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供应链

动力电池疯狂扩产逼近TWh时代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进步。如今,动力电池材料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工艺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电池制造成本逐年下降。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离不开动力电池的助力。

需求飙升致动力电池企业疯狂扩产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188.1GWh,累计同比增长175.5%;累计装车量为128.3GWh,累计同比增长153.1%。
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的翻倍增长,带来的产能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也由此拉开了电池企业“军备竞赛式”扩产的序幕。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我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规划产能已超过3TWh。其中,宁德时代至2025年规划产能有望超过670GWh,产能规划地区涉及福建宁德、四川、青海、广东、江西、上海等地;比亚迪2025年规划产能有望超过600GWh,涉及广东、青海、重庆、湖南、西安、贵州、江苏、湖北、浙江等省市;蜂巢能源2025年要挑战600GWh的产能目标;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2025年也有500GWh的产能规划;国轩高科2025年产能规划为300GWh;亿纬锂能2023年将建成200GWh产能;力神电池2025年产能规划为100GWh……
而为了达成上述规划目标,动力电池企业正在疯狂投资扩产。就拿在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的宁德时代来说,正在打造“万亿电池帝国”,被业界戏称为“宁王”。2021年8月12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定增582亿元扩建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项目。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8月至12月,宁德时代一共发布了6份锂电项目投建公告,这些项目分别位于宜宾、肇庆、宜春、宜昌、贵州及厦门,这些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不超过845亿元。
基于“宁王”的大手笔投入,动力电池企业跟风扩产的“内卷”开始了。巨幅产能扩张的背后显示着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广袤的市场空间。有行业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交通领域的电动化及电力领域储能对锂电池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8TWh。
很显然,仅国内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到2025年的规划产能就已经超过了全球所需。如此算来,动力电池供过于求或将成必然,更为糟糕的是对未来过于乐观。

原材料疯狂涨价致行业承压严重
在动力电池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给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供应链方面的极大挑战。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动力电池各种材料价格水涨船高,碳酸锂、氢氧化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等价格普遍上涨,有的材料涨幅竟然高达五六倍。有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正极材料钴酸锂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导致动力电池综合成本大幅提高。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指出,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但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却明显滞后于行业整体增速,电解液中的添加液VC(碳酸亚乙烯酯)、六氟磷酸锂、LFP(磷酸铁锂)、负极石墨化、PVDF(聚偏氟乙烯)、SP(导电炭黑)价格持续上涨,供应十分紧张。他预计,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仍将持续,未来其他物料因扩产周期长、化工类扩产环评申报、设备产能不足等原因也会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受原材料价格飙升影响,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自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相继宣布提价,更有甚者直言,2022年初,圆柱形锂电池电芯将再次涨价,涨幅为5%-15%。
原材料涨价仍然是供需失衡所导致。因此,扩产并不仅在下游的动力电池产能,而是在上游、中游、下游全产业链上全面提速。
可以期待的是,伴随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产能逐渐释放,其无论是原材料价格还是动力电池产品价格都将回归到相对合理的位置上。

但未来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势基本明确,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充足,动力和储能电池扩产成为必然,但在确保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回归行业发展的本源——注重创新、效率驱动,以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技术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万不可沉溺于快速膨胀的订单中不能自拔,而忽视了创新。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2年1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