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乘用车

两国总理见证!奇瑞与邮商斯图歌特成立合资公司

一向合作良好的中德汽车业,再次携手迎来新机遇。

奇瑞集团与斯图歌特公司签约成立电动轻型商用车合资公司,舍弗勒将在湖南湘江新区成立独资公司引入智能驾驶新技术,宝马将与中国信通院合作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9月6日,在中德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德两国产业界签署了11项协议,其中与汽车业直接相关的有上述三项。

自动驾驶,奇瑞,邮商斯图歌

9月6日上午,李克强和默克尔共同见证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共同会见了记者。(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www.gov.cn)

“中德汽车业之间的合作,对于中德两国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9月7日,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德国是汽车工业强国,两国汽车业的合作可谓是“门当户对”。

►奇瑞联手斯图歌特:聚焦电动物流车 目标欧盟和中国

“与奇瑞集团的合资合作,是我们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德国斯图歌特公司首席执行官Jörg Sommer对双方的合作给予积极肯定并充满期待。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总投资5亿欧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建立研发中心、生产销售电动轻型商用车, 并进军物流产业链。

此次合作凸显四大亮点。

亮点之一,是双方将在物流领域展开合作。斯图歌特作为德国邮政股份公司子公司拥有全球物流网络布局,而奇瑞拥有国际化汽车生产、营销能力,双方可以在提供电动轻型商用车产品的同时,通过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价值。

其二,合资公司将开发生产适合全球市场的电动轻型商用车(eLCV),并从事邮政及包裹“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服务。

其三,合资公司设计年产能10万辆,产品计划于2021年量产上市。双方将推动生产、采购和开发的本地化,依托奇瑞集团的营销渠道开展国内销售和服务,同时通过合资公司在全球推广电动商用车及相关的物流业务。

其四,双方还将在中国建立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开发电动改装车平台及相关技术、提供L4级自动驾驶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等。

“奇瑞集团与斯图歌特公司的强强联手,将为双方开拓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盟和中国市场创造机遇,也有利于奇瑞集团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互联等多领域的布局。”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汽车业的中外合作除了延续一些良好的趋势之外,还体现了一些新特点,以往多是发达国家拿技术来换中国的市场,但如今是中国企业以自己的技术去换国际市场,一方面说明中国汽车企业的能力在提升,另一方面说明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走出去”成为发展的必然。

►舍弗勒核心技术本土化 宝马加速在华推进智能网联

此次中德签署的汽车业合作协议中,还有两项同样引人注目。

舍弗勒集团与湖南湘江新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湘江新区成立独资公司,引入智能驾驶领域的Space Drive线控技术。

“舍弗勒集团始终重视中国市场,并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舍弗勒集团将不断加大在中国本土研发投入,扩大市场规模,致力于更好地为中方合作伙伴提供高品质产品与近距离服务,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舍弗勒集团汽车主机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表示。

在协议中,舍弗勒的计划包括,一是引入其应用于智能驾驶领域的Space Drive线控技术,开发符合未来智能驾驶要求的Mover平台系统和90度智能转向模块,满足未来无人驾驶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这标志着舍弗勒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中国“落地”。二是在湘江新区成立新的研发中心暨智能驾驶汽车研究院,作为舍弗勒在大中华区的第二个研发中心,借助当地产业集群优势,与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紧密合作,不断丰富区域内智能驾驶的产业生态及产业链,助力湖南湘江新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而宝马与中国信通院签署谅解备忘录,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则是宝马与多家中国顶尖企业携手开展未来出行合作之后的又一笔重量级协议。

根据协议,宝马集团在华的研发机构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将与中国信通院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开展联合项目研究,在自动驾驶数据连接、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及智能交通系统、工业4.0及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及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建跨行业协同产业生态体系,为新一代汽车提供服务。

“机遇垂青善于合作者。上述汽车业的合作,一方面体现了中外合作对区域产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更多体现了‘技术对等’合作的内涵。”白明认为,中国有5G等先进通信技术,德国有工业4.0的先进制造技术,这种越来越多的强强联手的合作,已经与以往“一高一低”的互补合作不可同日而语。

►加强自主创新 方可提升合资合作层次水平

业内注意到,近年来在汽车业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经贸形势发生新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汽车业的中外合作不断增多,而中德汽车业的合作不仅数量在增加,而且内涵在深化、层次在提升。“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赶上‘一带一路’的‘班车’就会受益巨大。”白明认为。

仅在2018年7月,中德两国的经贸部门、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造车新势力、高等院校、协会等机构,就一口气签署了十余个汽车业合作项目,涉及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方面的合资合作,上演了一场中德两国汽车业的“速度与激情”。

其中,工信部与德国经济部、交通部签署了关于自动驾驶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签署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备忘录;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签署合资公司经营合同;奥迪与华为签署智能网联汽车合作谅解备忘录;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政府签署关于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设立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的协议……

根据公开报道,此次中德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共同认为两国有必要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电动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在一定程度上,合资合作是推动汽车业自主创新、不断向上的重要力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现阶段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来说,合资合作与自主创新都必不可少,也相辅相成。我国汽车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持续提升合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也可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5939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