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 > 行业资讯

逆风翻盘,井喷前夜?2021新能源汽车能拿到什么剧本?

尽管遭遇疫情、补贴等多方重创,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走出了一个漂亮的大“V”曲线,数个突破点正开启产业发展新阶段。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风起2020。

NO.1  利好政策频出,全年销量同比回正

2020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回归同比正增长。2020年2月,在疫情的重创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一度降幅超过8成。两个月后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延长补贴期限至2022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同年1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预算,到12月31日,《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发布,明确购置补贴标准在2020年的基础上退坡20%。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更是为产业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新路径。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也让新能源汽车受益不少。2020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结束近一年的负增长。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30万辆,同比实现正增长。

纵横快评:一系列政策的及时、精准出台,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范化与市场化发展,帮助产业渡过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前期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投入和付出的成果得以稳固和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由初级阶段迈向中高级发展阶段。

NO.2  市场现新“两头挤”格局,对私市场有重大突破

2020年新能源汽车新产品层出不穷,覆盖各种价格档位,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出现新的“两头挤”格局,高端和经济型电动车这两端挤向中间性价比车型市场,20万元以上及10万元以下纯电动汽车拉动了市场整体增长,还诞生了一款现象级小型电动汽车宏光MINIEV。二是新能源汽车的对私销售出现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的比例已提升至70%,而两年前仅有20%。

纵横快评:2020年,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效,对私市场的突破性进展值得关注,市场化才是新能源汽车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A0和A级车这一千万辆级的市场,有待真正合适的新能源车型实现突破。

NO.3  下乡启幕,新能源车企推进市场下沉

三四线及乡镇、农村市场引起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高度重视。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充分调动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和众多地方政府的参与热情。从7月至12月,作为组织方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全国多地开展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分别在山东青岛、江苏南京、海南海口、四川成都和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初步统计,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近4个月的销量已超过18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期间,宏光MINIEV仅用半年时间,销量达127651辆,数次超过特斯拉成为月度销量冠军。

纵横快评:在疫情重创、经济运行压力大、产业转型升级、车市下滑等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宏观环境下,促进汽车这一大宗商品消费,对带动经济回暖、构建“双循环”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下乡系列活动积极推动新能源车企充分挖掘下沉市场,开发适合广大农村乡镇市场的新产品,间接拉动了销量回升,促进现象级产品的诞生,并为2021年的全国汽车下乡活动做好了铺垫。

NO.4  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发力,产销量快速提升

2020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分化加剧,其中头部企业产销量涨幅明显。蔚来汽车2020年累计交付量4.37万辆,同比增长121%。理想汽车全年交付3.2万辆,小鹏汽车全年累计交付2.7万辆,同比增长112%。威马汽车交付2.25万辆,同比增长33.3%。哪吒、零跑的全年交付量也跨过1万辆大关。不仅如此,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等均在2020年融资困难的大环境下完成了大额融资。

纵横快评:当初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成长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2020年,一道明显的分水岭让几家头部企业的表现格外突出。值得关注的是,他们早早开始注重在智能化这个赛道上的竞争,并在高端市场上努力突破与尝试。随着这些企业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的扩张,车型产销量的快速提升,必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一股重要变量。市场的竞争、洗牌还在加剧,活下来、走得远的挑战还有很多。

NO.5  跨国车企加速升级在华电动化布局 

经过近几年的连续投入,跨国车企及旗下合资企业不仅加快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投放,并将布局延伸至产业链上游。2020年5月,大众汽车收购江淮汽车50%股份,并成为国轩高科的最大股东。大众汽车计划到2028年电动汽车总产量达到2200万辆,中国市场占据超过一半的规模,截至2025年,大众汽车将推出50款全新纯电动车型,超过30款将在中国市场投放。2020年7月,戴姆勒宣布与孚能科技建立深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同时入股孚能科技,持有约3%的股份。本田与宁德时代也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

纵横快评:在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下,中国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跨国车企的重要“避风港”。跨国车企在电动化领域的不断深入将加剧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海外资金的进入也有利于其零部件的本土化程度的提升,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在销量下滑和研发转型的双重压力下,跨国车企需要更具性价比的供应商伙伴,这对中国本土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会。

NO.6  闯进来与走出去,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生变 

2020年,随着特斯拉国产及松下、LG化学等外资企业的返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原有格局受到冲击,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LG化学,在2020年上半年一度跃居装机量第二,打破了原来宁德时代、比亚迪轮流占据前两名的局面。即便到2020年1-11月,LG化学的装车量也闯入了前三名。另一方面,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更多走进了跨国车企的供应商系统,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亿纬锂能获宝马定点供货、万向123则成功拿到大众汽车百亿元订单……

纵横快评:电动化浪潮下,外资企业在加紧抢占国内市场,深化产业链布局,中国市场的动力电池供应已成为其实现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环。国内电池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实力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认可,正努力走出国门,参与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NO.7  换电模式获政策鼓励,引起各方关注、参与 

一直应用于电动公交车等个别细分市场的换电模式,近几年不断向出租车、网约车等电动乘用车领域拓展,并在2020年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多项政策的支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换电站被列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鼓励“车电分离”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工信部也表示在加快制定《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吉利、蔚来等传统与新势力主要企业纷纷加码换电模式,推动版图扩张与技术迭代。2020年9月,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全国首发亮相,并宣称已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同年11月,奥动新能源向全球首次发布“20秒极速换电”,可实现多品牌多车型共享换电。

纵横快评:当前业内的共识是换电更适合在运营车辆中推广,是重卡等长途、高负载运输车辆电动化的有效方案。从短期看,换电有利于解决当前电动汽车首购成本高、充电时间偏长等问题,也有利于推动销售。长远看,这一模式能够催生一系列新的服务业态,深入挖掘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更广泛带动经济发展,电池资产这片蓝海市场值得探索。企业可以根据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产品与模式。

NO.8  安全事故引发技术路线争议,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

近年来,每至春夏连续出现一波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一直牵动各方的高度关注。2020年与往年稍有不同的关注点是,自5月入夏以来,数起自燃事故的起火原因均指向811三元锂电池,引发了业内对于811电池装车成熟性与安全性的争议与怀疑。2020年一系列以“不起火”为首要目标的动力电池技术问世,宁德时代宣布已经开发出不起火的811电池,欣旺达、孚能等企业也公布了各自在“不起火”电池方面的动向。2020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三项强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其中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提出了新的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人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纵横快评:关于对811电池安全性的争议与质疑,促使行业全面反思与权衡,企业必须在安全与其他产品指标方面充分做好选择与平衡。“三项强标”的出台,及时预警司乘人员,有效提升逃生的可能性,并预留了安全出逃时间,也对车用电池包、电动汽车的生产制造提出了更多严格要求,预计将催生许多新的零部件产品需求。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我国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水平及安全性实现质的飞跃。在未来,中国有望成为电动汽车技术标准的输出国。 

NO.9  多项动力电池新技术发布,磷酸铁锂回潮迹象明显

2020年,围绕安全、降本、长续航等需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发布了多项新技术。比亚迪推出了全新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续航里程足以媲美搭载三元锂离子电池的车型,安全性更好。宁德时代推出了基于高镍三元锂电池设计的CTP技术,江淮新能源则围绕其“蜂窝电池”建立了从电芯到整车的5个层级电池热失控安全标准……在材料方面,“去钴”也成为2020年这一领域的热词,特斯拉与宁德时代传出生产车用无钴电池的消息引发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震荡,蜂巢能源则亮相了两款无钴电池,续航里程最高达880km。在装车量上,磷酸铁锂市场份额回升迹象明显,特别在其近几年已不占主流的乘用车市场中份额有较大提高。总量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

纵横快评:从技术角度看,无模组或大模组设计提升电池包成组效率已成为发展趋势,目前的新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和总体性能,更致力于推动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安全顾虑。而电池材料的变化则从供应链安全和降本等方面解决当前动力电池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NO.10  氢燃料电池汽车热度不减,推广应用加速 

2020年,尽管受疫情及补贴政策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难以延续近两年的大幅上涨,但在政策、资本、技术等方面仍取得多项重大进展。2020年9月,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发展。北京、广东、山东、天津等各地方政府借申报契机相继发布了产业规划或推进示范区建设。财政部关税司发布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1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将降低燃料电池循环泵等高新技术产业所需部分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关税。2020年8月,有“中国氢能第一股”之称的北京亿华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同年9月,上汽集团对外发布了行业首个“氢战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10款氢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

纵横快评:虽然面临成本、技术等诸多难关,氢燃料电池汽车正与纯电动、插电式混动车型一起共同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目前业内的普遍观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更有市场前景。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动国内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而氢能的发展正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补充。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已明确提出“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等。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5939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