领域权威市场分析预测专家,并特别设置了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市场预测、中国汽车消费政策和投资趋势预测、中国汽车出口预测、中国汽车产业智库专家对话等主题论坛。其中,在12月11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一:2024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上,上汽集团经济运行部市场与品牌管理高级总监郝鸿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很荣幸再次来到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也感谢付会长、许总的组织,以及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

  我把今年核心判断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张图,可以看到从2018年开始分月国内市场乘用车销量实际上有一个降幅,红色的线-7.7、-6.1、-1.3,1.9、-8.4,这是价格降幅,绿色的线是新能源的渗透率,从2018年开始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深度调整的阶段,又叠加2020年开始的疫情,导致整个汽车市场一直处于调整期。

  同比增速,新能源以及传统车增速,新能源除了2019年因为政策退出是负的,其他时间都是高速增长,两位数以上,甚至达到三位数的高速增长。从2018年开始,所有的燃油车持续下降,特别是去年。

  有一个问题,从2021年开始,整个新能源渗透率在大幅度提升,每年基本上是14%、15%,包括今年1到10月份的统计是14%,同时也带动整个市场增长,刚才付会长也介绍了整个今年的增长形势比较好,而且在今年经济普遍比较收紧的情况下,汽车是为数不多的增长明星,但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情况下为什么大家体感并不好,每个企业好像经营上都有些困难,新势力可能头部的略微好一点,但其他的整个单车毛利率都很低,而且传统经销商的盈利面不足50%,差于近几年所有年份。

  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到价格降幅是-8.4%,是所有时间里最大的一次降幅,既然新能源有大幅增长,为什么降幅波动又这么剧烈。

  下一页,回顾Gartner新技术发展模型,从2009年开始,就是快速起步期、过度膨胀期、行业出清期,到2023年,进入了稳定成长期,比如10万到20万,20万到30万,以及30万以上,分别出现了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等领先的企业,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领先者都开始盈利,而且拥有了定价权,成为降价促销的起点,整个企业已经有利润了,已经形成了正向的商业模型,完全有空间发起价值战。

  比如今年从4月份特斯拉开始,比亚迪持续跟进,基本上每个月每周都会发起价格促销,所以市场仍然在振荡清盘整理的过程。我们预计从2023年到2025年,整个市场是稳定成长期,而且对很多企业转型新能源来说可能是不多的窗口期,过了这个阶段,有可能就进入成熟期,就是整个行业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了。

  基于这个判断,2023年整个汽车增速预计是12%,包括出口,出口增长50%多,有可能将近500万,行业将近3000万。乘用车是10%增长,出口将近400万(70%),新能源920到930万,出口100万。

  2024年的判断,3100万到3200万,同比增长4%到6.7%,出口是520万到580万,11%到16%,乘用车2680到2720,6-6.7%,出口将近500万,20%左右增长。新能源,整个国产批发是1250万,增长30%以上,出口200万,将近80%,这是我们基本的数据判断。

  第四张PPT,明年总的国内乘用车批发增量差不多是50万,有几个判断,一个是长期趋势,刚才王青所长也介绍了,因为我们国内千人保有量还比较低,仍然有提升空间,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跟国外是相反的,国外是二三线比较高,比如北海道远高于东京,但我们是反过来的,比如贵州等,明显低于大城市,这还是有空间的。

  第二是疫后恢复,疤痕效应在减缓,消费信心在恢复。疤痕效应实际上比我们实际的影响认知更深,特别是房地产这次持续的价格下降,可能造成二次的疤痕效应,因为你的资产减值。

  第三是产业政策,经济进一步恢复,预计地方政策将有所调整。如1到10月份,上海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5%,11月份有可能是47%,甚至全年在3月份已经超过了50%,所以上海新能源渗透率很快就会超过50%,意味着新能源已经成为一个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城市如果完全开放上牌,交通压力会非常大。我们预计即使明年没有明显的限制,但是边际上准入政策也是在逐步收紧的。

  从市场因素竞争维度来看,目前仍然是快速增长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格局,所以降价促销仍然会继续,所以明年的体感仍然会很冷,虽然整体在增长。对于新产品来说,像智电产品,城市NOA今年四季度已经分别在上市上线了,明年也在大规模铺开,所以新能源智电产品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这些是正向促进消费的因素。

  终端运营,经销商可能短期的经营压力会进一步增加,所以我们认为它是负向的因素。

  整个全年的国内乘用车仍然是净增长50万辆。

  以上就是我的主要观点,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