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9日,在慕尼黑举办的2025年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开幕式上,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发表致辞,强调汽车工业是德国国家繁荣的支柱产业,并呼吁通过创新、开放和灵活的框架条件,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他表示,只要框架条件正确得当,德国完全有潜力继续作为工业强国、创新基地与汽车生产重镇,在全球树立标准。
以下为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在慕尼黑IAA Mobility 2025的致辞(中文译文):
尊敬的穆勒女士(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尊敬的各州州长——索德尔先生(巴伐利亚州州长)、克雷奇曼先生(巴登-符腾堡州州长),尊敬的内阁同事们,赖歇女士(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长)、施尼德尔先生(德国联邦交通部长),尊敬的慕尼黑市长赖特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感谢大家,感谢邀请我出席今年的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开幕式。首先向穆勒女士、索德尔先生和赖特先生表示祝贺,祝贺慕尼黑与车展再次成功合作。请允许我也为慕尼黑以及IAA的延续性贡献一份承诺:我今天已经可以向大家保证,我将在2027年、2029年和2031年的三届国际车展上继续与各位相聚。听到这里,连索德尔先生都忍不住鼓掌。我非常高兴今天能与大家见面。
女士们,先生们,曾经的车展只是新车的展示舞台,而今天它已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实验室,展现互联化、可持续和前瞻性的出行方式。漫步在展会场馆中,人们能实时感受到德国最重要产业之一的技术变革步伐。我相信,在未来几天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被这种激情所感染,就像穆勒女士刚才所表达的那样,这份激情也会传递给数十万将在慕尼黑展馆里和城市公共空间参观的观众。
汽车,属于自己的汽车,始终是一份自由的象征。在德国,仍有许多人认同这一点,这不仅仅是生活在农村、需要汽车来满足工作与生活的人们。出行就是自由,不论你居住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它是自由社会创新力的成果。因此,我们如今才拥有多样化的出行方式——除了私人汽车,还有本地与长途公共交通、共享汽车以及在大城市常见的其他出行方式。这股创新力量也不断改善着汽车本身,使其更加安全,更加智能化。几周前,我在汉诺威首次亲身体验了在德国本土的自动驾驶,深切感受到了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可以明确的是:汽车将继续作为个人出行的支柱,并将在未来依旧如此。
对德国而言,这意味着:汽车工业始终是关乎国家繁荣的关键产业。按营业额计算,汽车工业依然是德国规模最大、意义最重大的工业部门。几代人以来,汽车工业为德国带来了增长、繁荣与就业。目前,德国仍有超过77万人直接在汽车行业工作,不仅在大型整车厂商,也包括全国各地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供应商和家族企业。若设想没有汽车产业的德国,这个国家无疑会贫瘠许多。如今,四分之三的产量用于出口,每年出口超过400万辆汽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占比能与德国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像汽车工业这样,与德国作为工业与技术强国的形象紧密相连。
然而,正如穆勒女士所说,这一产业如今正面临巨大挑战。要在长期保持成功,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供应商,包括商用车领域,都必须进行深刻变革与适应。而这需要正确的政治框架条件。自我领导的政府上任第一天起,就将为整个德国经济创造良好框架条件作为优先事项。我们希望德国再次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赢得世界钦佩而非疑惑的经济强国,正如这些天在慕尼黑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我们已经作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相关法规已刊登于《联邦法律公报》。例如,针对企业电动化投资,允许当年投资额75%的特别折旧,涵盖所有电动车型,包括轿车、货车、卡车和巴士。我们在德国引入了加速折旧制度,对机器设备投资可在三年内分别折旧至高30%。此外,从2028年起,企业税率将连续五次逐步下调,每次下降一个百分点,直至降至10%。女士们,先生们,这样规模的税收政策调整,是德国近年来前所未有的。通过这项“紧急计划”,我们正在支持企业现代化,同时配套的“高科技议程”也已在内阁批准,涵盖包括电池技术在内的相关领域。正如上周我所宣布的,我将邀请汽车制造业与供应商行业,以及相关联邦州和工会,共同展开关于德国汽车产业未来的产业政策对话。我们的目标是:德国未来仍要跻身世界领先的汽车生产基地。我甚至可以说得更坚定一些:我们不仅要跟上产业转型,更要塑造产业转型,并把握住其中的重大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正如穆勒女士所强调的,我们的重大任务是:在德国打造一个现代化、尽可能实现气候中和的汽车工业。多年来,德国汽车产业在创新、研发和新车型开发上投入巨大,制造商和供应商在技术道路上进展良好,这对德国的就业和价值创造至关重要。工程师们正将出行、生活质量、数字化和气候保护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创意正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这对企业、员工乃至整个地区,都是巨大的努力与挑战。
我们的指导原则始终如一,并已写入联合执政协议:技术中立。我们不愿将未来局限于单一方案,而是要让最佳创意与最佳技术展开竞争。我们希望将技术中立、竞争力与有效的气候保护结合起来。为避免误解,我要明确指出:我们依然坚定支持电动化转型,但需要更灵活的监管,需要更加智慧、可靠、灵活的欧洲法规。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我们要以技术中立的方式尽可能高效地实现气候保护。政治上对单一技术的强行规定,不仅在经济政策上是错误的,也无法让我们可靠地实现共同目标。与此同时,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对此,我们的回应不能是市场孤立与过度管制,而必须是“德国制造”的技术领导力。我们的答案应是:创新、质量与可持续生产。
因此,联邦政府与汽车产业站在一起。我们要求创新与竞争力,同时支持涵盖电池与燃料电池的研发,并推动在德国开展创新性的电池生产。上周,我在明斯特参观了正在建设的电池电芯研发生产线,对那里的成就印象深刻。我们的目标依然是:在德国实现并扩大工业化规模的电池生产。我们正与产业一道,通过公共与私人投资建设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同时在欧洲和全球层面推动公平竞争环境。穆勒女士刚才提到的自动驾驶与数字互联,潜力巨大:道路利用率更高、交通拥堵减少、事故更少,同时也为那些不愿或无法驾驶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和病患)提供新的出行可能。
在这一领域,德国制造商与供应商依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们的目标是:与各位一道,让德国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的灯塔。我们致力于让自动驾驶汽车在德国道路上投入日常使用。当然,前提是要建立相关法律框架,而我们正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也在支持欧盟委员会关于汽车产业的行动计划,以及制定合理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推动创新。在这一切中,公众信任至关重要。安全的自动驾驶要靠高安全标准来建立,而非过度管制或“零风险”策略——因为那根本不存在。生活中始终存在机遇与风险,关键在于保持平衡,自动驾驶亦然。
另一项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任务,是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德国作为出口国,尤其是汽车工业这一核心产业,高度依赖开放市场和良好的国际贸易关系。保护主义与关税壁垒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它们只会损害所有人。因此,欧盟必须推进雄心勃勃的贸易政策议程,并推动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我希望我们继续缓和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并通过可靠协议从根本上加以化解。诚然,我也希望美欧协议能为欧洲带来更好结果,但我们在全球博弈中尚不足够强大,尚无法在所有议题上与美国完全平等。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产业和全球竞争力。
上周,欧盟委员会已批准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自贸协定,并将决定提交理事会和议会。我们支持这一努力,希望尽快实现批准与生效。这一协议将与南美国家建立起覆盖超过7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可为欧洲企业带来数十亿欧元的关税减免。随后还将与墨西哥达成协议,我们正在顺利推进。
中国对我们构成挑战。我们正在采取切实步骤,推动公平竞争、减少依赖并增强韧性。我们的产业亟需关键原材料。确保原材料供应是政治与企业的共同任务。中国对稀土和永磁体出口限制令我们高度关切。这些原材料对德国作为技术强国至关重要,也关系到我们经济和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必须更积极地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共同确保原材料安全,但与此同时,不能在获取原材料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单一依赖。
女士们,先生们,当您参观展会时,可以看到新出行时代的开端。我们完全有机会在这个新时代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并设立新标准。如果我们以勇气和决心来应对,以创新而非管制,以开放而非意识形态来推动,那么联邦政府将与所有愿意前行的人并肩同行。要把未来理解为一次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契机——这是我今天在此想要表达的。研发、生产、出口——这必须是我们的指导原则。过去几年,许多人感受到道路上常被设置障碍,产业常被怀疑和拒绝,而不是被好奇心与对新想法的热情所迎接。现在,联邦政府正在改变这种情况,并希望能为全德国带来改变。
只要框架条件正确得当,德国完全有潜力继续作为工业强国、创新基地与汽车生产重镇,在全球树立标准。若有人对此心存疑虑,请环顾展馆:未来已经在此刻诞生——就在德国。
最后,预祝所有参展商与参观者在本次车展上收获成功、启发与深刻见解。我期待着即将展开的展览参观,也相信自己同样会被对技术、对汽车、对工程师和优秀企业成就的激情所感染。
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根据现场录音翻译整理,未经演讲方审核,仅供参考,不构成官方文件或权威发布)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664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