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高端访谈

张书林:中外合资是“双刃剑”, 自主创新才是唯一成功之路

  今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认真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十分重要。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书
  70年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们,中外合资是中国汽车工业起步发展的权宜之计。由于我国轿车工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零起步,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走中外合资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发展,才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但中外合资又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轿车产业和市场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长期依赖外资不可能将产业做强。
  可喜的是,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轿车产业已经完成了由依赖合资合作到自主发展的过程转变,并形成了可以应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自主发展的实力。实践证明,企业和品牌的成长是岁月和意志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未来,在外资品牌产品的压力下,自主品牌轿车还有一段艰难历程要走。
  70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自主创新发展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我认为,此时的中国轿车企业应认真吸纳我国商用车的自主发展经验。我国商用车用70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与轿车完全不同的道路,一条依靠自己力量和智慧发展的道路。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商用车,特别是载货汽车是支撑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的急需产品,但当时我们除了能从苏联引进卡车技术外别无它路。然而,中国商用车坚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走出了自主发展的新路。实践证明,自主创新发展的路会越走越宽。70年来,中国品牌商用车几乎一直独占着本国市场。产品技术水平不敢说是世界最好的,但其性价比一定是全球最高的,而这一优势还助力我国商用车走向了国际市场。
  我国商用汽车产业用70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自主创新才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形成国际领先的产业基础。执着的理想信念是发展的动力,壮大自主品牌是发展的根本,只有依托自主才能将整个产业做强。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产业的70年发展经验还告诉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是历史的必然。70年来,不同时期出台的、与时俱进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一直坚持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其中最艰难的就是企业结构的优化。这说明,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长期而艰难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前,在严竣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措施同步深化。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将更加复杂:企业不但要面对同业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竞争。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既有合资、独资企业与中资企业的竞争,也有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既有传统汽车企业与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也有不同生产营销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
  但同时,激烈复杂的竞争态势也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不同产业基础、不同体制机制、不同投融资方式、不同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不同产品成本及品质控制能力,这些让不同企业应对竞争和发展风险能力呈现出巨大差异。70年来,虽然已经有一大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被淘汰,但所处的历史环境远没有今天复杂。可以说,今后我国汽车产业淘汰机制将更加有效,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望。
  虽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挑战是大于机遇的。但经验证明,如果企业能尽早开展联合重组、优势互补,合力应对挑战并实现突破性发展并非不可能。
  附:张书林简介
  张书林,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员级高工。在汽车行业工作了50多年,曾任中汽总公司项目建设处处长、机械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任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等职。为我国汽车工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退休后仍继续从事有关汽车技术、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历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发改委、工信部顾问、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战略发展顾问。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08年被授予“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5939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