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显召:汽车芯片标准及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6月17-18日,2024首届中国(重庆)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本次大会以“基础共筑,开源启航”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协办,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承办,旨在为我国汽车软件和芯片产业发展搭建高端务实的专业交流平台,分享创新成果,打造产业生态,构建开源、开放、创新的生态体系,助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在6月18日下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汽车芯片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认证联盟秘书长夏显召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非常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汽车芯片标准、检测以及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今天的主题是汽车芯片,包括检测的技术,以及在研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进展情况,希望我们可以在技术体系上打好基础。
  首先是标准,2021年的问题是芯片企业和主机厂沟通语言不通,所以说能不能做一个国家标准体系,在标准上把语言拉通。2021年中汽中心牵头一个智能网联汽车芯片标准化研究项目,当时国内汽车芯片企业还没有这么多,我们一起用6个月时间梳理出一套逻辑体系,体系里面把汽车芯片运用背景、分类、性能要求、安全要求等技术逻辑做了梳理,最后成为国家标准体系的基本技术路线。到现在为止,汽车芯片国家标准体系已经发布了,最新修订项里面要求给了76项标准,76项标准里面包含了通用类标准,比如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可靠性等,还包含十大类产品标准,以及整车匹配和零部件匹配标准。
  我记得去年年底12月发布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很多人问应该找哪些标委会,我简单回复一下,应该找TC114和TC599。从现在标准划分来看,把环境可靠性的部分标准,电磁兼容的全部标准和环境可靠性的部分标准是CT599牵头,产品类、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部分可靠性标准是TC114汽标委做的。
  2021年我们做标准化需求研究的时候,经过了六个月工作后,我们认为重要的输出物就是就是这个技术路线图,简单来说就是基本的选芯思路。一个汽车芯片应该如何选呢,首先是应用在什么域什么场景,在场景确定的的条件下,功能安全安全、电子兼容以及可靠性指标就可以基本定义出来,再给出实际应用性能指标,这是当时的技术架构,现在也应用在标准体系中。
  2023年4月发布最初版的标准指南,12月发布最终版本,预计到今年年底应该是开展30项以上的汽车芯片国行标准制定,欢迎有实力、有兴趣的企业积极跟汽标委对接,也欢迎各位专家跟我交流沟通。
  第二是检测技术,这几年来我们沟通的汽车芯片内容有很多,从2021年大家说怎么选芯片,到2022年是哪些厂商能保证芯片长期供应,2023年的时候是看哪些产品能保证不出问题又性价比高,2024年是看哪些企业可以和车企共同进行落地攻关。现在大家对汽车芯片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大家开始高度重视安全可靠性技术,在国外企业看来,失效率、安全性本质上是管理的内容,70%都是靠管理实现的。所以从对汽车芯片整体要求来看,汽车芯片企业最重要的是把安全体系、质量体系打扎实,整个管理水平要上来,通过长期高效团队运作才能实现芯片真正长期低失效率、长期稳定化,这是汽车芯片企业的基本工。
  三方检测是把最后一道关,检测应该贯穿在正常研发中。整车信息安全、整车OTA,包括智能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标准2026年会实施,这对整车、零部件、芯片都提出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汽车芯片信息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启动,已提交立项申请。这个标准更像一个指南,指导使用方如何从零部件级信息安全要求推导到芯片级的要求,标准中给了大家完整的技术逻辑和技术链路。另外在具体领域内如何选择芯片的信息安全功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在不同场景下安全不同安全等级需要的信息安全功能目录。上周我们也结束了这个标准的第一轮摸底验证,也发布了第一轮测试结果,我们测的是华大和芯钛的安全芯片,未来还有计算芯片的测试,作为国家标准的摸底试验验证,整个标准中的安全架构都需要进行验证。《汽车安全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这个标准中,从测试角度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密码适用性,它是需要检测资质的。二是稳定性,不能因为工作环境导致安全功能失效。三是物理防护能力。这里也打个小广告,中汽研软件测评天津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内第七个商用密码产品检测资质,这也是我们可以开展商用密码产品检测的根本,没有资质的三方企业出具商用密码检测报告可能是违法的。
  下面是智能驾驶汽车计算芯片的标准,标准中给出了几个要求,一是通用要求,包括性能的、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是根据环境来的,性能要求给出了基本解释和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试验方法,如何实现相应的验证。我们基本上把国内国外主流的AI芯片算力性能按照行标进行了测试,也帮助很多车企进行整车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芯片的比对。
  现在是汽车通信芯片测试,首先是汽车CAN芯片测试,国际上只有一家经过多个国外汽车集团认可的机构有全项的汽车CAN芯片测试能力。这种标准很多时候不是技术难,难得是生态构建,所以需要国内企业把生态拉通、需求拉通,给出相应的测试方法并实施,达到底层技术的可验证性。我们今年7月初会发布国内第一个汽车CNA芯片的全项测试平台,后期有兴趣的可以一起交流验证。汽车通信芯片Serdes芯片测试,从国际上几种主流协议来看大家各有千秋,关键是生态。我们做标准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协议的理解有差异,在互通性测试过程中差异较大,所以标准复核验证必不可少。
  关于标准的使用,有些企业说标准有和没有对我们来差异没有这么大,因为不理解标准的情况下,使用起来难度太大,因此解决标准的易用性,是我们做标准过程中要考虑的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国内产业发展初期,更需要对标准的使用效果作评测。在现阶段拉通主机厂和芯片企业的对接口径是头等大事,帮助主机厂统一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如果做成一目了然且可以按图索骥的操作指南的,才是现阶段统一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认知的关键。
  在总局指导下做的汽车芯片安全可靠性审查规范,就是这样一个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需要的操作指南,主要分为管理体系审查、产品技术水平审查和产品长期保障能力审查几个部分,希望帮助主机厂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按照这个文档一步一步操作,把芯片基本水准拉起来。
  关于功能安全,大家总把功能安全当作一个标杆,当成是一个证明,说明功能安全本身是现阶段的一个技术门槛。、国内很多芯片企业在做的是流程认证,只有少数企业的产品可以达到功能安全产品技术要求,,因此如何确认一个企业的产品是否合规,是否具备进入车企供应链的能力,现阶段最好的方法就是加速推进统一的汽车芯片产品标准符合性审查规范。
  最后我们说说联盟,今天做了一个小介绍,中国汽车芯片标准检测认证联盟是工信部、国资委和市场监督总局共同支持的成立的,主要包扩团体标准制定、测试技术研究、认证审查技术研究、产业推广四个方向。我们首先做团体标准制定,很多人说国标太慢希望多做团标,但是我们中心内部有严密的标准协调机制,保证团标与国行标的互补性。二是检测技术研究,以检测促进标准的应用推广,以检测打造健康互通安全生态。三是检测认证的生态,是联盟生态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希望给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汽车芯片基本可靠性和安全性审查规范,以降低车企风险,提高芯片企业推广效率。四是聚焦产品推荐,我们跟主机厂合作希望把好产品向全国推广,这样才能扩大产品量产数量,从而实现降低成本。
  整个联盟大概132家单位,是邀约制,汇聚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希望依托联盟成员单位的号召力,真正把健康安全生态建立起来,最终为中国汽车产业做点贡献,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664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