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暨主旨会议”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原副部长苏波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徐平董事长,尊敬的延风董事长,尊敬的剑雄书记,尊敬的炳锋会长,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企业家,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受邀再次来到车城十堰。十堰是我国最著名的商用车之都,东风汽车从这里起步并走向世界。今天商用车行业的各位专家,各位企业老总汇聚十堰,交流探讨商用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件难得的盛事。商用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商用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激发市场活力。国家持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出台货车超限超载治理,老旧车辆淘汰更新等政策,有效促进了商用车市场需求释放和结构的优化。
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家设立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商用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们商用车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商用车市场表现仍相对疲弱,商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虽然发展动能不足,但我国商用车市场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止目前我国商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千万辆。
二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去年的渗出率已经达到17.9%,纯电、换电、氢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持续突破,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加速应用,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用车企业脱颖而出,产品出口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商用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商用车国内销量296.9万辆,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四化产业技术的不断演进下,我国商用车产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谈三点建议与大家交流。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目前商用车特别是新能源商用车,首购成本高,保费高,严重限制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应该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模式创新,比如车电分离模式,并通过试点示范引导新能源重卡稳健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突破新一代电池及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用车产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商用车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要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商用车电动化产业政策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市场选择为导向,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要推动充换电技术路线共同发展。当然,我们还要持续完善充电站、加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氢能源内燃机的发展。我们还要推动商用车消费结构优化,持续提升传统燃油车节能环保水平,加快淘汰高排放的老旧车辆。
三是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如今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正逐步从整车为主的出口贸易向包括整车、技术、品牌、零部件、充电设施等全产业链出海,本地化生产转换,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分发挥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研究走出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支持政策和规划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提供支撑引路。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政府的协调,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家标准的互认,支持鼓励整车系统、零部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推动中国商用车品牌走向世界。
各位同仁,中国商用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化发展任重道远,前景广阔,唯有全行业努力奋斗,才能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十堰作为商用车之都,将继续推进商用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行业龙头影响力,与行业携手共同开拓商用车市场,推动我国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汽车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