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对话:智能网联技术引领产业变革

  2019年10月22日-10月24日,“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协同 创新 突破—共建中国汽车产业链新生态”。其中,在10月24日的“智能网联技术引领产业变革”主题论坛上,互动沙龙环节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离合器委员会理事长、珠海华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倪川 主持,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 朱大伟、上海拿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陶喆、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国兵 参与互动。以下内容为现场实录:

互动现场

  主持人:我们今天这个智能网联技术引领产业变革的论坛也到此结束,下面一个环节是嘉宾访谈,我们有请到朱大伟经理、陶喆董事长和李国兵副总裁一起,有请三位嘉宾!我们大会为我们设计访谈的内容,其实有些和各位刚才谈到的有非常接近的地方,比如说导航,刚才李总畅想了很多智能座舱,这个题目挺高档,因为还没实现,这是要去做的,但是又非常接地气,因为在座的人几乎都开车,但是现在所有人开的车座舱都不太智能,都想搞成智能,今天第一个题目就会问各位嘉宾,我们大家心目当中定义的,就是智能座舱这句话好像自然而然就被大家接受了,都挂在嘴上,都在讲,什么是我们定义的智能座舱?也许我们参加这个讨论机会还太少,是不是在某个地方已经被定义过了,它包括很多很多,先从朱经理开始,什么是我们大家定义的智能座舱?帮我们定义一下,谢谢!
  朱大伟:这个问题很难,因为怎么说呢?我不是研究这一块的,我只能说我作为一个用户角度,我理解一下我想怎么用,对吧?然后两位大拿在这儿,特别是航盛电子的,你们应该在这一块了解更多,所以我说我是个用户,我认为的智能座舱就是怎么说呢?我作为开车过程中的体验我觉得很重要,这个体验过程中,在走的过程中,比如说我想要什么音乐,这个很智能,我说一下,我喜欢陶喆的歌,你能给我点一个吗?你给我点了一下,我想听就听,这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不用我自己去找这个歌了,这很影响价值的体验或者危险,是吧?
  第二,如果开车过程中我疲劳了,你这个过程中能不能提醒我,或者说你有条件的提醒我的过程中,还能结合路面什么的,提高你的安全等级,告诉我这个地方,一个是你困了,我发现你困了的时候,我能给你靠个边或者给你减速这个功能。
  第三,刚才还讲到舒适性,我开了八小时,你说这个腰能好吗?很多老司机开着开着腰都不好了,这一块能不能说智能座舱里面能按摩,或者说温控特别好,都是自动的,这个人喜欢控制在25度,突然来了一个人说我要20度,但是这个人下车之后自动到25度了,是不是能在这一块控制一下?我这是用户角度,不专业,请两位专家来讲。
  主持人:正因为这个很有争议,所以需要我们来讨论这个事情,还没有一本书来写什么叫智能座舱,下面同样一个问题问一下陶喆总,智能座舱的定义是什么?或者有什么技术特征来表明是智能座舱?什么叫智能?我们都是干技术的,技术角度来评价一下什么叫智能座舱?
  陶喆:其实我感觉今天这个话题是定向给咱们李总的,我跟朱总说白了都是外行,我也只能从一个驾驶员的角度和普通用户角度发表一下观点,更多时间还是留给李总。因为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围绕两个东西来做,一个是安全,一个是便捷和舒适,当然刚才我理解的咱们智能座舱可能是属于便捷和舒适,便捷和舒适刚才朱总提到了很多案例,如何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付出的更少,来得到很好的结果,这肯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比如如何用一个最少的指令,能达到我想要的一个选歌,还是得知天气,还是能接到一个电话,甚至说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一个姿势不舒服,它能给我及时做调整,甚至HUD上面,包含空调的温度,是不是有自动调整的策略,一系列点点滴滴,其实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为人的懒找借口的,懒其实就是市场的一个痛点,智能座舱如何让人越来越懒,我相信就是未来的市场。
  我本人比较简单,我开车就几个基本操作,我肯定不会是这个的第一批用户,所以更多的意见和更专业的意见还是留给李总吧。
  主持人:根据刚才陶喆总的观点,的确中国人买车的时候可能比来比去,你有这个你没那个,但是后来发现上了车以后,很多东西从来没有用过,几乎没用过,发现我就是想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我真的没时间弄那个东西。昨天华为的一位在主旨演讲的时候,业介绍过挺多,软件上的无缝连接这样的问题,挺技术性的,干完之后能不能卖到钱这件事情也是要思考一下,有没有人为这个付钱。刚才航盛的李总思考过、定义过这样的问题,昨天我们也谈过这个事情,所以今天想请李总特别再谈谈你的观点,什么是我们大家心目当中的智能座舱?
  李国兵:其实客户就是上帝,刚才两位老总已经把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或者智慧驾舱这个概念讲得很准确了,就是怎么让人变得更懒,或者说某个功能让我很方便地享受,舒适、便捷,用什么样的手段。
  实际上我理解的,因为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做智慧驾舱,还有一个概念是智能座舱,我理解智慧驾舱是针对驾驶者的,让驾驶者感觉到开车很方便、很安全、很舒适,还有一个叫做智能座舱,智能座舱是对车内所有人的,就是让车内所有人在行驶的这段过程中不感到枯燥、很舒服,这是两个概念。智慧驾舱来自于原来的飞机,我们说驾舱驾舱,copy那个概念,逐步演化过来的。特斯拉目前的一个理念,实际上它造车某种程度上可能还是按照智慧驾舱这个概念,让驾驶者感到很舒服。下一代的车有可能会是智能座舱的概念,据说。因为前两天我还接待了法拉力那个车,他们想做成针对所有坐在车上人的这样一个驾驶理念,这从设计理念上就是两个概念,我先唠叨这几句的意思是什么呢?实际上不管是智能座舱还是智慧驾舱也好,他们核心的东西都是让乘坐者,使用者吧,感到更舒服、更方便,如何让他更舒适、更方便的东西都是智慧驾舱。这是我理解的。
  我认为智能座舱也好,智慧驾舱也好,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当发明收音机的时候,收音机放在车上就是一个智能座舱、智慧驾舱,它能提醒你路况,慢慢出现了初级导航的时候,它也是智慧驾舱,它可以让你大的方向是对的。现在慢慢慢慢目前做得最多的是智慧驾舱概念,包括中控系统,包括导航、收音这些功能,也把数字仪表这一块结合起来,数字仪表和中控甚至成为一个控制系统,我们看车的时候原来是倒着头去看导航,现在直接在仪表盘这边看导航,有时候你看得不方便,你用手一弄就出来信息了,这么一弄又回来了,我想听歌马上就出来了,甚至我开的是天籁的车,我希望听天籁版的张学友的某个歌,因为天籁版的某个歌是根据它的形状特制的音乐,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由于我们人眼睛的问题,抬头显示这些东西都可以实现。包括360全景监控这些东西,包括后整屏,坐在车上的人很无聊,我能够在后整屏上有一些娱乐项目,又不影响司机。另外我们可以形成电脑,包括电话,现在推出最严的交规说是三秒钟就能出事故,不能开车打电话,最终我们的设计理念都是这样的,通过让功能器件去找人,而不是人找车,这么一个概念,我有什么功能,主人,我有收音功能你想不想听?我不想听,我有一个什么东西……这是智慧驾舱。这是从产品形态上。
  从技术形态上,比如人脸识别技术、疲劳驾驶技术,包括你刚才说的疲劳驾驶技术,在很多车上都可以实现,刚才我说了三个版本,我们现在标准版的都实现了。比如你的女儿放了一首《爸爸爸爸别睡觉》,这是提醒了,或者自动发出一些气味,也可以提醒你别睡觉了。还可以通过摄象头来感知。这样减少了很多很多交通事故,这些东西的话,技术手段就解决了很多问题。
  主持人:李总在智慧驾舱方面深有体会,相信在实现很多东西,另外在策划很多未来要去实现的功能。我想和大家在工作实践里面和个人实践里面看一下,中国目前在智慧驾舱里面走到了什么地步?国外又是一个什么程度?中国智慧驾舱的客户需求和国外有什么差异呢?大家都和国外的公司联系非常密切?还是从朱经理这边开始,因为你是一个地图的制造者,你是隐姓埋名在后边,实际上大家都在用的东西,包括航盛,大屏幕的显示,都用了你们的东西。
  朱大伟:主持人越提越专业了,这个问题该怎么答?我们从我们自己的产品上看看能不能向这一块贴近,就是说你智能,肯定要很多方面去支持,我们是做高精地图的,这样的话,高精地图肯定是一个基础的部件。这样的话,你怎么走?你说你要靠到路边停,靠什么停?靠车自己识别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路边不是随便停的,特别是高速,它也是很危险的,必须要停到一个应急停车的区域。这时候就是说地图把你引导过去,给你找到一个服务区或者应急停车带,把你放在那个位置,这是一方面。
  如果再高一层会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做到自动驾驶。我们现在也是提供这一块的解决方案,刚才说的可能是短途的,如果到了未来,我们能给你引导更长的,短途智能化的可能多少公里之后,长途的呢?那就是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我们会在这一块发力,我们还提供娱乐的电子芯片,第一时间在座舱里面给你提供信息,保障你的安全和舒适这一块,我大概讲这么多。
  主持人:同样的问题,我来听一下陶喆总的观点。
  陶喆:是这样的,我觉得智能刚才其实李总讲得很专业、很好,区分了智能座舱和智慧驾舱的区别,我觉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宽泛的含义来理解这个问题,比如什么叫智慧驾舱。不管怎么样,这个概念都是围绕着一个人,因为我原来在主机厂也待过,其实主机厂的设计有惯性思维,大家知道中国人喜欢东西很喜欢对标,我们这么多年设计的汽车很多主机厂就是在follow,当人家一个行业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还在follow,这个东西就很危险。我碰到一个某主机厂的高层,方向盘到了智能驾驶阶段是不用的,未来的驾驶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劳动,这是围绕着人性化来开展,如果你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当我想要享受这种乐趣的时候,你要让我能具备这样的条件。当我不想要享受这个乐趣的时候,这个车辆可以自动驾驶。围绕着这个话题,围绕着跟线控底盘相关的就是方向盘,方向盘未来就是可以收缩的,现在就是你想要不想要它都在那个地方,未来下一步的汽车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它是可以折叠,自动折叠,比如触摸屏上有一个按纽,人工驾驶模式方向盘就伸出来了,那么我现在想休息一会儿,我再点一个触摸屏,方向盘收缩进去了,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简单的功能,背后蕴含着很复杂的技术实现路径。再比如说制动,有刹车踏板,未来到了智能驾驶阶段都不用刹车踏板了,包括我们跟百度开发的车,下面一排什么都没有,就完全是一个智能化的实现。所以我理解未来所有东西都是服务于人的,人在人工驾驶和自动驾驶有很充分的选择权,根据这个选择权,车辆的定义要重新做改变,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主持人:陶喆总的观点非常有创意,也就是说我们智慧驾舱的观点不仅限于以往我们在媒体里面看到的讨论的内容,进入到智能驾驶和真正为人来服务的话,传统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改变,换句话说,各行各业还有很多技术创新的机会,来为这个汽车服务。
  同样的问题再请李总发表一下,中国自动驾驶、智慧驾舱和国外的有什么区别?我们在国外有很多驾驶经验体会,目前是个什么状况?什么水平?
  李国兵:如果说到智能网联汽车,我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实际上我更愿意用“智能网联纯电动汽车”这个词,未来无人驾驶的车一定是智能网联纯电动。一个是单车智能,一个是网联智能,有这两种方式。单车智能是谷歌走的,谷歌现在好像也放弃了。在做的过程中,大数据的收集、算法、算力等等受到很大的障碍,不一定走得通。然后这时候发现了车路协同,然后要用到5G这些技术,怎么把它做起来,又出现了网联技术,比如刚才讲的地图,地图里面事先设置了以后,你就可以事先不通过那个最危险的地方,你就可以不去那个地方,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实现。将来我认为一定是这两种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一个无人驾驶,比如说5G,去了沙漠没有5G怎么办?你还是要用人工,在大城市两种相结合。
  我们觉得现在实际上国内的车联网还是比较发达的,某种程度上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合作伙伴看中了我们在车联网上的经验,要比它强很多,欧洲、美国更落后一些,这方面我们还是能拿得起来的,特别在车联网、互联网的应用上,国内的巨头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刚才讲的地图公司,他说是最好的地图,我们做的精度各方面,很多方面都超过他们。
  所以国外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车联网应用的安全性方面做得比我们要好,我们在车联网的应用方面比他们做得要好得多。
  主持人:下面进入最后一个话题,朱经理,其实我们讲智慧驾舱不是哪一个人、某一个公司可以做成的事情,你发现智慧驾舱涉及的面非常广,我们今天谈电子比较多一点,完全没有谈到安全,当然安全是我们陶喆总的一部分内容,还没有谈到座椅方面安全的问题,如果谈到内饰、座椅、灯光、气味,还有更多可以谈,因此它涉及非常广泛。而且我们几位各自的专业,我们对智慧驾舱都是有非常大的贡献,朱经理可能知道中国的地图跟欧洲要求的可能不一样,几年前我在国外开车的感受,似乎那个地图更准一点,这句话朱经理可能不一定愿意听,这可能不是我们地图的问题,可能是环境等等的问题,可能有这个关系。
  下面的话题是说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中国的企业如何在智慧驾舱这一块去占领制高点?有什么建议?听听大家的意见。
  朱大伟:刚才说到我们那个地图,可能大家觉得准还是不准,首先怎么说呢?刚才讲了,我们那个地图要满足这么多质量,首先我们澄清一下我们的图主要是面向B端的,就是面向汽车这一块,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的质量在这个行业绝对是领先的。所以如果你说你看到的手机端的那些地图,如果说它们导得不准,我大概解释一下里面的原因,高德在这一块是有自己的子图的,所以你看到高德地图里面,它可能路网做得好一些,引导相对好一些,但它可能对于实时更新,没有百度那么快,这是有一点差异的。然后对于百度来讲,我不是批评别人的公司,每家公司采取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百度可能道路采集不了那么多,我从第三方去获得,从第三方获得的话,质量就不那么稳,我们可以承诺我们自己的数据都是验证过的,就是说你自己开车跑过的。如果来了一些东西,它没有验证,他们很多东西从第三方来的,它承诺的是把你到哪儿去做得很好,但是你的路径你来不及清洗,你采取的策略,你通过POY获得能更吸引客户,但是道路就弱一点了,弱一点的情况下,大城市还好,特别是小地方,你会发现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很明显的。四维图新在这一块就是我采不到我就不提供,我能保证采到的是OK的。
  对于未来,我们公司定位的就是智能汽车大脑,我们面向了好几个方向,一个是传统导航这一块方向,这整个路径的计算,以前我们说到这一块,我们和航盛电子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一直在合作。第二块就是说所谓基于卡车的,针对卡车类似于智能化的服务,我要知道天气什么样子、路况什么样子,我们能帮它省油。基于地图方面,我们现在产品大概每年给它省10%,我知道哪个地方该不该上坡还是该不该下坡,智能座舱如果知道这一块东西的话,我知道路况可以节约油,对环境和清洁能源来讲都是很好的帮助。
  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还有一块就是芯片,芯片这一块呢,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内容,如果能打包放在一块结合,我们能更快地得到实时的所有路况、道路变化,最起码你怎么行驶、在哪里这一块,你应该没有太大担心了,我觉得这一块我们有比较大的贡献。
  主持人:非常感谢朱经理,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地图背后的事情。同样的问题听听陶喆总的意见,究竟中国的企业怎么在这么一个需求,智能座舱建设的方向上,中国企业怎么取得有利地位呢?
  陶喆:我觉得我谈两点,我自己的想法。一个叫上下游协同,一个叫全新定义和全新架构的开发能力。第一点就是说上下游的协同,我刚才讲过自动驾驶对我们来讲,车内的决策、感知、算法是一条线的,是一条链子,它具备完整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中国自主企业如果真正在这里发展,你发现很困难,为什么?你的单点突破其实都不太可能,当你在第三个环节突破,人家在第二个环节卡着你,你在第一个环节突破,人家又在第三个环节卡着你,那就要求你要具备全产业链的能力。但是客观来说,咱们中国的汽车电子基础比较弱,你说某一个公司在一个完整产业链全部都突破,全部都做到跟博世这种大公司抗衡,一时半会还很困难,需要点时间。但是事实上现在市场已经到来,我们又不能眼睁睁这个市场就让给他们,那怎么办?就是咱们本土产业链的兄弟企业,比如我做第一个环节,他做第二个环节,你做第三个环节,咱们形成自主品牌的联盟,共同来对抗博世等等他们的封锁和绑架,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这就需要一方面我们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有这方面的意识,同时需要产业的,工信部、相关的领导,也要有这样的意识和理念来支撑和鼓励大家这样来协作。另外一块,从技术层面上,大家可能在前期开发的时候,还需要共同协同,一起来定义一些协同的方案,甚至给客户推介我们的方案之前,我们内部其实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三个链条已经做了大量的调试,策略开发,首先我们从意识上要理解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非常重要,我们已经过了单点作战的时代了,现在是多点产业链对抗的时代,所以这一点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我们内部叫(英文),拿森我们的文化,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个放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我以前在博世,我深深感觉到德国人比我们强在什么地方,除了他一百多年来兢兢业业、一点一滴的积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什么呢?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的创新能力和他针对未来市场的预判能力,和他全新定义一个新事物的能力,如果说真正中国咱们自主的产业链,真正你要突破,你要超过人家,不说超过人家,就跟人家并排来赛跑,你也得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你也得有很强的,除了我们说0到1的自主开发能力以外,你要有对未来市场的一个前瞻性和相对准确的判断,你要知道未来的市场趋向哪里,然后根据未来的市场规划自己产品迭代升级的方向,甚至要在没有任何对标参考的情况下,来设计一套自己的架构方案,做大量的人力投入。这个就叫真正的创新能力,你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有可能真正去跟博世去PK,否则等他们的产品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很有可能是五年、十年以前人家开发的产品,你就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了。
  我们现在有个什么好处呢?中国的市场是世界巨大的市场,市场在我们手里,其实理论上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市场。如果我们基于更了解自己的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再结合我们有这样的理念,前瞻性的理念,我们有这样正向开发的能力,其实我们还是有机会比他们做得好的。我就讲以上两点。
  主持人:非常感谢陶喆总的发言,其实刚才陶喆总谈到了一些体会和那几家进行竞争,和我们本身企业在干的事情是差不多的。最后的话题我们要回到李总那儿了,因为你是和智慧驾舱最靠近的,我们航盛也有一个做中国博世的想法,
  李国兵:这是我们的理想。
  主持人:显然中国这方面是比较薄弱,我们怎么抢占这个制高点?
  李国兵:有这么一句话特别好,“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须有我”,我们认为中国一定会有一个企业,十到二十年内,会成为中国汽车电子的博世或者中国的华为,华为三十年前人家也很小,谁能想到人家现在做得这么大,因为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发展,中国已经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汽车也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要这种变化,就会有机会,谁选的方向对,选的方向快,谁就成功了。
  因为中国这些企业都很小,目前情况下第一步是做减法,专注,什么意思呢?每个企业要专注在每个领域里头,你把它做强,就包括智慧驾舱里面,也有很多很多技术,一家企业是做不完的,所以你首先要专注,拿出几项东西,做地图的要做得最好,做车机做得最好,做人脸识别做得最好,做疲劳驾驶做得最好,这是这样一个概念,专注。
  第二就是做加法,就是陶喆总讲的概念,我们要资源整合能力,上下游协同能力,这样就是大家要有一种意识,怎么整车厂之间、零部件企业之间怎么互相配合,大家一起去做,这就要发挥协会的作用,我觉得是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块非常非常关键的。
  第三点,不管怎么做,现在我们要快而准地提供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是当下要做的,先把这个市场占住,快而准,我们的质量怎么样,我们的性能是不是也差不多,只有把这个市场占住了以后,你后面才有机会提高自己,才有机会伸到某个某个制高点,否则你现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你把市场都丢掉了,那就意味着你后面一点机会没有了。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如果在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中没有抓住它就很难了。我就讲这几点。
  主持人:在最后结束之前,想请三位嘉宾每人再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你的想法,我们怎么来最后实现这么一个目标,朱经理开始。
  朱大伟:接着刚才李总讲的,习近平讲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我觉得大家只要做好自己,不断地积累,我觉得未来都在你的眼前。
  陶喆:我觉得是这样,拿森这个团队十几年专注在线控底盘,我也认为这是我们擅长的,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我们其实自己内部也有一个目标,我们想做底盘里面的中国博世,这个作为最后一句话。
  李国兵:我们的一个愿景就是科技改变出行,实现汽车界的航盛梦。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嘉宾团队都非常强悍,刚一开始题目出来都有彷徨,最后都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汽车梦,都希望做出自己的成绩。
  我们今天的第四讲坛基本上就结束了,我们非常感谢各方机构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希望明年再见。非常感谢各位嘉宾!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