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二手车出口实战探索与分享

  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其中,在3月28日上午举办的“主题分会场四:商用车出口与国际化发展”上,十堰二手车出口企业联盟理事长、觅亿汽车总经理刘鹏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十堰二手车出口企业联盟理事长/觅亿汽车总经理刘鹏,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么多大咖齐聚十堰,我们作为十堰的一家平台型公司来汇报,希望大家多给我们一些支持。
  我的侧重点是在二手车出口这个板块,目前通过这样几个方面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的情况。汇报分五个方面,因为有很多内容都是业内专家,很多数据只是过一下,谈一下初步做这个工作的尝试,请各位专家指导。
  二手车出口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前期因为这三个原因,环保提升、内需不足和国外需要,从2019年中国才逐步开放这个政策,2019年之前不能出口的原因因为政策不允许,我们做不了。2019年5月国家开始试点这个业务,到2020年12月份开放第二批,很遗憾十堰作为一个汽车城在第一批、第二批没有进去。我们2019年开始尝试这个业务,2024年商务部放开以后才开始做这个业务,之前十堰通过挂靠在试点区,开展二手车业务的。
  全球市场情况,在座大部分都是业内专家,今天前期刚秘书长还有几位咨询公司的大咖已经分享过很多数据,这个数据更多是在商用车领域,我们作为二手车出口的平台公司来说,商用车是未来的重心,但目前主要的量仍然还是集中在乘用车,平行出口的量乘用车还是占绝对大头,这个表格表现,中国车企从2022年疫情之后,位次在不断上升,在大品牌排名里面还是有非常大增长空间的。这一点趋势跟我们海外市场的反馈和逻辑也基本一致。
  对于二手车出口的需求来看,聚焦的国家也是在“一带一路”核心市场。2019年到2024年这中间的时间有5年,有3年整个业务处于停滞状态,上量是在2023年,这一年实现了业务量的大幅增长,做了20多万台全国总体的出口量。2024年这个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刚有这样一个好的开始,其实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大,目前面临的国际竞争,前面几位主机厂的领导也讲到了,在东南亚面临日韩竞争,在中亚日系竞争是非常稳固的,国内这两年在中亚市场势头非常强劲。
  这个数据里边,我们想更多看一下二手车这块,总体的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增幅的速度还是可以的,增长速度在大盘子里占比非常低,也是目前重要突破的点。这个数据里边目前绝大部分仍然是乘用车,我们现在公司做的业务量七成以上是乘用车,真正的商用车二手车占比目前不足5%。
  商用车这个数据前面秘书长和各位专家讲得比较多,这块我们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我们更多尝试这块。我们是十堰的公司,十堰的优势和项目、改装能力都集中在我们周边,重心在商用车和专业车出海,这块目前的体系包括自己的经验,包括同行的经验相对还是比较少,商用车目前的出海方式更多是以新车方式出去的,因为新车的授权相对容易一点,但是商用车二手车,目前这个量是微乎其微。
  这是我们主要的区域市场,东亚、中东和西北非的区域是我们的定位。
  这是一个宏观数据,这是目前出口的方向和重点,跟国别应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
  基于以上的几点谈一点宏观,二手车出口跟新车出口,在很大程度是带动和支撑、补贴和反哺的关系,我看今天有安徽的领导发言,安徽的政策去年是比较激进的,湖北这块的二手车出口量在全国的占比数据不太行,制造能力和产能是可以的,出口的通道比较窄。因为目前出去的车绝大部分是新车,在主机厂的一些单位里是纠结的,既想通过贸易商、服务商出一些量,但又怕损坏品牌,出现了一些问题。
  当然从国家商务部的层面一直鼓励出口,对贸易商的扶持过程中,还有专用车厂需要小的端去测试,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当地合作伙伴来发展销售,这点在专用车领域感触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不在中国虽然已经在大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么多年的情况下,乘用车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商用车尤其是专用车,每个省依然有非常强的本地化属性,因为有地域限制和利益博弈,同样这些政策,我们也去谈,希望当地去组装,贴当地的品牌,实现当地TO B的市场和政务市场和当地的公务市场。
  对二手车出口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认为现在虽然做了第5年,上量才2年,以后应该有比较好的发展,目前我们慢慢在做二手车的国内干线,然后再出口,这样对于我们去库存,对于我们国内资源的输出有很大好处。这个路因为差异性很强,跟主机厂的业务是相对很互补的,这是我们下一步的核心重点。
  最后给大家汇报一下觅亿汽车做的探索和实践。第一个,我们过去是在十堰做产业园区,做十堰的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跨境对接会,积累了资源,十堰的汽配城和地区是我们的底气,我们在北京、深圳和武汉建立了创新中心,依托这些创新中心和十堰的园区做这样的平台型公司,做业务整合,过去整个集团在一起也做了1万多台的出口量,也基于这样的一些情况也是跟十堰的国资既服务于前端贸易,也服务后期专用车平台的资源整合,有的是海外专用车KD场的设置,目前在东南亚和非洲已经在谈了好几个轻组装的CKD的项目,通过本地化的落地做本地市场的植入。
  同时服务十堰中小型的企业出海,用联盟的方式去做,对于中小的专用的车厂来说还是有一定壁垒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供便利,帮大家打通环节,一起来实现业务的发展。这是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
  策略、建议这块,因为今天前面几位汇报得比较多,我在这里不展开说,我们非常赞同前面几位提到的一定是体系化的,最大优势是基于十堰专用车的制造能力和产业优势,一定是产业输出,我们的作用就是海外找到合适的有当地承销能力和有当地政府能力的制造商建立合资公司和KD厂,和零部件进行输出,需要主机厂的配合,在一个生态体系只有相互支撑才有可能性。
  同时,主要是以商专用车的突破点。还有一点是前面提到的,最近谈了好几个业务,需要有一个单一的汽车出口的方式要转变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出租车业务和客车业务尤其明显,充电桩和场站设置,软件设置和广告设置一起提供服务,对当地的服务商解决有点困难,复杂度越高,对于我们输出的可能性竞争力会更强一些,利润率会更高一些。
  基于这样的点在下一步过程中从贸易商转型成服务商,更多是一揽子政策对接、产品和售后体系的建设,这个我们也做不了,需要跟主机厂跟第三方服务商一起做这个工作。
  我的发言就这么多,非常感谢大家在十堰的会场上给我们指导,希望未来多给我们指导,希望大家在十堰能生活开心,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9223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664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