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长的焦虑或许真的有解了。3月17日晚,深圳春夜被“1秒2公里”的闪电点燃,还有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单模块单电机功率580kW、最高车速超300km/h……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电动化深度整合的实现。比亚迪“闪充电池”宣布可以做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让充电功率正式迈入“兆瓦时代”,或将就此开启补能的“油电同速”时代。当这一技术真正实现推广,将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场针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爆破。
与时间赛跑,无兆瓦不闪充
“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为这个目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努力了10多年。电动汽车发展至今,“充电焦虑”仍是用户体验的最大痛点之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终极对决,将回归补能效率等本质问题。
“提升充电速度才能缩短充电时间和排队等候时间,是解决充电焦虑的必答题。”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上直言:“为了彻底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我们的追求,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也就是在充电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
在比亚迪看来,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慢充、快充、超充已远远不够,必须闪充。这一次,比亚迪将闪充的门槛定为“兆瓦”。
最高充电电压1000V,最大充电电流1000A,最高充电倍率10C……比亚迪宣布此次发布的“闪充电池”,从电池正极到负极,全方位构建起超高速离子通道,同时将电池内阻降低50%,可以做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
这些数字传递到用户的用车生活中,将转化为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5分钟充电续航400公里的全新充电体验。从比亚迪现场展示的测试视频看:搭载闪充电池的汉L,可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相比燃油车加一次油需要5-8分钟,这一技术可做到在相同的续航里程下,电动车充电也仅用5-8分钟,最终实现充电时间和加油时间一样短,让充电从“人等车”,变成了“车等人”。
当前特斯拉V4超充桩还在500kW徘徊,当保时捷800V架构需15分钟才能实现400公里续航,比亚迪要以兆瓦闪充开启的“油电同速”新时代,不仅是技术参数的跃迁,还有从三电到平台架构的全面升级。
要实现“油电同速”,在充电上就必须同时满足电压足够高和电流足够大,而超高电压本身就会给电动汽车设计体系带来巨大挑战,这意味着比亚迪给车内开了一条路面宽阔的电力高速公路,整个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都要全面升级,以承接巨大的“压力和流量”。比亚迪此次发布的超级e平台,是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该系统将电池、电机、电源、空调等都做到了“千伏级”承载能力,把电动车带入千伏时代。
据悉,作为比亚迪超级e平台的首搭车型,汉L、唐L将于4月正式上市,目前已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汉L EV 27万-35万元、唐L EV 28万-36万元;汉L DM、唐L DM也同步开启盲订,将首搭DM-p王者混动技术。比亚迪希望 ,让划时代技术的矩阵,赋能划时代的旗舰产品。
技术鱼池里的“全球纪录”
千伏时代,兆瓦闪充,面对高压行业供应链的空白,比亚迪依托自身完善的产业布局,自主构建了千伏架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行业车规级功率芯片最高耐压仅达800V,为了匹配超高功率充电,比亚迪研发并量产了全新一代的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官方资料显示,该芯片电压等级高达1500V,全技术链自研自产,是行业首次量产应用的、最高电压等级的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成功突破了超高电压下功率模块设计难题。
不只是芯片,这次比亚迪的技术鱼池还多了一条大鱼: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比亚迪高级副总裁罗红斌在发布会上表示:3万转电机不仅实现了车速的大幅提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电机重量,缩小电机体积,提高功率密度,重新定义巅峰性能,引领电驱总成进入 “3” 时代。
从2025开年至今,比亚迪已连续打出了三张技术王牌:天神之眼“全民智驾”、“灵鸢”车载无人机和超级e平台,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上加速狂奔。比亚迪用技术定战略,以技术积累的复利效应,在关键节点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从勇闯电动车“新三样”的无人区,到引领电动车“集成化”发展技术路线;从全球首个乘用车全域800V架构、全球首个量产上车的碳化硅模块,到发布刀片电池刷新全球动力电池安全的新高度,创新行业首个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重构电动车的空间布局……
比亚迪十五年技术发展,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拓荒”的缩影;不断壮大的技术鱼池,更是企业乃至行业的引领底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高歌猛进,也意味着传统车企的转型窗口期被急剧压缩,当传统燃油车的优势被不断追平,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已形成新的技术护城河。
这场竞赛中,慢即是死。
兆瓦闪充,真的来了吗
兆瓦闪充,这个瞄准了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焦虑的发布会,引起了行业内外不小的关注。比亚迪的直播间评论区里,挤满了各种问题:比如充电桩的匹配、零部件的适配、充电站的普及、电网的承受压力、电力的扩容难度、土地的审批难度、运维的成本、如此大功率对电池的伤害程度、是否安全……所有疑问甚至包括质疑,都指向“闪充”理想的真正普及。
为破解“有兆瓦车,无兆瓦桩”的困局,在闪充生态建设上,比亚迪采取自建和转化“两条腿”走路。
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表示:比亚迪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其最大输出能力可以达到1360kW,未来将规划在全国各地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
除自建兆瓦闪充站外,比亚迪将最大化利用市面上已有的各种充电桩资源。比亚迪独创的“双枪充电”技术,可使超充桩秒变闪充桩,快充桩变超充桩;比亚迪全球首创的“智能升压”充电技术,可将存量的500V和750V充电桩通过升压充电,实现公共充电桩全兼容,让用户桩桩都能充,补齐兆瓦充电生态的最后一环。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宣布将兆瓦闪充桩技术面向全行业共享,力求与社会资本携手,共同推动兆瓦级充电设施建设。
此次,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推动电动汽车核心三电再进化,打造全球最强专业纯电平台,旨在破解充电焦虑,重新定义电动出行,引领全球纯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超级e平台等一系列技术及产品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新纪元的开端。
或许当这些重磅技术真正安全普及之时,世界会记住这个春夜——中国技术,用闪电的速度,改写了时间的法则。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4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