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 > 市场分析

美国能否撼动中国动力电池全球霸主地位?

美国出台政策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供应链
美国于2022年8月16日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税收补贴政策,在美国本土培育动力电池供应链,打破中日韩在该领域近乎垄断的市场格局。
该法案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电动汽车需有40%的电池关键矿物在北美或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的20个国家开采或回收,才有资格获得每辆车3750美元(约合2.7万元人民币)的税收优惠。原材料本地化的比例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达到80%。
另外3750美元的税收优惠则与电池部件本土化有关。从2023年开始,电动汽车必须有50%以上的电池部件与材料在北美制造或组装,这一比例在2029年之后需达到100%。
在接下来的10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宣布拨款28亿美元,用于推动美国本土对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和组件的生产,以减少对其它国家的依赖。
此次拨款将支持:开发足够每年供应约200万辆电动汽车的锂;开发足够每年供应120万辆电动汽车的石墨;生产足够每年供应约40万辆电动汽车的镍;设立大规模、商业化的锂电解质盐(LiPF6)生产设施;设立电极粘合剂设施,能够在2030年满足美国国内45%的电动汽车电池粘合剂需求;设立商业化的氧化硅生产设施,可每年为约6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提供负极材料;设立美国第一个磷酸铁锂正极设备。
本届总统拜登上任之初,美国政府就快速采取了行动,以确保建立可靠和可持续的电池供应链,此次拨款是该战略的关键一步。而在美国本土进行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关键材料采购,将强化美国本土供应链,加快电池生产,并确保美国的经济竞争力、能源独立和国家安全。
此外,拜登政府还宣布启动美国电池材料倡议(American Battery Material Initiative),致力于协调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国际的投资和活动,以加速发展完整的端到端电池供应链。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率先响应美国新法案

为应对《通胀削减法案》的要求,在美国市场占据主导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已开始调整供应链布局。
在电池原材料方面,今年9月23日,LG新能源与三家加拿大矿企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向后者采购氢氧化锂和硫酸钴等动力电池生产的关键原材料。LG新能源称,美国近期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强调动力电池原材料应在北美制造,这项法案提升了在北美建立电池原材料供应链的重要性。
SK On则在9月29日和10月12日分别与两家澳大利亚矿企签署供应协议,用于采购锂精矿等电池生产原料。其中,与Global Lithium签订了50万吨锂原矿供应合同,从Lake Resources处可以获得共23万吨锂,足以生产约49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
《韩国经济新闻》报道称,LG新能源、SK On等韩国电池企业预计将增加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企业的合作,这些国家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且拥有锂、钴、镍等制造电池的关键原材料。
在动力电池方面,10月11日,本田汽车和LG新能源宣布双方的美国电池合资工厂将落户俄亥俄州。双方表示,初期将投资35亿美元,后续总体投资金额预计将达到44亿美元。双方计划于2023年初开始建设新工厂,并预计将于2024年年底完工,2025年底前投产,年产能约为40GWh。俄亥俄州则表示计划为本田汽车和LG新能源的电池合资厂提供7130万美元的税收抵免。
据统计,LG新能源预计将会在2025年前在北美地区建立6座工厂。除了正在运行的自主工厂和与通用汽车合资的工厂,以及此次与本田合资的工厂,还包括将与通用合资的2座新建工厂,以及与Stellantis合资的1座新建工厂。
在此前的8月31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向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Toyota Battery Manufacturing公司(TBMNC)新增大约3250亿日元(约25亿美元)的投资,以提高电池产能。
美东时间8月26日,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松下控股公司就在美国再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进行磋商,新工厂的成本大约为40亿美元。松下正考虑将俄克拉荷马州作为其新工厂的选址,以为特斯拉得克萨斯州工厂供应电池。

能否撼动中国动力电池的全球霸主地位?
从日韩企业赴北美建厂动向来看,《通胀削减法案》影响已初显,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正在发生变化。但另一方面,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目前有着绝对的优势,美国想撼动并不容易。此外,除了中国,欧盟与日韩也在对法案提出抗议。
据路透社10月14日报道,欧盟和美国即将达成协议,使包括汽车制造公司在内的欧盟公司在美国市场享有与美国公司同等的待遇,避免《通胀削减法案》歧视性补贴的影响。
除欧盟外,韩国和日本也在与美国交涉《通胀削减法案》的歧视性补贴政策,如果欧盟与美国可以达成一致,相信韩国、日本车企大概率也能获得相同待遇。
那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中国电池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尽管宁德时代已于8月份表示将暂缓赴美建厂,但仍有国轩高科和远景动力履约赴美建厂,以期为此前约定的整车企业供货。这一点与日韩企业为应对《通胀削减法案》而赴美建厂不同。
美东时间10月5日,美国密歇根州州政府发布公告称,国轩高科美国子公司Gotion将在大急流城(Big Rapids)投资建设电池材料工厂。公告内容显示,Gotion将在大急流城投资约23.64亿美元建立电池材料工厂,为整个北美和全球的客户提供服务。该项目预计年产电池正极材料15万吨。
10月19日,远景动力宣布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电池工厂,为同位于该州的宝马集团斯帕坦堡工厂供货。新工厂规划产能预计达30 GWh,未来将具备进一步扩产能力。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 kWh(千瓦时)电量计算,30 GWh的动力电池可配套60万辆新能源车。这座远景动力计划新建的南卡罗来纳工厂,将是该公司在美国的第三座电池生产基地,另外两座分别位于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
就目前两家宣布在美建厂的中国电池企业而言,因其配套的整车企业奔驰和宝马为高端车型,本就不能享受美国政府的补贴,所以不管有没有《通胀削减法案》,它们赴美建厂的计划也不会变。而宁德时代在新法案出台后暂时放弃了北美建厂计划,转而大力投资欧洲。
美国出台限制条款就是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和补贴限制强行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解绑”,意在建立一套完整和独立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据多家机构预测,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市占率中期内难以被完全替代。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2年11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