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关税口水仗仍在升级。
作为加拿大安大略省宣布对美国出口电力征收25%的附加费的回应,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威胁:“如果加拿大不取消其他严重且长期存在的关税,将在4月2日大幅提高加拿大汽车进入美国的关税。这将从根本上让加拿大的汽车制造业歇业,这些汽车可以很容易地在美国制造。”
特朗普的言辞不仅在美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更使加拿大高层迅速做出反应。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立即指责特朗普的言论“鲁莽”,认为其不仅损害了经济,还会进一步破坏双方长期以来建立的信任。卡尼总理明确表示,如有必要,加拿大将采取进一步报复措施,同时强调必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争端。
与此同时,加拿大安大略省州长道格·福特也坚持自己的决定,强调加拿大不会屈服于外部胁迫,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不公平的贸易条款。然而,美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保持相对沉默,似乎不愿进一步卷入特朗普领导下的激烈对抗。这种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态势,正预示着一场可能波及两国经济命脉的贸易战争正在悄然酝酿。
跨境生产震荡持续
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历来被视为该国最大的经济支柱之一,直接和间接雇佣了超过五十万工人。众多主要汽车制造商在安大略省设有装配厂,生产的车型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到美国。
以丰田加拿大为例,其生产线自2007年在伍德斯托克工厂生产RAV4车型,以及自2003年和2014年在剑桥工厂生产的雷克萨斯RX350和RX450h,都为两国市场所青睐。据统计,2014年加拿大销售的所有丰田汽车中约有50%在加拿大制造,其中很大一部分车型销往美国。
不仅如此,“底特律三巨头”中,通用汽车在安大略省的奥沙瓦装配厂长期以来承担着为加拿大及美国市场生产包括福特Edge和林肯鹦鹉螺在内的多款车型,这些车辆面向美国市场出口;Stellantis在温莎的装配厂生产的克莱斯勒Pacifica和道奇Grand Caravan等车型,也广受北美消费者欢迎;然而,面对可能实施的高额关税,加拿大汽车产业正站在风口浪尖,前景堪忧。
3月18日,“三巨头”的高管们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集体焦虑。通用汽车、福特及Stellantis的高管在白宫的一通电话中获悉,特朗普将于4月2日如期启动对加拿大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政策。这通电话彻底击碎了他们此前争取延长缓冲期的所有希望。各大车企领导人一方面一直强调,特朗普这一政策将严重破坏跨国供应链,给整个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他们也意识到在当前情况下,能够争取到的让步已是极限,进一步的抗争似乎已无力回天。
尽管加拿大创新、科学和工业部长弗朗索瓦·尚帕涅出言安抚在加汽车厂商,表示虽然关税带来了动荡,加拿大政府依然希望确保汽车制造商履行对加拿大的投资和承诺。尚帕涅表示:“我们密切关注汽车行业会发生什么,因为这是这个国家繁荣的核心产业。”自2020年以来,汽车制造商已承诺将在加拿大进行40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投资,包括电池厂、组装厂和电池材料厂。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福特最近改变了其位于多伦多西南部的奥克维尔装配厂的安排,决定在该厂停产全尺寸皮卡;Stellantis暂停了位于多伦多以西的布兰普顿装配厂的设备改造工作,该工厂原计划生产下一代Jeep Compass车型;大众集团旗下子公司PowerCo在安大略省圣托马斯投资7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建设工作也近乎没有进展。这些迹象表明,贸易争端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以邻为壑没有赢家
加拿大财政部在3月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由于许多加拿大企业依赖跨境供应链,若美国关税升级,这些企业将面临物流和财务方面的巨大挑战,同时美国买家的需求也可能随之减少。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影响两国企业的投资意愿,许多企业可能不得不推迟扩张计划,进一步减缓经济增长。加拿大央行在1月份的货币政策报告中也指出,由于需求疲软及美国进口投资商品成本上升,加拿大商业投资已经大幅下降。此外,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征收25%的广泛关税,加拿大面临300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这不仅会降低企业利润,还可能导致投资活动进一步萎缩。
业内人士普遍担忧,这场贸易战如果持续升级,将会给加拿大经济带来更深远的负面影响。加拿大汽车工业作为该国除了石油和天然气最大的出口业务之一,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特朗普曾明确表示,除非加拿大将全部生产转移到美国,否则其汽车行业将永远摆脱不了关税的重压。而这一政策不仅意味着加拿大要放弃其熟练的劳动力和长期积累的产业优势,还将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新增投资来重建供应链。
如果特朗普兑现其威胁,加拿大汽车产业无疑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首先,加拿大汽车工厂可能面临关闭、裁员以及区域经济不稳定等问题,数十万直接或间接受雇于这一产业的工人将深陷失业风险。其次,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将难以承受冲击。由于大多数合同中允许汽车制造商在结算零部件费用时扣除关税,供应商本就微薄的利润将进一步被侵蚀,导致整个产业链陷入困境。
严格意义上,加拿大汽车工业就是美国“近岸外包”的延伸,强行将受益于《美墨加协定》的相对成熟和完善分工体系迁回美国本土,短期内可能确如一剂猛药,但长期来看,美国消费者和制造商同样难以避免冲击。由于关税导致加拿大制造的汽车减少进口,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面对更高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最终这些成本很可能转嫁给消费者,使得汽车价格攀升。跨国供应链的断裂也可能引发生产延误和零部件短缺,进而波及整个汽车市场。投资者对这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已经开始做出反应,汽车行业股票纷纷受到重挫,市场信心动摇。
这场始于电力附加费的小小争端,正迅速演变成一场关系到两国经济命脉和汽车产业未来的大博弈。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关税争端不仅仅是政治口水之战,更牵动着数十万工人的生计、数百亿美元的产业链和两国经济的稳定。各方均需在压力中寻找出路,或许通过外交谈判与经济调整,才能最终化解这一复杂的贸易危机,恢复市场的正常运转。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4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