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8日,2024中国汽车软件大会在上海嘉定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主办,以“软件智领未来,融合共创生态”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会议、1场大会论坛和6场主题论坛”。其中,在11月8日上午举办的“大会主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理事长,中汽创智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CEO谈民强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作为软件分会理事单位向2024年汽车软件大会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也向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对软件分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开源开放——构建智能汽车软件生态系统。我将从四方面分享汽车软件生态的构建实践和思考。
中国汽车软件现状,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能源和智能两大方向的转型。能源转型上半场我们已经占据有利地位,智能化是汽车产业转型核心,软件则是智能化关键,是构建差异化的整车应用和创新汽车业务的核心驱动力。软件不仅在提升汽车性能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成为汽车企业创造利润的新途径。
通过软件定义汽车,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为表现正在逐步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此外,引爆本轮技术革新的核心——人工智能技术,正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自我学习、主动生成等能力,颠覆整个汽车智能化发展节奏和开发模式,使汽车软件创新开发的新范式、新思路层出不穷。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服务是AI赋能智能汽车的三个重点领域,通过AI赋能新场景实现一系列智能化商业新应用。
在讨论中国汽车软件生态前,我们先对汽车软件进行分类,通常意义上汽车软件都可以归类为工业软件范畴,我们根据汽车软件的应用分为汽车嵌入式软件和汽车工业软件。汽车嵌入式软件安装在智能车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控制器上的软件构成汽车嵌入式软件,汽车嵌入式软件主要应用于控制和管理汽车的各种功能和系统,给驾驶员、乘客提供功能和服务。汽车工业软件是专门针对汽车制造业而开发的软件,承载汽车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流程、最佳实践,以数字化方式管理定义汽车每一个方面,包括设计、工艺、零部件供应链、质量控制、生产计划、车辆性能和安全,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汽车嵌入式软件现状,在智能网联应用软件领域基本是行业领先地位,但在底盘、发动机应用领域仍然有一些差距。国内基础软件距离国际头部产品仍然有差距,当然现在我们在迎头追赶,经过几年发展,在中间件的国产化占有率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整体从“缺魂”迈入“有魂”,致力于实现“强魂”的阶段。
汽车工业软件比汽车嵌入式应该说在工业软件领域国产自主化问题更加突出,在研发设计领域三维CAD、CAE、PLM软件均为国外头部商业软件,两维CAD、EDA芯片设计等软件逐渐具备可国产化替代的基础。汽车嵌入式软件呈现的发展趋势,云边端一体化,在初步实现自主化基础上,呈现出平台化、标准化、开放化和知识化发展趋势。汽车工业软件当前发展趋势,自主发展方向聚焦于研发设计类,产品呈现平台化、集成化、语音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此外,人工智能、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助推汽车软件实现颠覆性创新。
中国汽车软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来自需求侧、供求侧的多重挑战与问题。从需求侧来看:一、标准不统一,融合打通困难,导致整体成本集成效率低,复杂程度高;二、产品易用性差,学习采购成本高;三、卡脖子问题,国内车企不敢使用国内汽车软件,国产汽车软件应用机会少,产品迭代慢,软件成熟度不高等问题;四、主流的产品定制能力差,主流汽车软件依托上游外资企业产品定位,其服务主体仍然是外资企业为主,对国内市场个性化需求无法灵活应对。
从供给侧看,一、产品能力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汽车软件产品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国产厂商产品往往只能立足于部分产品需求及进行产品研发;二、应用场景少,难以打磨产品,企业为了保障项目顺利高效完成,通常考虑使用成熟稳定的国外软件产品,不愿意尝试尚不成熟的国产软件产品;三、产业生态不健全,缺乏统一软件标准,汽车企业上下游之间的集成,如数据格式、接口标准难以统一;四、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目前汽车行业绝大多数以使用国外软件为主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同时部分基础学科储备人才不足。
第二方面是我们中汽创智的思考与行动。首先我们的使命,中汽创智是国资委精心谋划悉心指导下的汽车科技创新平台,是一支前瞻性探索,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中汽创智定义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智能底盘、新能动力、智能网联三大领域,聚焦汽车前瞻共性平台核心技术的研发、技术孵化,汇聚创新资源,通过大协作、跨行业、跨领域创新,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汽车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从强链方面,中汽创智充分发挥行业排头兵作用,推动各企业间建立起有效协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自主、组群、入群三维创新模式,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和高效落地,逐步全面布局三大研发领域的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使命引领、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合作生态圈。
在增链方面,中汽创智聚焦新能源、赋能新生态、基于工信部“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平台项目”,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完成智慧选型平台搭建,赋能智能供应链建设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中汽创智立足平台属性,将以AI+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核心业务AI重塑。延链、补链方面,中汽创智通过精准施策、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的稳定性、竞争力,构建自动驾驶、AI+大模型,AI+数据闭环工具链,探索AI+应用场景,以实现技术与商业双闭环。
生态创新,成就未来,中汽创智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加速技术转化和产品化,协助股东方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助力行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做行业最有价值的智慧供应链保障协同平台,助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发展。
第三方面是构建汽车软件生态。2006年6月,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汇聚AUTOSEMO、CASA、SDV以及汽车工业软件等产业力量,联合160余家整车制造厂、零部件厂商,成立中国汽车软件分会,旨在形成行业合力,加快汽车软件产业生态建设。软件分会通过下属几个子分会,聚焦汽车软件,围绕生态建设、行业标准、开源建设、行业研究四大板块,积极工作,目前取得一定成就。
同样在软件领域践行开源开放、生态融合时,还存在很多挑战和问题。对我们生态规划的目标,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组织目标。基于扎实地基,如合作联盟或创新中心等标志物的建设统一行动,协作发展,构建三层架构基础,软件分会进行顶层设计,把控方向,对下面各级子分会进行指导,致力于行业的影响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发展。
此外,在生态建设目标上我们也期待形成三层架构,最底层是基础,也是立身之本,是技术见解,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吸引行业最广泛的实践,结合专家见解、预判、预言,形成各个方向的技术研究报告、各方向的团标及发展白皮书,在技术见解基础上通过包括资源共享、标准共享、开源开放、技术研究、合作交流五大平台,完成推广应用,致力于构建开放、开源、多层解耦的立体生态体系,最终形成满足中国场景的最佳实践应用广泛的中国标准的目标。
构建开源开放的生态体系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从技术层面是开放接口,降低使用门槛,构建通用生态结构,分层解耦,拉通应用、芯片、基础软件、硬件终端等厂商,构建易于连接部署的环境,从行业生态建设方面完成相关标准规范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解耦,助力开源开放体系建设,我们致力于通过一个开放平台聚势聚力,汇聚全行业力量,引导行业,融合技术路线,推进标准共建,建立起破除内卷、协作发展、分层解耦的立体生态体系。
建立这样的生态体系我们有五大举措。一、全行业的产品力提升、技术革新除了行业峰会技术沙龙技术交流外,希望能推动科研院所、企业、高校,落地POC项目,同时积极支撑政府进行顶层规划,确立技术革新方向;二、行业标准和接口制定,除了研究报告和标准编写之外,积极推动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统一,同时不能固步自封,要对国际上优秀实践组织学习解读;三、推动使用量提升,基础软件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国产使用率不够高,我们要积极调研主机厂痛点、需求,以推动国产基础软件上车和商业闭环为重要的着力点;四、建立评估和遴选体系,目前行业内存在针对某些技术点扎堆投入,低水平内卷现象,建立评估和遴选体系,避免资源浪费重复投入;五、复合型人才培养,持续培养既懂汽车又懂软件还要懂AI的复合型人才,发展智能汽车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行业发展相接轨的人才培养之路。
最后,我们希望软件分会发挥关键枢纽的作用,首先是打通软件分会内部子分会的协同,同时打通我们的协会与各应用端特别是各主机厂、零部件厂商打通,第三方面要在标准共建与行业协会、行业学会的互融互通。总之我们要汇聚共识,整合资源,推动国产汽车软件技术更新,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形成标准接口模块,与主机厂Tier1密切协调,能用尽用,形成国产汽车软件规模化应用,持续迭代,聚焦关键技术,分享最佳实践,携手共创未来。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