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其中,在3月28日上午举办的“主题分会场五:商用车政策法规与市场趋势”上,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高级主任师姜智勇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商用车行业的同仁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再次受邀参加本届商用车论坛,回想过去这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分论坛的交流与讨论,每一次都能在交流学习中获得新的启示与思路。今天我和各位交流的主题是“新环境孕育新机会,新变化打造新格局” 。
一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市场回顾;第二部分是未来环境判断与空间预测;第三部分是个人对产业发展一些建议。
2024年,中重卡市场总体需求为103万辆,同比增长1%。整体看,市场销量已经逐渐稳定在100万辆左右,进入需求相对平稳的阶段,空间虽然与10年前的水平比较接近,但此100非彼100,销量结构已发生剧烈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能源和出口两个市场。
新能源市场:2024年,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推动市场增长,一是政策支撑、二是技术成熟、三是基础设施完备。政策方面,工业环保分级扩展至水泥焦化行业,新能源中重卡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加;下半年发布的“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对于换购新能源车的补贴标准高于柴油车,也形成一定利好,整体看,政策对新能源转型的支撑力度在持续强化。技术方面,产品的三电技术日趋成熟,系统迭代升级、故障率降低,用户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基础设施方面,布局也日渐完善,截至2024年底,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已达98%,用户补能更加便利。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支撑下,2024年国内新能源中重卡终端销量大幅提升至8.5万辆,渗透率达到12%,增速、渗透率均超预期增长。在此背景下,一汽解放2024年新能源中重卡实现跃迁式增长,销量达到1万辆级,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出口市场:全球经济环境对商用车整体需求的拉动力仍显薄弱,但“一带一路”等政策为产品出口提供有力支撑,各车企逐步强化在海外的布局,中国产品在海外的认可度也持续提升,整体看对出口形成利好,推动中重卡海外销量保持高位运行、达到30万辆级平台。一汽解放乘势而上,同样实现了海外销量连续、稳定攀升,2024年出口销量达到5万辆级。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车企出口销量中约95%都来自一类市场,也就是一般贸易类市场。出口销量已经占当地市场需求的50%左右,再想进一步提升难度很大,未来应如何深挖潜力、突破二、三类市场,也是国内商用车企业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我们回顾历史市场空间,是为了把握行业的发展轨迹,以更好地研判未来趋势。接下来,我将从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未来的市场空间进行预测。
海外环境: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主要国际机构判断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较2024年微增,这为国内商用车企业出海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整体环境。分地区来看,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前景好,人均GDP与我国2005-2010年的水平比较接近,从我国中重卡历史销量的走势判断,预计这些国家短期内对中重卡的需求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国内环境:政策的支持与推动力度是中重卡行业最大的波动因素。从2025年看,两方面政策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一个是3月18日,国家部委联合发布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通知,相比2024年的政策,淘汰车型扩大到了国四车型,更新补贴增加了天然气车型,同时增加了报废时间不足1年车辆的淘汰补贴,预计该政策将有效带动中重卡销量提升。另一方面政策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较去年 “巩固优势” 的表述更进一步,对智能车的支持力度提升。此外,多项自动驾驶及车联网相关的政策将在2025年迎来节点,预计商用车智能化转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基于以上的内外部整体环境,未来中重卡整体需求将增长到110万辆左右,而结构会像我前面提到的发生进一步的、较大的变化。具体讲,未来的市场由于出口、新能源、天然气的增长,将呈现“四个1/3”的结构,具体讲是海外销量占整体的1/3;天然气、新能源、传统燃油分别占国内市场的1/3。下面我对海外、天然气、新能源的“1/3”跟大家进行具体讨论。
海外市场:目前处于30万辆平台,占比接近1/3,预计未来将保持在这个水平,且一类市场占比高、继续突破难度大,因此我认为布局二、三类市场,也就是本地投资市场和高端发达市场是未来增长的必由之路。要想成功突破二、三类市场,本地化产业、定制化产品、充足的金融、完备的销服以及周全的解决方案是必要条件。解放在2024年已发布全球化战略,在持续开拓一类市场的同时,计划开拓二、三类市场,加速全球布局,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天然气市场:近两年增长迅速,其主要受到油气价差、购置成本、加气便利性以及鼓励政策力度的综合影响。预计未来柴油与天然气的价差将长期稳定>2元/升;天然气重卡与柴油重卡的购置成本持续缩小;加气站的数量持续增加,叠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政策的发布,多种利好叠加,将进一步促进天然气车的需求增长。其中《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预计将对2025年的市场需求带来重大利好,短期掀起新一轮增长。以上利好政策的综合影响下,预计2025年天然气国内市场需求22万辆左右,2030年25万辆左右,渗透率1/3。
新能源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中重卡凭借其低廉的能源成本、逐渐完备的基础设施、工业环保分级等强有力的鼓励政策推动下,在2024年实现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以上有利政策将延续,且《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对新能源最多给予14万补贴,将促使新能源短期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国内需求12万辆,渗透率16%;2030年需求25万辆左右,渗透率超过1/3。
智能车市场:智能车短期空间虽然有限,但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几年将迎来上量拐点。政策方面,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中国制造2025》为智能化商用车的研发、测试、推广注入一剂 “强心针”,构建了更为坚实有力的政策环境;技术方面,传感器算法、V2X高效交互、智能座AI技等前沿技术飞速发展,夯实了商用车智能化基础;用户方面,希望通过自动驾驶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效率、提升安全性的诉求愈加强烈。在这些有利条件推动下,预计低速场景下2025年港口、矿山场景迎来拐点,2029年环卫等场景迎来拐点,2030年L4级突破1万辆;高速场景下,2026年L2++迎来拐点,L3预计全面放开准入,2030年,L2++智能车达到5万辆级。
基于以上海外、新能源、天然气、智能车以及整体市场空间,我个人对中重卡产业发展有几点思考建议。
企业端方面,有三点建议,一是“以产品技术创新为根本”,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最强驱动力,既能够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以推动中重卡产业不断升级。二是“以深耕细分市场为突破”,当前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更多的机会埋藏在细分市场中,要深耕细分市场,更好的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三是“以加强国际合作为助力”,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重卡行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加强国际合作已经是必由之路,而且加强合作还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增长企业国际化的体系和运营能力,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助力。
行业端方面,有两点建议,一是“加速上下游协同生态构建”,上游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及应用落地,加快新质生产力的突破,特别是在软硬件、大数据、AI等方面,需要发挥行业的协同创新效应。下游要与互联网、金融、后市场及车辆运营端共同创新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重新构建新质生产关系。二是加速出台智能车、新能源方面的产业标准,智能车和新能源都是中重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部分标准尚未明晰,如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积分政策、碳足迹标准等等,已经不同程度限制产业发展速度。
国家政策方面,也有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天然气、新能源、智能车发展提供便利。加气站布局方面,目前西北部地区由于供给便利,加气站布局最为密集,但东部地区相对较少,一定程度限制了天然气重卡的发展;充电桩方面,重卡部分场景存在运输时限要求,补能时间限制较大,但目前针对重卡专用的大功率充电桩数量不足,限制了重卡的应用场景;智慧道路方面,为更大程度发挥智能网联重卡提升效率的作用,智慧道路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但目前具备智慧道路标准的公路数量过少,要考虑从标准法规约束、专用道路建设等方面入手,保证智能车运行安全。二是优化重卡出口政策,增加重卡出口税率方面的优惠力度;简化出口通关的影响手续;同时对出口企业给予低息贷款、信用保险等金融支持,助推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以上是本人对中重卡行业的一些理解,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行业专家指正,也希望和各位专家会后有进一步的交流,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