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进:发展自动驾驶首先要筑牢安全底线

  2024年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54.95%。“国内自动驾驶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面临应用场景复杂多样、运营监管制度缺失、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提出,要持续完善政策法规,筑牢安全底线,才能为自动驾驶普及应用营造良好生态和发展空间。

  随着DeepSeek等先进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自动驾驶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他坦言,近年来,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演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逐步深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业态形成以及市场消费注入强大活力,由此,自动驾驶在交通运输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在当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在加快布局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王先进表示,汽车产业规模大、先进技术集成度高、产业关联度强,是中国及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大国的重要支柱产业。自动驾驶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相关各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的发展。
  在王先进看来,自动驾驶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运输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载体,成为交通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王先进认为,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都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价值,而自动驾驶不仅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而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他表示,现阶段自动驾驶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层面仍然存在“堵点”,必须努力消除,才能推进相关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例如,目前一些地方开展示范应用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清晰界定,在国家法规层面没有明确依据,而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责任界定条款。此外,自动配送车辆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界定不明晰,也未形成配套的标准支撑。
  王先进提出,在一些地方试点示范持续探索的基础上,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要加速完善。他表示,可通过试验性立法的做法,启动国家专门立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应用《立法法》相关规定,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管理暂行条例。“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制度体系,也希望我国自动驾驶的技术创新实践与法治体系建设能同步走在世界前列。”他表示,相关各方都要一起努力,共同构筑自动驾驶发展的良好生态。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664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