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充电桩争相出海,掘金千亿蛋糕不简单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出口大国。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增速远高于传统燃油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推手。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加速“走出去”,充电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补能设施,也拥有着巨大的海外出口潜力。
在2023年12月19-21日举办的“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以及产业充分竞争,我国充电设施已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能,出口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充分满足全球需求。”特别是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和“内卷”的持续加剧,致使很多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以寻求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更具前景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在“主题论坛五:充电桩出口海外实践与探索”研讨中,得到了多位嘉宾的证实。

“走出去”,走向哪里?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高级项目总监高燕万介绍说,从近三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情况来看,除中国外,西欧与北美仍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还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东盟、南亚、大洋洲这三个区域增速最快,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相对较高。
据相关机构统计,2023年1-11月,欧洲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271万辆,同比增长26.4%,市场渗透率为24.8%;美国方面,2023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为122万辆,同比增长46.9%,市场渗透率稳定在9%上下。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情况来看,也与高燕万介绍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市场目前集中在欧洲和东南亚,尤其是对东南亚的汽车出口增长态势明显,正在与常年“盘踞”在东南亚市场的日系车企争抢蛋糕。从出口对象看,比利时、泰国、英国、西班牙、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两大主要整车出口目的国俄罗斯与墨西哥目前虽然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但未来则蕴藏着巨大的拓展空间。
不过,尽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仍在延续,年销量超过1400万辆,同比增长达到35%,市场渗透率在2022年14%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16%,但本该与之相匹配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节奏却依旧缓慢。
据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监许文强介绍,截至2023年底,全球充电基础设施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与中国7:1的公共车桩比相比,目前欧洲的公共车桩比为15:1,美国为22:1,泰国为20:1,这一组数据揭示了海外充电桩市场蕴含的巨大增长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对充电基础设施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国内充电桩企业必然会迎来海外市场开拓的“窗口期”,这也是他们眼下极为看重的战略选择。

市场“蛋糕”有多大?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3》报告指出,在既定政策情景下,电动汽车保有量将会从2022年的近3000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约2.4亿辆,年均增长率约30%。销量方面,到2025年,电动汽车总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2030年将超过4000万辆,分别占汽车总销量的20%和30%以上。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带动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增长,尽管增速上尚无法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相匹配。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22年,美国的公共和私人充电站数量由4.5万台增长至14.4万台,年均复合增速为21.3%,欧洲则由7.7万台增长至47.9万台,年均复合增速为35.6%。
截至2022年底,全球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270万个,比2021年增加了约55%,全年新增公共充电桩超过90万个。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乐观预计至2025年,全球将建设完成公共充电桩692万个,2030年建设完成公共充电桩1537万个。其中美国为132万个,欧洲为241万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据阿里国际站跨境指数显示,2022年,新能源车充电桩的海外商机快速增长了245%,预计未来还有将近3倍的需求空间,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企业在欧美充电桩市场的占比有望达到30%-50%,这为“中国桩”的出海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与此同时,为了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欧美各国也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这些“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与政策优惠,也对中国充电桩企业具备十足的吸引力。2021年11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计划投资总额为75亿美元,目标在全美建设50万个公共充电桩,力争在每条州际公路上每50英里就配备一个新能源充电站。同时2022年8月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也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税收抵免金额上限进行了调整。规定商用充电站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成本30%的税收抵免,对应上限为10万美元,家用充电桩同样可享受最高30%的税收抵免,上限为1000美元。
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计划将投入约100亿欧元,力争在2025年内建设完成100万个公共充电桩,并规划在2030年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一座电动汽车充电站。英国则于2022年发布《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战略》,计划至少投资16亿英镑来完善相应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预期在2030年建设完成30万座充电站。不仅如此,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典、挪威等国也都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相关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在商业和户用充电基础设施上分别给予激励。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介绍说,目前国内充电桩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跟随车企“出海”,随车配桩或是作为车企在当地的服务配套商;二是利用国外经销商网络或借助相关资源方自己做出口。
受益于我国制造业成本红利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发优势,目前我国充电桩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凸显,在市场化竞争条件下占据绝对的成本优势。从相关机构的产业调研数据来看,欧标充电桩产品是国标产品价格的两倍,且美标的产品价格要比欧标产品再贵上10%,这就致使在剔除相关费用后,充电桩“出海”的毛利率仍然显著高于国内,具备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而且与国内“极卷”的价格竞争相比,国外的市场一是门槛较高,对安全、质量、操作有相对严格的规定,二是整体较为稳定,且呈现出了平稳的上升曲线。
当然,除了整桩出口之外,充电基础设施的零部件出口不仅技术难度更低,而且更稳定,问题也相对更少。据业内人士介绍,充电桩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充电模块是最为重要的部件,占据充电桩生产成本的40%。其次,充电枪线要占据成本的20%,也是充电桩零部件出口的重要机会与增长点。
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产品总监侯泽治表示,根据他们的预期,到2025年海外市场的充电桩总量将会比2022年有10倍以上的增长,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的主要配件,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从充电模块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一、输出范围越来越宽、输出电压越来越高;二、模块的大功率化,包括液冷的发展方向;三、尺寸越来越小,高功率密度的要求会逐步提高;四、模块的噪音管理及解决方案;五、模块的标准化、兼容性以及可靠性。
而作为一家专注连接车与桩、并实现中国本土化的德国企业,目前全球有180万个充电桩使用其充电枪,36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其插座的菲尼克斯则更加聚焦于“小而精”,并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菲尼克斯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市场总监许鹏认为,中国企业进军欧洲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其次要注重标准的不一样,“focus在欧洲的标准”;最后则是要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打造产品,充分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走出去”的挑战有哪些?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在面对巨大机遇的同时,中国企业在“走过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的挑战。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差异,完成相应的认证和准入许可,就成为了中国充电桩企业出海第一个需要跨越的障碍。
目前,全球充电桩主流的认证标准包括欧盟CE认证、美国UL认证等等,每一个认证都有较为严苛的技术要求,且成本十分高昂。比如充电桩出口欧洲需要获得CE认证,要经过项目申请、资料准备、产品检测、编制报告、递交审核、签发证书等一系列流程,费用约为50万-60万元;美国的UL认证难度要更大,一般认证周期为7个月,费用在100万元以上。如果是公用事业侧项目,则需要供应商完成额外认证,甚至是拿到政府准入许可。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接口标准、技术和设计上的差异以及使用场景的不同,这就要求中国充电桩企业必须因地制宜,重新立项研发、调整接口、测试匹配,研发和生产成本都会进一步增加。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甘春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欧洲各个国家就有大功率、智能化、网络平台化等不同功能要求,需要自研或定制以具备更高的灵活性。”而这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功能指标的能力,自然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必备技能之一。
除此之外,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比如拜登2023年2月发布的政令表示:所有接受美国《基础设施法案》补贴生产的充电桩必须在美国建造,且任何铁制或钢制充电器外壳的组装和制造都要在美国进行。2024年7月起,美国本土生产的部件至少占充电桩成本的55%。而类似的政策及法案在欧洲或许也将推进并落地,这就推动中国充电桩企业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并着眼实施“本土化”的策略,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对此,拥有三年多出口“实战经验”的ABB电动交通总经理曹阳认为,中国充电桩产业出海可以遵循“四个充分”:第一、充分利用中国企业的优势,合理布局,提高渠道渗透的有效性;第二、充分尊重当地市场对于标准、通讯协议的使用习惯,善于跟认证机构形成绑定;第三、充分考虑售后维护方面的问题,落实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第四、充分与中国车企合作,服务好车企,利用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进入到海外市场。
对于中国充电桩企业来说,进军海外市场一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商机广阔。但如何能够成功地进入海外市场并取得竞争优势,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是一条并不容易但必须要走的路。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4年2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