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可持续发展“门道”

中国车企正加速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今年6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将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融入公司治理,与产业生态共同构建解决方案。同时,该集团还增设ESG委员会,下设ESG工作组与碳中和工作组,目标在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吉利在科研创新、产品品质、绿色发展和合作共赢等方面取得了较快进展,并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汽车纵横》采访。

多技术路径布局新能源生态
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并将其积极地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是汽车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围绕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吉利正积极探索纯电、插混、混动、甲醇、换电等多元化新能源科技,持续做强线上线下硬核科技生态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报告寄语中表示,“我们协同旗下汽车、数字科技、出行等板块,战略布局新能源科技、车载芯片、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上下游产业链。”
2021年10月,吉利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并推进“九大龙湾行动”。该战略实施一年后,部分成果正在加速落地,在智能架构、智能座舱、芯片、智能驾驶等技术领域获得提升。
在整车架构端,结合吉利GEEA 2.0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的智能化优势,吉利继续发挥CMA“架构造车”的可持续性和精准性优势,实现软硬件解耦,持续探索“软件定义汽车”的体验上限。同时,在整车架构升级的基础上,吉利搭建电子电气架构,建立整车基础、智能座舱以及自动驾驶软件的全栈体系,打造“端到端”一体的整车软件用户体验,实现整车操作系统和核心软件算法自研。而正处于开发进程的“云车机”系统,则计划通过应用软件服务计算上云,降低硬件算力成本,提升OTA迭代效率,打造全新生态服务和用户体验。
在智能座舱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表示,智能化体验的核心在于芯片、操作系统和技术数据,而芯片则是事关“智能科技生态网”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吉利着手开发的国产7纳米制程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面市,该芯片已实现上车搭载并完成一系列实验验证,进入“准量产”状态,未来将率先应用于吉利旗下主力车型。除此之外,“龍鹰”系列芯片的发展也将为吉利的智能驾驶技术布局提供更多保障,例如将应用于领克、吉利和几何等最新产品上的全新一代“NOA自动驾驶领航系统”。
除在主营业务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外,吉利还通过旗下时空道宇、沃飞长空等着力高新技术应用发展,开拓创新边界,并积极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今年6月初,“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标志着以时空道宇为抓手,正式开启吉利“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的建设。据称,“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一套低轨卫星高精度导航系统,将通过高精定位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配合高精地图实现高精度定位技术的精准落地,助力吉利实现向“智能化移动终端”的转变及“未来出行”生态的全域覆盖,全面助力该集团旗下各汽车品牌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数据方面,吉利超过300万辆在线车辆,已产生超过5000万小时的座舱技术数据和超过120亿公里的车辆行驶技术数据。随着“天地一体化”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的技术支持和算法验证,将引领吉利产品实现座舱体验可持续进化,并带给不断增值的出行体验。而上述提到的“NOA自动驾驶领航系统”,也获得了吉利“天地一体化”的赋能,低轨卫星高精地图和高精定位等先进技术目前已在博越L车型上搭载应用。

制造、供应、使用多途径减排
在为用户创造超越期待的价值体验同时,推动企业和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同样为吉利的发展目标之一。通过生产工艺节能改造、推广可持续材料循环利用,吉利已布局并建设更多低碳工厂。同时,吉利还从供应链各环节入手,全面降低产品制造、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负荷,实现绿色生产。
在制造端,目前吉利正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重。据悉,吉利65%的整车基地已配备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已达146兆瓦。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总容将达到300兆瓦,令吉利整车基地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达25%。其中,余姚、宁波杭州湾极氪工厂及西安基地,将通过光伏发电及采购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率先实现100%可再生电力的使用。当然不止光伏发电,该集团也在生产环节推动低碳进程,例如其贵阳工厂通过安装余热回收系统,有效降低燃气锅炉天然气消耗,使得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25吨。目前,吉利所有汽车生产基地均已完成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其中8个基地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供应端,吉利成立供应链ESG工作组,推动绿色采购,并与供应链伙伴合作建设可持续供应链体系。2021年,吉利自有包装已实现100%采用循环包装,随后,吉利以“1000千米运输范围内全部使用可循环包装材料,1000千米运输范围外采用共享包装”为目标,持续推进供应商循环包装改善项目。与此同时,更是以杭州湾、湘潭基地为试点,采用动态租赁与包装共享结合的模式,实现零部件到货后直接上线,避免一次性包装使用。当前,通过这些绿色采购举措,该集团使用可循环包装材料的供应商达82%,覆盖72%的汽车零部件,同低碳物流模式相结合,累计减少碳排放36万吨。在使用端,今年上半年,吉利旗下极氪、几何、睿蓝等品牌车型热销,雷神混动产品也日渐丰富,助推整体新能源销量提升,从而实现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相比2020年减少5.6%。
面向未来,吉利正计划协同供应商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预计到2025年,供应端将实现一级核心供应商100%使用可再生电力,采用可循环原材料,实现新能源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25%以上,帮助各车系供应端达成碳排放减少20%的目标。制造端整体减排50%,整车基地单车生产能耗降低20%。在使用端则依托25款上全新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新能源销量占比超40%,进而使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20年减少25%以上。通过执行上述一系列的减碳排放措施,吉利控股集团力争成为全球低碳经济转型道路上的领跑者。

携手供应商共建“责任共同体”
因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及来自供应端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何携手供应商一道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供应新生态,同样成为事关吉利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
当前,吉利已初步建成供应商能力提升体系,分别从管理质量、研发质量、制造质量开展供应商能力提升与评价,并每年面向全体供应商开展至少一次质量保障培训。此外,还在持续完善供应商专业培训及专业资质认可。启动并定期开展供应商赋能“扬帆计划”,与供应商共同组建培训项目小组,从文化价值、体系标准化、业务咨询三方面携手,共同参与包括策划组织、过程管理与效果验收的培训流程,帮助供应商进行重点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构建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同样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基石。此前李书福表态:“吉利要通过建立双‘亲’双‘美’的整零伙伴关系,构建‘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吉链命运共同体’。”即通过本地化供应商赋能、高层互动、危难险急扶持关怀等多样化方式,与供应商增强互信,构建相互间重诺守信、依法合规的合作关系。其核心内容包括:积极协同包括海外资源在内的集团内部资源,形成差异互补,以及从销售端至供应端全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保供体系,通过信息系统助力,快速识别,精准推动供应链风险解决。同时,吉利还表示,将做好中长期需求预测,加强零部件产业前瞻布局,目前已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多家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布局未来3-5年的产能及新技术合作。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2年11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