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位新赛道:数据供应链重塑格局

新元素入局,新赛道开启。围绕产业新兴供应链的竞争与合作正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旋律。充分利用新元素培育出产业新优势,对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供应链至关重要。

数据成为新供应链
如果换个角度看,当前堪称最具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拥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全球第一大陆上终端数据搜集商。到2019年末,其搭载AP硬件的85万辆电动汽车已经累计行驶30亿英里。
新能源特别是具备智能网联功能的车辆已经成为移动的数据采集器。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生产要素。据信通院《大数据白皮书(2019年)》统计,中国作为大数据的数据量占比最高的国家,2019年大数据行业整体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且未来两年每年增速均将超过20%。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中央文件中,成为为未来第五大生产要素。
从国家政务到各大行业,大数据已经无所不入。随着汽车数据的“实时在线”与数据体量的不断累积,汽车产业必将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等新元素正在成为新的供应链。特别在新兴领域,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已从单点数据迅速爆发阶段,进入跨界产业数字化融合阶段。
“能源供应链和未来智能汽车时代的算力供应链都会成为新的供应链,这就是今天提到的创新领域供应链。”在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主题论坛“产业链新兴领域领先优势培育”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判断,“新四化”时代,整车企业已经从生产汽车下线服务衍生到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在智能网联时代,数据驱动软件,软件定义汽车,数据会变成驱动软件的新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完成软件的快速迭代,定义汽车的功能与性能,从而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场景化、个性化体验的不断追求。
数据业务的重要性正在汽车行业中不断升级。一些跨国集团已经为此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或直接设立公司。丰田汽车宣布成立软件子公司Woven;大众集团曾公开表示“大众将成为一家软件驱动的公司”;特斯拉软件人才的密度是传统主机厂的4-10倍。
在国内车企中,上汽软件中心已经正式官宣为零束软件公司;长安成立了长安软件科技公司;长城汽车则设立一级部门“数字化中心”。
掌握数据源或具备数据获取能力,基于场景的理解有效建模将成为企业在发展中持续获益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驱动产业链变革
目前,大数据已经遍布汽车行业和企业的各个角落。
“汽车大数据带来了思路上的变革。”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王震坡曾表示,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单车为主到以数据为主的变革、以车辆实验与测试为主过渡到以全样本车辆数据开展研究的思路变革、从车端运算为主到端云结合的计算方式变革、科研思路的整体变革。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处于机器学习阶段。王耀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机器学习需要极大的数据体量做支撑,由于机器学习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必须依靠大数据驱动汽车落实各种策略。现在汽车进入了小策略、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时代,而真正的人工智能才能做到大策略、小数据。
在生产制造端,“我们不断扩大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安波福连接器系统中国区总经理沈国樑介绍说,安波福工厂的所有冲压注塑机都进行联网系统管理,对所有的工艺设备进行监控、质量控制和追溯,关键指标数字化。此外,还对仓库实施WMS+WCS管控。整个工厂基于数字化管理、平台按客户区分的订单群自动生成生产需求,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根据我们库存数进行订单的交付、排货,整个流程也都处于数字化的监控中。
不仅驱动智能制造,在未来的数字化进程中,汽车电子产生的数据(包括消费者以及周边各种数据)越来越多。作为智能座舱领域位居前列的企业,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表示,当前汽车电子架构的发展趋势可总结为“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开发汽车,芯片制造汽车”,数字化正让汽车座舱的体验不断升级,航盛正持续完善产品结构,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等基础设施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国中北大区总经理赵广东表示,特来电正利用大数据干出一件件“大事”,即通过互联网、车与人的融合、车与车的融合形成金融大数据;通过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等,形成工业大数据;利用充电网的充电和放电,包括削峰填谷、移峰填谷,实现能源大数据,从而构建全球最大的充电网,充电网成为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
在保障充电安全方面,数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特来电的安全防护设置有两层,第一层是设备防护,第二层是大数据防护,把曾经在特来电充电网上安全成功充电的数据按照时间轴形成画像,再把同款车型在空间上曾经安全成功充电的数据也形成画像,利用两个画像交织成的安全充电模型,让新能源汽车在充电中“燃烧不起来”。

汽车数据供应链面临两大挑战
万物互联时代,除了互联网行业海量的信息、交易和交互大数据外,各种智能硬件每分每秒都在源源不断产生无数的“非结构化”的原始大数据,并构成了数字产业的“新能源”。这种情况下的数据在非线性快速增长,后来者即便与领先者的增速相同,也无法避免差距越来越大。
围绕数据这一新产业链的竞争与合作已经拉开序幕。
目前,美国智能交通4.0已经将汽车产业数据交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美国交通运输部将数据交换共享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跨国车企也提早布局自动驾驶的数据共享。早在2018年5月,宝马、福特、通用、雷诺、博世、采埃孚以及区块链行业组织就联合成立了汽车行业最大的一个区块链数据共享联盟(MOBI),意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汽车制造商的自动驾驶数据的共享。随后,本田、电装等企业也相继加入。
要保证自动驾驶安全、先实现数据共享已成为不少国际车企的共识。
从目前国内汽车相关大数据的应用情况看,王耀指出,目前有两大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是相比互联网企业,车企的数据中心更像是一个个数据孤岛,将很多数据价值拱手让给了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巨头有着深厚的数据采集和挖掘分析的技术实力,近年更是看中汽车网联化的巨大市场潜力,不惜斥巨资进入汽车产业,目前已掌握了比车企更多的用户出行数据。
其次是当前的数据综合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王耀认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海量数据支撑,而现有的单一车企数据体量远不能满足L4级别以上自动驾驶所需的数十亿英里级的数据积累,且行业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生态,致使自动驾驶算法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不足。
为帮助行业和企业采集更多数据并有效应用、交流共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了汽车数据供应链战略,并建立起基于区块链技术架构的汽车大数据生态平台,为行业提供跨汽车制造商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公司已注册成立,主要的整车厂、零部件企业、检测机构和大数据公司纷纷加入,正在进行第一轮增资入股。
“安全可控的产业链需要大数据的保驾护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宏表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大数据应用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创新源泉,并重塑供应链格局。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0年11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