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萱:恩泽基金在氢能和碳中和领域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2022年3月25-27日,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线上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就涉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政策调整、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市场与消费新方向、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商用车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多场景应用、下一代动力电池产业化及产业投资与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度研讨。其中,在3月27日举办的“氢能产业论坛:氢能迈向规模示范新阶段”主题论坛上,恩泽基金总经理周雨萱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百人会氢能产业论坛上,跟各位嘉宾分享恩泽基金对于能源转型、新能源投资布局,尤其是在氢能和碳中和领域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恩泽基金是中国石化集团发起设立的首支基金,也是唯一一支基金,其肩负的战略使命是:用财务投资的办法,布局战略投资机会。基金将充分发挥中国石化的产业资源优势,助力中国石化从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型。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是基金的主投方向。
  恩泽基金总规模50亿元,一期规模20亿元,由中国石化资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海河基金、佛山南海金控共同发起设立。恩泽基金四大发起方分别在不同领域拥有强大的产业资源、项目资源、政策基础、资金实力,四方强强联合,将有效地实现产业和金融资源的整合,使恩泽基金自诞生伊始,便拥有了强大的项目挖掘能力、项目投后管理能力、多样化的退出渠道,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迄今为止,恩泽基金已经投资了10个项目,包括氢能领域的装备与材料的优质标的、换电领域的优质标的、还有包括化工新材料、碳中和的项目等等。
  作为传统能源巨头,中国石化为什么要设立恩泽基金,去布局新的战略投资机会?因为,未来的全球能源体系,在世界各国力争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整个能源体系将发生根本性转变。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20年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有望达到60%,其中氢能消费将大幅增加。到2050年,氢能将有望占全球能源的18%,同时创造3000万个就业机会,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氢能需求将达到1亿吨以上,占到中国终端能源需求的10%左右。因此,在能源变革的浪潮中,必定是推陈出新。那么,传统能源企业的发展战略该是什么?发展机遇在哪里?
  这张图为各位简单展示了中国石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是如何从传统能源的提供商转变综合能源服务的提供商。针对产业布局,恩泽基金的投资思路是什么呢,我们总结了三句话:围绕产业链,构建生态圈,打造“氢链氢圈和E链E圈”。氢链氢圈,是沿着氢能供应链,布局电解水制氢、氢储能、燃料电池电堆及上游材料,来展开。E链E圈,是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构建移动能源服务生态圈。围绕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电池资产运营来展开。
  具体来讲,“E链E圈”我们将关注动力电池为主线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围绕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活性材料—电池运营—大数据管理—梯次利用—电池回收”进行有重点的布局。动力电池领域,重点关注高端正负极活性材料,关注隔膜涂层材料、固态电解质和固态电池。第二方面是关注电动车时代加油站网络的延伸应用场景,比如说换电;布局储能相关领域,储能我们认为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在E链E圈举一个我们的投资案例,奥动是换电领域龙头企业,拥有换电的连接系统,底盘换电系统是快换电池箱、换电网等核心技术,单次换电总体用时仅需1.5分钟。目前奥动已与北汽、上汽、东风、一汽、长安汽车、广州出租车协会等重要车企或商用车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换电业务发展。到去年年底,全国已经有超300座换电站;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氢链氢圈。可能各位朋友都关注到了,中国石化锚定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计划加快推动氢源由灰氢、蓝氢向绿氢转变,重点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与氢能经济生态圈。
  布局思路重点有四个方面:
  1.以燃料电池为切入点,向电池上下游延伸,寻找电极、膜材料、催化剂等原材料领域的优质项目。从燃料电池系统来看,2019年中国石化资本公司投资了该领域龙头企业重塑。
  2.布局储氢和运氢的关键技术,包括储氢材料、储氢技术、关键设备(储氢容器、阀)、高压/液化/混输技术及满足该技术的相关材料。
  3.布局电解水制氢技术。我们的逻辑是认为绿氢是方向,灰氢、蓝氢只是过渡方案,绿氢的制备技术(无论碱性还是PEM)都会在短期和中期之内会共同存在,碱性技术成本更低,市场占有率会更高,PEM技术面对可再生能源会有技术上的优势,两条技术路径我们都在关注。
  4.关注加氢站整体解决方案。
  最终目标使加油站成为加油加氢换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补给站。
  在氢能领域我们有几个投资的已投项目跟大家分享,恩泽基金跟康明斯集团合资(50比50),共同发起成立合资公司,将全球领先的电解水制氢技术本地化,并进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合资公司已经于2021年12月完成工商设立,于2022年1月在佛山南海区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下半年工厂建设,同时第一批产品下线。
  这个项目是上海重塑,刚才讲过的是资本公司2019年的投出项目。
  国富氢能是采用隔膜压缩机技术路线建设加氢站和提供车载供氢系统领域的头部企业,公司在加氢站建设领域总包的市占率全国排名第一。
  加氢站装备的另一条技术路径我们也进行了布局,海德利森采用液驱技术路线国内的头部企业,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压缩机技术、工艺与材料能力,同时拥有加氢站系统部件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在液驱领域,海德利森也是头部企业。
  刚给各位分享了我们氢链氢圈的思路,恩泽基金在氢能领域如何理解氢能产业?我们认为,交通领域的应用只是氢能应用中占比较小的部分,在工业上的应用,氢作为化工原材料这个应用场景会比交通领域应用更大的应用场景,通过氢能实现深度脱碳,是未来氢能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场景。在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只有引入氢能,才能实现深度脱碳的目标。
  我国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为130亿吨左右,其中,40%来自于电力系统,60%来自于非电力系统。即通过新能源发电最多只能解决40%的碳排;另外60%的碳排,只有通过引入绿氢才能够真正实现脱碳,即氢能要在石油炼化、煤制烯烃、合成氨、与炼钢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煤制甲醇,引入绿氢,才可以固化煤中的碳。合成氨领域生产1吨尿素可以消耗0.7吨CO2,这是负碳的概念,可通过此方式,实现零碳化工业园区甚至负碳化工园区。煤制甲醇领域,我国年产出约8000万吨煤制甲醇,若运用绿氢可减少80%-83%的碳排放,是一个巨大的减碳的路径和方式。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至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是接近5亿吨。只要国家的双碳政策不发生变化,则每年减排任务相当繁重,而对应的市场空间就非常大。目前,可以看到国内的现有技术每万吨二氧化碳捕集的初始投入成本是1000万元,在每一年100亿吨的基数上是一个天量的投入。所以,国内行业非常需要行之有效的、经济的CCUS技术与工艺方法,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重点关注,并且有了好项目的实践及项目的布局。
  我们认为CCUS领域主要包括三类:
  1)推进能够有效替代传统化学法捕集的技术路线;
  2)推进针对CO2作为原料气进行电催化、光催化的技术路线;
  3)推进自然固碳路径的生物质利用过程,重点关注拥有工程化能力和高价值产物的技术与工艺。
  针对以上三个优化方法,目前我们已经有投出标的的是BECCS和DACCS两个领域。
  下面两屏PPT为大家展示我们目前已投出的项目,巨鹏生物和朗泽科技是我们2021年投出的项目,是这个领域全球头部的竞品公司,都是以工业尾气当中的CO2、CO为原料气,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产出燃料乙醇和高品质蛋白。如前述PPT介绍,中国的CO2排放总量很高,主要部分为工业集中排放气源,巨鹏生物和朗择科技主要就是针对工业排放的场景。同时,从这两个技术路径的下游产物都是燃料乙醇,属于高附加值能源化工类产品,有非常好的收益,相当于是变废为宝。还有一个项目是霖和气候科技,通过创新的材料,这种材料能够通过湿度的变化实现对CO2的吸收与脱附。
  最后想说一下我们对于碳中和和碳达峰的一点思考和认识,我们认为碳达峰是量变,碳中和是质变。如果没有能源变革,没有系统性社会变革,没有一场绿色革命,不可能实现碳中和。面向碳中和的未来能源,其核心由一系列颠覆性、变革性能源技术作为战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的全新能源大系统。在这场变革中,行业中的有识之士都将大有可为,恩泽基金将在此过程中,愿与各位同仁携手,我们共创绿色未来,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