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供应链

动力电池出海按下“快进键”

日前,TrendForce 集邦咨询发布报告称,2022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售量约 1065 万辆,同比增长 63.6%。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出货量也在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517.9GWh,同比增长71.8%。中国企业表现亮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TOP10中占据6席,宁德时代夺冠,比亚迪居第三,欣旺达增速最快达253.2%。

从本土“卷”向海外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翻看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不难发现,TOP10中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占率达到48.2%,2022年这一比例上升至60.4%,中国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与之匹配的是,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 和 93.4%,市场占有率达到 25.6%。
相较中国企业,日韩企业增速放缓,市占率进一步缩减,特别是日本企业增速放缓明显。另外,韩国企业整体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0.2%下降了6.5个百分点至23.7%,虽然降幅明显,但其市场主要围绕海外,其全球竞争力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般来说,日韩电池是欧美地区车企的首选。例如特斯拉选用松下作为主供应商;通用、福特等企业选择LG作为主要供应商。日韩成为电池的主要出口国,美欧地区则是相应的进口国;中国的情况则是自产自销,但是这种状况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
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不断扩产,市场积极向头部企业靠拢的大环境下,拥有相对完善产业链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亟需走出国门,“内卷”向海外蔓延。
另外,以三星手机为例,虽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已微乎其微,但其全球出货量依旧常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同样,在动力电池领域,韩国企业三星、LG、SK On的全球竞争力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累计出口动力电池达68.1GWh,相当于第二名LG的一年总装机量。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想要开启更大的市场和未来,出海抢订单已成必然,这也势必将改变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有机构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1451 万辆,同比增长 36.2%。SNE Research预计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将达到约749GWh。高景气的市场预期,为中国动力电池出海打下一针强心剂。
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链走在了世界前沿。发展不可能只在国内,一定要走向海外,这也是中国少有的产业输出机会。

风险与机遇并存
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进及汽车电动化的深化,欧美市场亟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这样成熟供应商提供配套。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是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双向匹配,而处于起步阶段的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商机无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建成、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外工厂累计产能已超过300GWh,超过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2022年,动力电池企业动作连连,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企业抓紧布局海外市场。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仅实现了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还向部分海外企业输出技术。
在高歌猛进之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要认识到出海这条路实则充满荆棘、困难重重。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政策研究部部长姚占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要走出去,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国外现有环境和政策法规的挑战;二是海外建厂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三是相比于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日、韩企业,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欠缺海外布局经验,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特别是第一条,我国动力电池及原材料出口欧洲或在欧洲建厂需要满足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法规》(REACH法规)等要求,严苛的规定和复杂的审批流程对我国企业带来较大负担。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更是设置关键矿产资源来源要求和动力电池本地化要求,对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除此之外,走出去的企业除了要与当地本土企业展开竞争外,还要面临技术保护、知识产权、文化差异,以及材料回收利用、基建等各方面的挑战。
但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出海”已经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绕不开的关键词,火力全开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势必将拿下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3年3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5939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