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 > 市场分析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浅析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在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里面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对此也给予了鲜明的表述: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可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推动汽车产业“十四五”期间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强链、补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给国际民生带来严重危机,同时对于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此,汽车工业不仅要做好强链、补链,更要对于“卡脖子”关键技术给予重点突破。今年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对于车规级芯片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而且都强调了要积极联合行业力量大力开发自主芯片。比如陈虹在建议中从“加大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针对具体高技术门槛芯片推动联合攻关”等三个维度对于快速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朱华荣则从“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建立良性、有活力的产业环境”、“加强标准制定,设立准入门槛”等四个方面重点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促进国产芯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曾庆洪则主要针对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汽车芯片产能被挤占,以及标准和验证体系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尹同跃在建议中提出通过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以及强化产业生态融合等方面重点突破车载芯片“卡脖子”难题。
其实对于自主芯片开发薄弱问题,国家层面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目前工信部已经汇聚行业力量,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未来将利用举国体制优势重点解决车规级芯片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推动碳达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除了制定完成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之外,今后还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重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未来如何更加积极健康发展,“两会”代表也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其中包括:《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配套,助力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陈虹);《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的建议》(朱华荣);《关于解决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的建议》(李书福);《关于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王凤英);《关于加快开展汽车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系统研究工作并适时引入碳交易的建议》(周福庚);《关于鼓励支持农村汽车电动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张兴海);《关于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国家3060战略目标落实的提案》(曾毓群)等等。以上议案从不同角度、多个维度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动力电池利用、充电桩建设以及充电分离模式、储能以及新能源下乡等方面对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链高质量发展,从而把大力实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战略同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产业良性循环无疑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践行“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路径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路径。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以积极扩大内需为基点,大力促进国内消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支持汽车消费同样给予了十分明确的表述: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这对于全面畅通汽车产业内循环,促进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营造更加完善的消费环境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认真践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是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族汽车品牌”。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一汽调研时对广大汽车业内同仁提出的殷殷嘱托。为此,朱华荣在议案中特别提到“在当前市场与舆论环境下,要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社会认可度”。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多年发展,我国民族汽车品牌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认可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在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方面有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消费主体逐步年轻化和消费升级的碰撞,也为品牌重塑提供了方向。其中合资品牌价格下探,在挤压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品牌企业开始全面产品升级。尤其是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品牌面临更大的压力,其中一些弱势企业已经面临生存危机,但同时行业内骨干企业如一汽、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均加大了研发投入。此外一些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小鹏等,其产品在市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总体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头部企业以及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未来发展也有望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1年4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