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兵: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发展与航盛电子的产业角色

  2019年10月22日-10月24日,“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协同 创新 突破—共建中国汽车产业链新生态”。其中,在10月24日的“智能网联技术引领产业变革”主题论坛上,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国兵 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演讲实录: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国兵

  李国兵:各位同行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航盛智联汽车与航盛电子的产业角色。分几个部分,一个是智能网联趋势,一个航盛发展介绍。
  大家都知道一百多年前发明了汽车,一百多年来在等等工业的大力推动下,汽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用历史的比较看一下,如果把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和美国的建国史比较一下,我们发现,美国的强国之路和汽车的发展之路是非常非常重合的一个过程。
  但是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上,我刚才讲了是石油工业等等的推动,但是电子工业对汽车的推动是很少的,汽车在以往是一个带电子功能的机械产品,随着现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革命历史的交汇点,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人工稚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信息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最佳应用平台,汽车正逐步从配备电子功能的机械产品向配备机械功能的电子产品转变,成为大型移动智能互联终端。这也是我们产业角色的最基本论点,智能网联汽车有一个很大的前景。
  大家都知道去年汽车全世界的产量大概9000万台,中国在2800万台左右徘徊,去年、今年都有下降,去年有4.9%的下降,但是大家看一下智能网联的装配率,同期都在上升。2018年1至12月份装配率为29.5%,比2017年同期增加8.1%。2018年1到12月累计装配量达608.6万辆。
  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一下,预计下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1.6%,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702亿元。
  刚才是从市场的角度讲了一下整个车联网的市场,实际上从技术的角度,从电器架构的角度,处理器性能与通讯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整车集成化与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结合。
  刚才讲了智能网联汽车未来一个大的前景,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虽然它有一个大的发展,但是在目前未来一段时间内,真正要实现无人驾驶还是一个很遥远的过程,所以航盛作为这样一个负责任的公司,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聚焦在哪些方向,这是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要不要做Level4、Level5的东西,我们认为我们还是要专注做Level3以内的东西,第一企业要活下来,第二Level3以内的东西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们经过慎重思考以后做了这样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把Level以内的,就是Level2到2.5做出来以后,如果能够实现量产,足以支撑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一个思考。
  下面我把航盛的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前面讲了两个基本观点,第一,我在反复讲这两点,第一就是说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有很大的前景,但是我们对Level4、Level5以上的产品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我们认为Level3以上的东西,我们认为未来五年内有大的前景,我们着力发展这一块。航盛公司原来是一家国企,改制以后现在变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目前有26年的发展历史。这座楼要跟大家讲一下,它座落在深圳市,因为我们发展得不好,没有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在这附近周边很多企业,包括中兴、华为,包括好多好多企业,周边兄弟企业都被列入了实体清单,我们做得不好没有进去。这边是研发大厦。这边是我们在深圳的厂区,这个地方实际上也是蛮好的一个地方,旁边有白云的那个地方,下个月马上在那里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会展中心,50万平米,超过了德国那个会展中心,我们的厂房大概离它五六百米远。目前我们的总部也在这里,希望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去深圳参加各种会展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到我们公司看一看,表示欢迎!
  航盛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实际上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叫前十年,我把它叫做收音机时代,基本上是一个艰苦创业,然后在行业里确定地位的一个过程。第二个时代也是用十年时间,我们叫CD机时代,在这个时代航盛的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各个车厂已经抢好了位置,第二个阶段正好赶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所以航盛各方面业绩迅速增长起来,我们也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实验中心也好,国家质量检验也好,国家认定的产业技术中心也好,都是在这个时期获得的。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三个时期,我们叫车联网时代,车联网时代最开始前三年我们做得并不是太好,而且做得很艰难,因为当时我们产品转型升级没有很快做上去,从2017年底到2018年开始,转型升级开始了,做成了,开始发力,我们主营业务这几年销售收入每年都有20%到30%的增长。
  这是我们主要的客户,目前国内车厂的90%都是我们的客户。刚才讲了我们整体营收是20%,智能网联的增长率超过34%,这是一个概念,而且在top15企业里面,我们的占比也很大。
  这是我们研发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目前有1200人的研发团队,主要分布在成都、武汉、柳州、深圳、扬州、吉林,另外我们在德国和日本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子公司,实际上是我研发中心的一部分,是这样一个概念。
  技术专利应该是800多项,发明专利将近100项,而且也参加了国家很多标准的制定。
  这是我们的制造能力,我们目前大概在深圳、江西、鹤壁、柳州有自己的基地。目前因为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到了大陆全球,这样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现在准备下一步在北美和摩洛哥会建自己的厂。
  这是我们的认定证书,2015年实验室获CNAS国家认证,2010年获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6年软件开发能力CMMI4认证。
  这是获得的荣誉,简单过一下。
  面对未来的“新四化”,我们布局了四大类产品。四大类产品包括辅助驾驶类产品,包括智能驾舱,包括车联网出行,包括新能源,新能源和我们东风汽车合资了各50%的公司在做,原来是独资的公司,现在合资了以后,和东风一起在做新能源的东西。
  我们在第一第二代的时候,基本上形成了,然后到了第三代的时候进行了部分的整合,目前我们是在第四代,2018年开始,我们也推出了这一类的产品,而且从今年10月份开始,在某几款车型上已经开始用上,包括仪表和中控。下一代的产品也在和我们国内的一些著名的厂商,比如华为在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慧驾舱的产品。
  这是刚才产品的一些介绍。
  这些产品是基于我们掌握了这样一些技术,或者这些技术突破以后所形成的,我们目前在人脸识别、疲劳驾驶、智能语音、人工智能、系统安全、OTA技术、虚拟化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一些突破以后,把这些技术合成,最后形成我们的智慧驾舱。
  通过以上的产品形态和技术形态掌握,下面讲一些应用案例,比如我们可以实现一些通勤模式、用户画像,形成一些私人专属和个性化服务,这种情况下我们推出了个性化产品,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我们还有一个公司专门做后端服务、云服务的一个公司,我们可以把我们收集到的客户的车厂,因为每卖出去一部车,一个客户就产生了,产生以后我们就产生一些互联以后,客户的各种行为数据,包括车的数据,就可以上传到我们航盛的云里,然后我们再把它发送到车厂,他们进行一些分析。目前这个工作刚刚开始,在线每天大概20多万辆,不多,刚开始做。
  另外航盛的OTA能力也正在逐步搭建,这里面主要的是我们在基础防御体系、应急处理能力、主动监控防御方面做了一些动作,这样的话为我们的软件升级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另外在智能家居这方面,目前我们在做我们自己一整套的方案。
  然后通过基础数据的输入、本地AI的决策,最终达到场景化的服务,这样一个过程。
  航盛针对以上的技术以后,我们推出了三个版本的产品解决方案。第一个是基础版的,第二个是标准版的,还有一个高配版的,大概融合了这些性能。高配版今年11月份在某款车上会推出来,现在还不能去讲。
  通过以上,航盛也在思索着如何从一个单纯的硬件供应商向一个系统供应商,最终走向一个方案供应商,这么一个过程。什么意思呢?以前我们只是提供一个OEM的模式,只是提供一个产品,那么我们能不能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最终我们能不能提供技术服务的方案?某个车厂或者某个兄弟伙伴,我们能不能和它一起做,我们把技术提供给它,也是将来服务的方式,就是所谓的三种服务方式。
  这些年我们在V2X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
  这个图我就不讲了,因为我们的智慧驾舱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什么呢?最终的一个目的,我们想让开车的人越来越懒、越来越舒服,怎么说呢?如果能够实现我们开车以后,一键按了以后,很多功能就不需要你再去操作了,能够实现车去找人,而不是人去找车,是功能去找人,而不是人去找各种功能,如果能实现这个的话,我们认为就实现了智慧驾舱。上面写了很多很多功能,实际上都可以单个地去实现,但是它的体验感非常差,无缝连接非常差。如果现在能够通过一个技术把这些连起来、打通,就能实现所谓的智慧驾舱,所谓下一步我们重点的任务就是做出一套第四代、第五代体验感非常好的智慧驾舱,这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刚才拿森也讲了,我们都有一个梦,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图我非常喜欢,什么意思呢?每一个伟大的汽车企业后面都有一个伟大的汽车电子企业,大家可以看到欧洲有BOSCH、法雷奥,北美有Visteon、DELPHI,但是中国目前没有,目前最大的销售规模也就是一百多亿,所以说这个市场基本上还是被国外控制着。但是我相信中国一定会产生一到两个伟大的汽车电子企业,希望我们在座的同行一起努力,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伟大的企业。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5939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