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其中,在3月28日上午举办的“主题分会场六: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型供应链体系”上,广东鸿翼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敏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大家好,请允许我对公司做一个简单介绍,包括公司当前发展情况、重点项目进展以及战略规划。
“硬”“卡”“替”三个主要方面,说明我们公司总体产品方向。“硬”表达产品聚焦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鸿翼芯是一家车规极数模混合SBC芯片系统基础芯片研发设计公司。SBC产品系列主要的应用方向在动力域和底盘域,当然也包括车身应用。现在这个品类产品国产化率极低,几乎是0,整个行业主要玩家是几家国际公司,鸿翼芯的目标是解决行业、产业面临“卡脖子”问题,也就是我所说的第二个“卡”。第三个是“替”,从国产替代到创新领先,因为是追赶国际公司,所以我们发展方向是从替代开始,然后再到自己的创新。
中国的汽车芯片主要方向,一是先进动力,一是智能驾驶。动力域方向分先进动能和传统动力,智能驾驶中底盘部分分传统底盘和智能底盘,都有一些新需求。应这样的行业需求,鸿翼芯的产品也主要在这两个方向聚焦发力,一个是增程动力,包括传统发动机,以及现在最新的混合动力方面都有一些产品研发的布局和方向。底盘领域,在传统底盘,智能底盘,线控底盘都有一些产品研发方向,之后会有具体介绍。
这页展示的是我司涉及产品的总的市场规模,全部产品触及的总规模在120亿人民币。
鸿翼芯团队之所以能够在在汽车的动力和底盘这样一个非常难度极高,要求极高的领域发力,是有相当基础的。第一是核心研发团队成员来自意法半导体和博世。产品方向是先进动力,动力底盘以及智能车身三个方向。品质第一的要求一直是公司重点建设方向,在国内已经通过要求最严格的,控制器的销量最大的联合汽车电子的质量审核,并且已经有几个产品通过了研发定点或者定点开发。在融资方面,鸿翼芯也得到了一些大资本的介入,包括上汽,小米,都是我们的投资方。
创始团队的情况,鸿翼芯创始人郑鲲鲲先生,在意法半导体有18年的汽车电子产品工作经验,现在在市面上我们所能看到的在路上行驶的乘用车里面,国五,国六以上排放的车型几乎100%都有我们这个团队之前设计的产品。我本人更多是熟悉产品的生产管理以及质量管控。CTO王飞先生,有17年左右意法半导体和博世的工作经验,是整个行业汽车动力,底盘领域,大模小数产品国内最强的专业研发人员之一。王振辉先生负责市场和销售,他有多年系统集成经验,所以我们新产品的方向和定义是由他来把控的。
这是鸿翼芯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公司成立的时间是2021年8月,到现在只有三年多的时间。2022年12月份就已经拿到广汽牵头广东省科技厅的两个研发项目,分别在动力域,底盘域方面的两个国产化芯片项目。2023年12月拿到了ISO26262功能安全体系认证证书,并取得了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2024年8月份通过联合汽车电子导入审核,9月份获得国内头部Tier1三个重点产品定点,9月份入选北京揭榜挂帅重点项目,10月份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区二等奖。2024年12月拿到第一颗产品ISO26260的功能ASIL-D产品认证证书。
鸿翼芯和世界知名半导体企业-意法半导体之间的一些合作情况。ST是鸿翼芯的晶圆代工厂,同时意法半导体有多年车规电路经验,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生产管理方面和鸿翼芯有密切合作。
这是国内的一家主要晶圆制造公司,芯联集成,是最新一轮公司的投资方,鸿翼芯会和芯联集成一起密切协作,在市场、成本以及交付方面能够形成更好的团体优势。
鸿翼芯供应链的布局,晶圆制造方面主要是意法半导体,国内的芯联集成,台积电也是我们的晶圆制造方,封装测试完全在中国大陆可以完成,包括在全球排前十之内的华天,长电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下面介绍的是公司的产品布局。
到2025年3月份公司产品的出货超过1200万颗,其中包括一些低边产品,一些小的电源芯片,除此之外一些大的产品也已经开始逐步发力。通过我们的中间控制器的厂家,已经深入到了各个不同的终端车企,包括一汽,长城,长安,五菱,东风,奇瑞,广汽等等。联合汽车电子在我司三颗产品定点专门列出来,其中一颗UCHIP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国产车规半导体领域里面最大规模的在联合汽车电子被定点的产品。另外两颗都是四路低边,是替代英飞凌两个国产化的项目,这两款产品是在过程当中PK掉4家不同上市公司来取得这样一个成绩,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三年多一点的公司,我觉得还是蛮自豪的一件事。这是北京的揭榜挂帅项目的一颗无刷直流电机驱动芯片,有非常多的应用,助力转向,线控转向,线控刹车等。在未来,在自动化驾驶的过程当中,这些线控的转向和刹车是一个必须的部分。这是在动力方面我们所有的产品布局,到目前为止,2026年之前,包括了系统基础芯片,包括一些纯的电源芯片,这颗预驱芯片单独提一下,今天是商用车论坛,这颗HE9145对标意法半导的L9945,适用于24伏系统,这颗产品在商用车的ECU里面会应用非常广泛。
这是在先进动力两个国产化的例子,第一个左边我们看到的这个图片是一个全国产化的车身控制器VCU的图片,有国产MCU,现在中国的车规MCU实际上已经比较多,甚至已经比较卷了。模拟芯片方面,一左一右,两颗大的产品,一颗100pin脚,一颗64pin脚产品,分别是一颗系统基础芯片以及一颗八路高低边可配预驱芯片,这颗预驱芯片可以在24伏下工作,在12伏下当然也没有问题。右边这个控制器单独说一下,这是下一代国七排放的PDCU的动力总成控制器,我相信一年,两年,或者之后,这个方案可能是市面上能看到的国七最主流一个方案。在这个方案里面,MCU纯数字的产品我们不会做,除此之外大规模的以模拟为主大模小数产品都会在我司逐步实现,包括已经量产的,就是这些已经量产的,已经在设计中,已经立项或者在计划当中,最终这个国七控制器除了MCU所有大型芯片都会被我司实现国产化。
这是缸内直喷GDI EMS引擎管理系统,除了MCU不会涉及之外,外面的一些包括传感器的接口芯片,高压GDI控制芯片等等都有一些相应的布局。这个就是刚才提到的24V系统比较适用的这款八路预驱产品,这类产品现在也在通过一些比如说易控为主的控制器厂直接面对各个商用车的合作伙伴。这是柴油引擎控制器的一个典型应用,这个里面我刚才已经提到HE9145用得比较多,左边这个是HE9285是对标英飞凌的TLE35585的电源芯片,给MCU做供电以及相互的诊断和监控。这是HE9145另外的应用,一体化制动控制系统,相当于是一个组合,这里面HE8296是包含四路轮速传感器的SBC芯片,也是系统基础芯片。除此之外母线关断,无刷电机域驱,H桥都在里面有应用。这个是商用车用得比较多的尾气排放做控制的SCR系统里边。我们的HE9145,同样会有非常多的应用。
这个就是HE9145实际应用的一个图片,刚才有提到,这是一个商用柴油车24V系统的ECU,我们8路高低边可配的预驱芯片,以及Tracker都是有很多应用。这颗小的供电芯片,因为在控制器里面会有很多外部的供电部分,外部供电一个是它需要几路传感器有一个统一的供电,这样传回来信号才会有统一,相互的比较。另外一方面要应对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如果外部出现了一些错误,输出接地或者接负压是否能够承受,这个产品都会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会进行自我保护地保护,并且不会损坏。
这是底盘领域我们一些产品布局,包括已经量产,已经开发当中和计划当中,这些产品也是包括了系统基础芯片,电源芯片,马达驱动,预驱芯片。这个是在智能底盘的领域,我们自己产品的一些方案,包括一体化制动系统One box,包括EMB电子制动控制器,包括悬架制动,包括助力转向控制器,可以形成芯片产品配套。
这是高边驱动的单独的一个页面展示,因为车里面越来越多的原来用继电器部分会用高边驱动做替代,这样的话第一是使得体积更小,故障率更低。另外一方面可以让线束做更小,对整车的成本降低非常大的帮助,这类产品是在意法半导体的产线上流片的垂直工艺的产品。
第三,重点项目介绍。
刚才也有提到过,我们公司在2021年成立,2022年拿到广东省科技厅两个政府项目,这两个项目是广汽牵头,分别在动力域和底盘域的两颗产品,第一颗HE9788项目已经最后量产和验证阶段,去年形成4万颗销售,并且已经在整车上实际应用,HE9788是系统基础芯片包括了,绿色的部分是电源部分,蓝色部分就是驱动以及域驱,浅绿色就是通信和接口,其中包括一系列的诊断,因为这产品是满足最高功能安全等级ASIL-D的要求,对于整个控制器的功能安全的实现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里展示的是动力域的产品HE9788研发过程当中第一版出来可以通过一些软件修正就可以上车跑起来,这个过程当中广汽的车上,在长安的某一个发动机的控制单元上面,实际上车的一些图片和一些视频,当时我们有留下一些记录。这款产品通过天津易鼎丰已经在上汽通用五菱上实现了量产。这款产品我们也是通过了联合汽车电子的质量审核,VDA6.3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对我们做了一个审核,审核对象当然也包括了我们的供方。
这个就是另外一颗产品在底盘的芯片HE8296,是结合了四路轮速传感器的系统芯片,所以在底盘领域会应用比较多,这个产品我们现在在AEC—Q100的验证过程中,在今年Q3正式进入PPAP阶段。这颗芯片虽然还在研发过程当中,没有到PPAP阶段,但是实际上我们拿到拿森定点意向书,这产品用到One—box控制器上今年2月经过了冬测,我们业务人员也专门赶到内蒙古的海拉尔见证了冬测。这个产品入选一汽红旗的One—box的应用。这款产品通过联创进入上汽通用五菱,然后通过辰致的one-box方案。
公司的经营策略。
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是以质量为中心,这个是从公司成立之初都没有改变的方向,我们产品因为是纯粹应对车规,而且是车里面要求最严格的动力和底盘域为主,所以最高的质量要求是我们最优先需要考虑内容。其次考虑成本以及人效。对外,永远以标杆客户要求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以标杆客户的要求,以对他们配合的这些能力和态度来应对我们所有的客户,为了应对客户的一些具体的要求,我们也会建立自己专门的实验室,包括可靠性,以及失效分析的实验室。
这是我们公司的发展计划,当前已经通过了第一阶段,就是市场的奠基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已经有了将近20颗产品,从小的三个pin脚到八个pin脚,到中间20脚,48脚一直到100脚的产品,形成了自己产品系列,刚才已经提到,动力和底盘各个产品都有成套产品的计划和布局。现在我们在第二阶段,是希望我们在产品的领域能够有更多的方向,我们的方向仍然是刚才所提到的,一个是国产替代,一个是创新领先。
除此之外,我们现在做得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应对现在更多的比如说自动驾驶,新能源,电气化的过程当中,市场上客户会有一些新的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就引申到半导体领域会有一些新的产品定义,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我们创新领先所做的工作。
这就是我所有的介绍,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