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超越人类感知极限的激光雷达

  6月27日-29日,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湖北武汉经开区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融合创新、绿色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新生态”。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市智能汽车产业促进会和汽车纵横全媒体协办,东风汽车、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线为合作伙伴。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和东风风神皓极作为本次大会的官方服务用车,为大会嘉宾提供出行服务。其中,在6月28日下午举办的“多元共创—打造智能网联新生态”主题论坛上,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远发表主题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这个题目很有挑战,我努力讲好。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说一下,车真的需要激光雷达吗?这个问题很直接,是直击心灵的问题,如果没有激光雷达,或者我们基于人眼,只靠人眼开车,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大家统计来看,一般人开车的死亡率是每开1公里死一个人,每10万人中有18人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是万分之1.8,当时速到达70公里以上时,死亡率就攀升到98%,这是不能被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超越人的极限,首先要超越人的感知,本质是对人眼的视觉运力提升和控制力提升。
  我们天天用眼睛,从生物学角度看一下人眼是怎样的?PPT中左下角显示的是人眼的生物构成,在此不做赘述。换成一种技术性词汇表述:如果今天我们可以花钱去买眼睛装在车上,是怎样的?价格是黑市的角膜价格,它分辨率不错,但对于距离精度、黑夜工作、强光工作等等确实是人眼自己的缺点,或者不足。
  我们来对应人眼,与整个摄像头基本上是一对一关系,如果我们认为人眼是目标,摄像头的终极结论就是人眼的结论,这就是我们把激光雷达引入到系统的理由和原因。
  再往前看一下,既然激光雷达这么好,客观讲现在的线束只有几十到一百,很多性能满足不了完全匹配人眼的清晰度,那么刚刚王博士也有讲,这么多年激光雷达这么火,明显比全球速度快很多,它为什么这么火?我们从另一个数据来分析,这是视觉与激光雷达的专利统计对比表。
  我们把整个中国的视觉和车载相关的技术专利进行统计,可以看到日本+美国的专利数将近80%,中国只有7.59%,基本上是别人的1/10,相对而言当我们再看激光雷达技术,中国和美国目前也只差了一半的水平。我们说为什么激光雷达在中国这么快被催熟,本质上讲是想催熟一代传感器,使得感知技术领先一步,我们在上代技术中(即视觉技术)已经落后了,这是去年开始很多车厂上雷达的原因之一,特斯拉在视觉这一块做得不错,与其跟随,不如做下一代传感器有先发优势。
  这是我们公司的专利数,北醒目前还不算巨型企业,但是我们的专利数和国外的竞品比起来,专利数遥遥领先。
  北醒这个公司对汽车产业来说,我们是新玩家,对于新一代的汽车电子,我们是老伙计,我们从2015年开始研究这个技术,在2021年搭载了国内几款汽车,是前装上车,是车身电子,不算高速无人驾驶,去年我们拿到无人驾驶的订单,今年开始做研发交付,明年做SOP,我们看一下具体公司的介绍,总部在北京,有200多名工程师,出口占50%以上,年产能60万台。
  这是我们公司参与标准定制的图片,我们积极参与到协会和国家激光雷达的团体标准制定,不仅做车载雷达,还把车载雷达的红利推向国计民生领域,包括大家看到的三峡大坝激光雷达,冬奥专线的激光雷达,京台高速激光雷达,我们把车载红利传递到了更多的领域之中。
  进一步讲一下北醒在车载激光雷达的进展,目前分为三代产品,最早做的是辅助激光雷达,只是触发传感器,后来做了智能驾驶的雷达,去年开始研发做高阶无人驾驶的主雷达,我们继续放大看一下,这款雷达到底是怎样的。
  这个雷达原计划今年下半年发布,今天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它是一款完成按照没有方向盘的车设计的产品,你可以装在有方向盘的车上,将来用在无方向盘的车上,也是零切换。虽然用在乘用车上,是按照7×24小时设计的,不过用到纯无人驾驶也是可以支撑的,这个雷达是全新的高阶雷达,可以自动适配各个场景,不用为单一场景买单,比如高速买一个雷达,倒车买一个雷达,城市道路买一个雷达,这个雷达可以同一个雷达多个模式进行切换。
  看一下这款激光雷达的性能,视场角120°×25.6°,量程200M@10%反射率,分辨率纵向0.05°等同于512线,横向分辨率可调,帧率10HZ,点频3M,架构4发+16收+2D扫描,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类似于有4发16收,对于扫盲压力很大,下一代的产品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为什么我们要做512线,这么高性能的激光雷达,除了让车客户享受到对他用户的营销红利,更多是从实际出发,当你谈分辨率的时候,其实是和距离捆绑的,比如这个雷达能看500米,16线,其实对我来说没有用,远距离情况下,每一个线的间隔已经是好几个人的间隔,根本看不到人,这是根据实际数据我们做的分析,就拿一个人和一个车来看,如果我们都看100和200米的情况,对于128线和512线的雷达是什么样子的。先看128线,人可以大概猜到是个人,车也能猜出来,但你对车型和人的动作已经无法分辨了。如果是512线人的形貌和车的类型都可以看出来,如果200米只有128线雷达效果是怎样,一个人只探测到两个点,请问这两个点怎么辨出来是一个人?如果不谈分辨率只谈雷达距离是无效的,我无法做出行为判断。但对于北醒来说512线的激光雷达能把人和车的外观勾勒出来,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挑战512线的高难度指标,这和真正的算法工程师做预控的同事息息相关。
  能保证这么高的清晰度,扫盲系统得做的很好,每一个部件都有严格的安全监控系统以外,还有减少传输时延20毫秒的因素,如果做过预控和算法,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40毫秒,我给大家多留了20毫秒,多留了50%的时间,这对于做预控和算法的人来说非常宝贵的,车速很快,20毫秒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除了这个以外,雷达不仅要把性能做好,从下一代来说,整个雷达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是车厂一定绕不过的,雷达是车的安全部件,我们在这一块做得非常认真,包括可以看雷达的自检,任何雷达的问题都可以实时反馈,包括脏污、遮挡检测,包括雷达可以实时闭环工作,包括实时fallback系统,当主系统出问题,我们的备份系统可以让车安全停靠。
  激光雷达的发布时间轴是今年4月份,已经给了大客户,6月份在确定的是B样的测试客户,在8月份给B样进行客户送样,今年9、10月份做测试,明年开始做SOP,这是整个雷达的时间轴。大家一定会问说雷达后面有没有升级呢?他问的是整个激光雷达的过程,分辨率会不会无限高?今年512线,后面1024线,有完没完?我们一定要从车厂的角度看问题,不是从我们来看多少线,车厂第一步永远是造型的,首先要安全合规,该做的DV、PV实验做完,第二是尺寸装进去,你整100多毫米高怎么都装不进去,这是作为车厂来说,第一步卡在造型端。
  第二给无人驾驶,这个时候分辨率最远距离和功耗就成为选型的基础,再往后会到采购端,采购会问寿命是多少,寿命越短就像雨刷器一样,两年换一个,三年换一个,这是采购端要换的点,也是雷达从客户端一步一步往上叠加的技术路径数。
  最后回到主话题,车真的需要激光雷达吗?答案是的,本质上是在挑战视觉极限,是真的使运力得到提升,我们的运力在过去一百年随着车辆出现已经有很大提升了,一百年来说车辆运力没有本质上的巨大提升,我们希望解放人力、挑战人的视觉极限,使得运力达到新一波的增长,这是我们开启自动驾驶,开启激光雷达研发的本质点。
  这个报告没有问答环节,我建了一个群,把我们的架构师和CTO拉进去了,大家如果对雷达技术和雷达方向,包括无人驾驶相关的问题,有想跟我们交流的,我们愿意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谢谢王博士。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