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对话: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升级

  2019年10月22日-10月24日,“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协同 创新 突破—共建中国汽车产业链新生态”。其中,在10月24日的“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升级”主题论坛上,互动沙龙环节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 陈士华 主持,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袁守利、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汪虹、平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经济发展局局长 刘皆安、内江市汽车与零部件产业推进办公室副主任 余万明、浙江宏利汽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进 参与互动。以下内容为现场实录:


互动现场

  主持人:下面进入到论坛的互动沙龙环节,再有请几位演讲嘉宾到台上做一些互动,有请。
  刚才几位嘉宾分享了各自对于自己工作的一些经验做法,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但总体来说大家可能都是属于规定动作,都按事先的PPT来讲一些。我觉得在讲优势、经验方面讲得比较多。现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机遇有,挑战也很大,我们在座的多数还是主管当地汽车零部件发展的政府机构,虽然在我们做得很好的地方也有一些经验教训,我也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教训。
  我们首先请袁院长谈一下新能源车这块,我们现在整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产业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将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包括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走到哪里,大家的观点还是不一样的。早上我们坐在一块吃饭,他谈得很少,几乎没谈,我相信你在研究这方面肯定有很深的研究,也想听听您的看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这块您可以多谈一些。
  袁守利:新能源汽车这块我们国家到2018年底到120多万,保有量达到300万辆的规模。从全球来看已经超过了50%。我们国家政府一直在倡导发展新能源汽车,甚至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说这块发展应该是势头很猛。就目前来说,在新能源汽车里面又附加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智能网联汽车,也应该是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所以说这两块在全球应该是绝对领先的地位。
  就目前全世界的产业规模来说,可以这样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这两个东西炒得很火,但是我个人觉得,离开了国补、地补以后,利润率很低。因为整个汽车是靠产业规模去赚钱的,所以说没有量就没有利润,是这么个情况。我们国家最开始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从研发的投入到到产业生产的规模都是用补贴的方式去扶持,扶持这个产业发展。但是从实际做法来说,今年应该就已经退坡了,几乎退到没有了,现在电动汽车还有一点点,燃料电池汽车还有50%的国补,其他就没有什么东西了,补贴很少了。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到了最近这个季度下滑,下滑得比较严重?应该说就是补贴退坡产生的后果。车肯定可以造出来,问题肯定也存在。
  下一步为什么不太明确了呢?我们国家曾经一度大力推纯电动这项技术路线,确确实实纯电动的发展势头非常好。西方很多国家,包括日本都在推混动,他觉得这个更结合实际。我们国家当然也有混动、插电式混合,这两种形式都存在,今年以来开始提出甲醇燃料、氢燃料,这个势头比较火。我个人觉得现在各条路线都有利有弊,应该把用途细分。比如说一个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和城市用车,它就属于短途的作业车,用纯电动就能解决问题。还有一些,比如说商用车,商用车就应该是用甲醇或者是氢燃料这种技术路线能够去解决柴油机的污染问题。对于不同的车、不同用途的车,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细分,这个领域,这样的话我估计是未来的方向。不能一概而论,同一个技术路线囊括所有的车,这个可能是有问题的。
  我觉得无论哪一家企业,都没有把规模拼命做大,或者把这个产业做大,原因就是因为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还不是很明确,我觉得国家现在做法就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市场,由市场取决定这个未来会怎么样。这就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感谢,新能源车我们之前更重视纯电动的发展,现在政府也是意识到了,政府指定技术路线,实际上这个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不符合一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我们现在燃料电池,我们国家前几年因为没有特别重视,尽管这几年燃料电池退坡力度小一些,但是投入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方向,但是路还很远。今年新能源汽车我们年初的预计是150万辆,但是从目前来看,150万辆完成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目标,到2020年整个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是500万辆,当年的产销量是200万辆。我觉得明年500万辆保有量应该不大,到明年产销量当年的量我觉得可能完不成。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政府补贴退出,到明年就完全退出了,下一步又没有想到一个特别好的政策方向,尽管刚才像余主任讲的,当地还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毕竟政府资金来推广的这些车数量还是有限的,如果发展到500万辆、600万辆,甚至1000万辆的时候,那时候还得靠市场。所以我还得再追问一个问题,从您研究的角度来讲,企业怎么在政府补贴大幅退坡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来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行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袁守利:我觉得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做大是需要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具体就是家用车的使用量增大。现在我们国家政策一刀切,比如说所有的机关,包括主要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用车,全部已经是新能源了,新购的必须是用新能源才行,这个已经完全实现了,但是这个总量不可能大。真正老百姓家中的车,你要把他的问题解决了,他才自己愿意去买。而我刚才说目前新能源的水平要摆在那里,包括充电设施、速率、安全性问题,这个问题不断,所以说要把所有问题解决,我可以这样说,老百姓是很实在的,你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肯定才愿意买这个车,这个跟行政指令不一样。
  我觉得下一步政府的指令对老百姓的家庭已经不起作用了,需要在技术上,需要在各方面下大力气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才真正能够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把这个规模才能提升上来。
  主持人:对,我觉得您谈得非常好,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可能也是在做我们这个产业的时候,仅靠政府的补贴这个日子不会特别长久。而且咱这样说,政府的补贴当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我觉得会逐渐消失,还得靠我们研发出高性能的产品,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取得一个市场竞争的地位。再次感谢您的回答。
  下面我想问一下三位零部件基地的领导,刚才大家介绍了很多经验,应该说各有各的特色,你们的基础也不一样,发展最终的势头还是很好的,我应该说你们是我们中国这么多产业基地里面非常有典型的三个代表,有宁波的,有很悠久历史的,也有后发的平湖的。刚才我也说了,大家讲的都是规定动作,在座各位还想听听你们觉得我们有哪些做得不足的地方?我们是内部交流,大家不要公开报道。
  另外,我还想听听,因为我们今年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尤其是中小零部件企业,我们的资金压力非常大。我们的市场大家都知道,下滑得比较多,但是我们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资金的压力,当地政府会给一定的补贴解决企业资金流动性的问题,但是我相信这些政府的措施毕竟有限,我们当地企业有哪些值得我们下一步关注的,我们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我想大家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一讲。先有请汪会长讲讲宁波的情况。
  汪虹:谢谢主持人。从宁波的情况来看,现在我们总的来讲规模越来越大,去年年底我们整个行业完成了3000多亿的产销量,但是这个光环后面还是有隐忧的,因为从布局来看我们还是显得大而不强,我们没有形成一个很明确的主线,以一级供应商向主机厂配套的主线。我们在5000多家企业里面只有700多家规上企业,大部分是一级供应商,有大量的二级和三级供应商处于盲目和零散的状态。这样的情况我们市委市政府,还有我们协会这次成立了集群产业促进机构,我们也注视到了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会从几个方面有些研究,准备往这些方面去努力。
  一个方面,去年底我们政府推出了一个叫做“二四六”的产业培育计划。在宁波本地要培育两个万亿级的产业,四个5000亿级的产业和六个1000亿级的产业,对这些重点培育的项目都有单列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也在探讨成立一种混合型的汽车产业基金,用产业基金为纽带,来连接不同的零部件工厂,让这些零部件工厂逐步形成一条条比较规范的,产业特点鲜明的生产主线、供应主线,这样就会整合本地企业发展的布局和规模,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特点。
  第三个,我们在合作过程当中准备推动本地本地的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合作,也就是说提高本地的零整配套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大众和吉利、比亚迪在宁波,但是他们每一加工厂跟我们本土的零部件厂的配套率都没有超过30%。从政府的观点来讲,一个是配套不方便,到外地去了,再一个,肥水流入外人田,对本地的经济推动也不是特别好。所以说我们准备要制定一些鼓励甚至奖励的措施,来鼓励本地的整车厂向本地企业多采购,提高本地的配套率。
  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们可能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避免我们的弱电。
  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我还要提一点,我们本地虽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一个鼓励和支持,但是并没有放弃传统能源汽车的产业,而且我们也意识到,完全走极端的路线,要提出哪一点禁燃,这个是不符合现实的事情。从当地的企业来看,小排量、高效率发动机的研发技术也是非常快速的,而且现在如果概念车出来,100公里只有3点几排量的话,到了这个目标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是有自己的考虑。
  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那您对当地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没有了解?
  汪虹:这是个好问题,正好上个星期《中国汽车报》专门到宁波来采访我们,问到当前汽车工业下滑的问题和一些困境的问题。其实我们讨论到整车的困扰,不一定完全是整车的困扰,还有很多是由于零部件企业造成的困扰。长期以来大家在零部件行业里面都知道,我们整车和零部件的关系,外资企业和民族品牌车厂企业,跟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是在贬低民族车厂,但是有些民族车厂的做法确实是不能令人赞同的。
  我们在跟丰田、大众的配合当中,我们得到的是零部件供应商跟整车厂是同步发展的观念,他们不会把你朝死里整,他们是培育你,你有问题就是他有问题,采用的是共同发展的概念。但是我们跟民族车厂合作的过程当中有点不是这样的味道,他们对供应商的压榨愈演愈烈,特别是这几年。
  一个是在货款的拖延方面,无限制加长付款期。
  第二个是在扣款方面。因为国内的供应制度大部分是保证金制,不像大部分车商用的是保险制的,万一车厂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出了问题要召回,我们某一个企业是承受不了这么大压力的,国外一般都采用保险制,但是国内大部分都采用保证金制。而且这个保证金制是根据交易额设置不同的数额,反正每年多少都会被扣掉一些,而且扣掉的过程并不透明,所以引起很多抱怨。
  第三个是研发费用。我们现在采用同步研发,如果这款车研发成功了还好说,要是不成功的话,研发费用可能要付之东流,很难收回。
  还有一些腐败行为等等,这个也有所耳闻。这方面我觉得零部件企业也是感到到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如果按照标准,一个月的月结加三个月的支付期,再加上六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那就是标准的十个月的付款,这样的付款对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零部件企业的压力会非常大。
  现在政府也在切入这里面,提出了引入金融型供应链、银行票据池,很多方法来解决,至于效果怎么样,我们还在测试当中,以后有机会再向大家汇报。
  主持人:谢谢汪会长,确实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政策配套还不够,自主品牌整车厂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我相信您讲的可能是个别的,不是全部的整车厂,因为我知道有个零部件厂告诉我消息,他和整车厂开发配套,配套先支付了一定的资金,结果后来发现没有配套成功,这个资金还给退回来了,我觉得还是有些整车厂做得不错。
  另外,对于资金的压力这块确实是账期比较长,工信部前段时间有一个征求意见稿,我相信国家对这方面非常重视,相信问题会逐渐解决。谢谢汪会长。
  下面问问刘局长,从我的印象里,平湖的零部件企业虽然发展比较晚,但是很多都是大个头,很有名的,我不知道这个概念对不对。我想从您的角度谈谈我们平湖当地这些企业发展,或者你们管理方面存在哪些经验教训,需要下一步重视和注意的地方,包括资金压力也可以谈一谈。有请。
  刘皆安:整个平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路径在我的主题报告中已经跟大家汇报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我想点一下。第一个,我们在五六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教训。
  我们跟上海接壤的有一个县,它有一个产业园拆除了,我们平湖认为是捡了一个漏,就把这个接收了,这个产业园大部分是做塑料壳的,这些进来的企业中间,我们对企业有个ABC类的评论,这部分企业大部分成为了D类企业,虽然是达标排放的,但是总量超过了区域环境的承受能力,所以对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我们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对所有的汽车零部件产品都能够引进和需要引进的,这是一个教训。
  第二个,今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1-8月份下降了5.6%,9月份正增长了2.4%。但是在今年以前我们都是20%以上的增长,最高的年份增长了38%。原来汽车零部件是我们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今年变成一只病猫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一个是树立企业家的信心,我们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帮助企业直通车的机构,特别是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的走访、帮扶、送政策、减负。
  第二个,我们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我们今年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跟针对外贸企业影响的政策,今年空前之大。这个对我们汽车零部件转型,特别是练好内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信息化改造方面,软件投入50%,硬件投入30%,平均有40%多的补助。
  第三个,帮助汽车零部件企业拓展市场。总体来说,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四条线在运营的,我们回过头来,整个国内市场消费低迷对我们的影响反而不是最大的。我们ODN主要是做外贸的,今年增长了18%,帮助企业在拓展市场方面,主要是在这么几个方面,我们帮助企业来度过难关,所以平湖整体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信心目前还是比较足的。我们现在投资的项目中还有许多汽车零部件,但是它的方向转了。今天我的PPT里面好多都是围绕新能源,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档次和总量会有极大的拉动。
  第三个问题,长城汽车是用自己的钱到平湖来生产汽车的,许多地方到这个地方来生产汽车是用政府的钱,他用自己的钱来生产汽车。第二,我们没有给他房地产项目。第三,长城汽车原来落户平湖的项目是50亿的长三角研发中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跟他谈,谈到有了10万辆车的整车过来。
  长城汽车最后落户到平湖得益于三个生态,自然生态、产业生态、政务生态。平湖是个江南小城,有2900条河流、3300公里的河道,所以我们平湖叫一步见水,我们买的所有房子都是水景房,你要不买水景房还买不到,这个对我们保定来的这些决策层是很大的吸引。第二个是产业生态,产业生态就是产业零部件配套逐步齐全,这个不介绍了。第三个是政务生态,我们平湖答应的事情限时给他完成。我们第一次市长上门,把长城公司在平湖的营业执照捧去了,第二次我们把省发改委10万辆车的批复拿去了,第三次我们把第一期630亩的省里面给我们的土地指标拿去了。冲着这个,长城觉得这个项目不是仅仅跟平湖签个项目,怎么的也得在平湖真正落地,所以26号正式开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局长,我觉得各地在招商引资的时候,也不像之前似的,什么企业都可以进来。本身我们土地资源也有限,但是我们从产业角度来考虑问题,不管什么零部件肯定有高端的,有基础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总得有人生产。所以我觉得既然各地抓环保非常严,要求考核也非常严,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我觉得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如果有生产这些零部件的,应该在自己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你做得好了,虽然附加值并不高,但你能满足环保要求,我相信他们也会非常欢迎。
  另外,刚才也谈到了长城汽车落户平湖的一个小插曲,或者一个故事。我觉得长城和平湖搞合作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现在很多整车厂,不是说大多数,我觉得最起码有一部分整车厂到外地建分厂,往往真不是自己的产能不够了,它是照着当地房地产配套土地、当地政府给的补贴等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过去的,这种情况我觉得,最起码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这不是长久的,不是双赢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产业基地在引进类似这种项目的时候,还是要多留点心。因为我们市场现在毕竟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车企如果真的产能不足,奔着你的房地产开发去了,我们当地在引进的时候真的要小心再小心。
  再问一下余主任,刚才谈到了各地的经验教训,听你的介绍,确实内江很多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发展得非常快,从50亿到397亿。刚才你自己谈到了,你们很多产业还是属于传统的汽车配件产业,你们现在也做一些新能源电池的产业投入,包括房车的,适合下一步消费发展趋势的产品,我相信你们当地也有一些规模并不特别大的。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当地的资金压力仅靠政府能不能满足?下一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觉得压倒企业的第一根稻草可能就是资金流动得不够,我想请余主任多谈谈这方面的做法。
  余万明:咱们内江说到资金问题,牵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企业转型升级,包括我们现在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过去我觉得有些教训。我们在2008、2009年的时候,只要你来我们都招,结果我们把有限的政府资源有很多浪费。后来咱们省里面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时候,成都市很多企业就鼓励你往外迁,我们当时迁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企业来了,但是它的产品并不适合市场,没有生命力,我们也浪费了一部分政府资源,这是一个方面。因为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资金。
  第二个,企业要生产扩大规模,要资金。由于从2018年开始整个汽车市场的下滑,包括我们主要是面对整车厂,像重庆这边比较多,长安、福特等等,重庆地区的几个企业去年一下滑坡很厉害,有的高达46%的负增长。我们有些企业为了满足它的生产,提前给它开发了,几千万弄进去,结果这个产品不上了,企业资金就压进去了。这是由于市场萎缩造成资金的挤压。
  还有一个,利润下滑很快。很多企业老板说我做得多亏得多,不做了还不行。所以这几个方面造成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生产流动资金都很困难。我们虽然采取了很多办法,包括政府的一些举措,包括政府财政和我们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基金,对政府鼓励,只是用了一些四两拨千斤的办法,还得需要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还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
  包括刚才有领导谈到企业的支付方式,行业里面是3+1,现在3+1都是我们美好的记忆了了,都变了,企业拿不到钱,我们主要组织企业配套的就怕这个。当然我们对国有大型的一些汽车整车厂是有信心的,当然有些企业有一些困难,这就造成咱们零部件企业在主机企业话语权非常小,而且资金非常困难。对待这种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通过政府的引导,通过金融机构,包括基金的一些支持。我们现在的一个办法,对投资项目,对技改项目,我们采取企业项目咨询、项目诊断,也是结合我们“十四五”规划的前期,我们请国家的专业团队,我们对全市零部件企业逐个进行企业会诊,对技改项目,原来很多中小企业,原来在主城区的要搬迁到新园区去,这个项目怎么办?我们进行诊断。诊断以后确实没有发展前景,确实没有市场,我们有些企业就采取关、并。
  第二个办法,对这个企业我们采取建联盟。原来内江的曲轴企业,我们是一个拳头产品,我们一共是9家,通过建联盟的方式把曲轴企业整合起来,从技术手段各个方面进行升级。还有一个是对铸造企业,因为环保的问题,好多中小铸造企业都关,我们就采取政策引导关。
  还有一个,对招商引资的项目,包括我们从成都、重庆转移过量的一些项目,我们先通过孵化,来的时候我们给你标准厂房,我们不会给你土地,先孵化,三年免你的租金,你在这三年当中能够达到我们准入的条件了,确实产品通过诊断以后有发展前景了,我们给你土地,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
  当然我们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还有一些困惑,包括现在新能源汽车重大变革时期朝哪个方向转,企业很困惑。你说我搞新能源的、零部件的,新能源这个路线虽然有一些大的方向,但是怎么转?有很多细分市场不太明确,这个我们需要请专家给我们咨询。当然有些东西还是看着在一步一步走,不敢扩大规模,这是当前我们这个基地感到很困惑的一个事。
  主持人:谢谢余主任。我觉得中国的政府应该是最好的政府,确实企业来,或者在这的企业,真是给予各方面的服务,特别到位,包括行政审批的便利性,包括其他的服务,确实做得非常好,几位基地的负责人也都介绍了自己当地的做法,我觉得真是和外国的政府相比,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也值得表扬,就像刚才余主任说的,是妈妈式的服务。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一直靠妈妈,还得靠自己成长壮大,最后我们变成朋友式的关系是最好的。当然你也提到新能源车发展的困惑,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不光是您困惑,政府也困惑,我相信做研究的袁院长也有点,下一步到底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采用哪种路线,现在也很难说哪种路线最后走到底,这个也没办法,毕竟一个新兴产业要不断摸索,我们不能跨太大,大方向国家肯定是支持的,但是这个技术路线还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探索,一步步去发展,这个东西是急不得的。
  我想问一下李总,刚才谈到了后市场这一块,我对后市场也特别关心。因为我知道我们现在行业发展不好的情况下,整车厂肯定会有一部分企业被兼并重组,甚至倒闭,那我们整车厂会越来越少。整车厂少的情况,配套企业也会越来越集中,那我们这么多零部件企业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能进入到整车配套这个体系,对于后市场的这个空间,我觉得可能是很多零部件企业将来要转型发展的一个空间。我也知道今年就有一些零部件厂在给整车配套的时候,因为价格真是接受不了,没有什么利润,转向了后市场,但后市场这个规模在咱们国家我觉得还不够大,而且不够规范。尽管将来的空间大,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去推进。
  刚才您介绍了很多我们在后市场的经验做法,我觉得非常好,我想请您谈谈,我们中国的这种后市场发展的痛点在哪里?我们应该从哪方面更注重后市场的规范?您可以从企业的层面,也可以从政府的建议层面,或者给我们行业协会提一些建议,都可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有请。
  李德进:后市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标准问题跟规范性。之前很多人提到的同质配件,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我的车开了十年八年坏了,这时候你让我换一台全新的同质标准,跟原产地一模一样的变速箱,这时候很难接受,我宁愿换一台再制造的变速箱,只要安全性有保障就可以了。
  后市场的标准不能完全照抄于OEM的汽车厂标准,但现在定标准的人绝对不会说降低我的标准,降低我的标准我水平差。而且往下定标准的难度其实很高,万一出问题责任谁来担?当然国家也看到,协会也看到,后续要定一些团体标准,但这种标准协会要牵头,像欧洲的刹车片会分档,你认为自己的水平是多少公里的就定多少公里的架构,出厂机构是根据你的标准做一个监督跟抽查。现在中国没有,水做出来都在卖,最后卖到劣币驱逐良币,出现很多事故。现在当然有保险公司兜底,反正撞了有保险公司赔,但是人的伤亡,刚才讲到了,对个人来讲落在谁身上都搞不清楚,而且每个人都在修车,这是第一个标准问题,我觉得协会要加大力度。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协会也做了一些团体标准,但是我们做得不够,因为零部件那么多,很复杂。
  李德进:其实可以引进欧洲跟美国的,很多东西可以直接借鉴过来。
  主持人:我们下一步也是希望更多的企业、行业组织,包括我们各地的政府,参与到我们标准工作的制定过程中,相信我们整个汽车产业在我们国家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应该会有非常好的明天。只有标准先行,才可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不然市场就是乱的。将来我们进入汽车社会,这个标准还是非常重要的。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