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其中,在3月28日上午举办的“主题分会场五:商用车政策法规与市场趋势”上,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整车试验部部长王喜春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来到十堰这个商用车之都参加本次论坛,今天上午听了前面几位专家关于产业、趋势、政策的分析,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以检测中心的角度去分析2025年主要政策变化及应对方式。
首先是对战略重要性的说明,关于政策的重要性咱们是毋庸置疑,全国商用车呈现低速和中速的增长,政策法规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变量,从欧盟的零排放到中国的“双碳”目标,从俄罗斯的准入新规到海湾国家的本土要求,这些政策都在重塑产业结构。政策对技术依然会存在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作用,下面我举的这三个例子,动力系统技术里面传统动力方向,对于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都要符合相应的标准,比如国四和国六,新能源就是在纯电动、氢能源和混动技术方面要进行产品的升级。
智能网联有两个方向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领域商用车方面物流和港口等场景开发L3、L4自动驾驶技术,包括线控领域,开放线控接口,推动行业智驾共建。第二个是车联网与大数据,要整合相应的动力链底层数据,通过车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的维护。
第三个是轻量化,材料创新和结构优化,通过高强度的一些材料来实现轻量化和质量的提升。
第二方面是国内政策的解读。
首先是国内政策产品认证现状,由四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国家的法规进行产品认证。涉及的汽车检测领域,主要涉及整车的测试、零部件的测试、智能网联的测试、安全测试(主要是被动安全方面)等符合国家的要求。
接下来是公告管理的2025年新规的梳理。首先是政策的变化点,这里写了三个变化点,第一个是2024年12月16日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产品自检管理办法》,这个是2025年1月1号实施,目的是发挥企业自己的试验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认证的效率。第二个是2024年12月23日发布的《货车类道路机动车辆产品上装委托加装管理实施细则》,这个是2025年7月1号实施,旨在规范货车道路机动车辆产品上装委托加装管理。第三个是工信部为了落实智能网联准入的相关管理政策,主要就是强化智能网联、智驾等智能驾驶辅助方面的管理,这个里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有一个备案参数,需要按照企业产品的性能填报。同样里面涉及功能类的说明要进行报告的提交,当成佐证材料提交,这个大家要注意一下。
这是我们整理了2024年发布的标准,在2025年实施的,前面几个是2025年1月1号已经实施了,这些就是大家要重点关注一下,新产品要进行申报的时候就要按照新的产品去申报,同样也要关注整改的时间节点,包括咱们在库的产品要按照整改的节点通知进行产品的变更。
第二个领域是达标车型。达标车型是我国针对道路运输车辆推行的,企业自愿申报之后进行试验检测,车型申报,最终审查。这个需要注意是2025年1月13号发布的关于规范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等相关管理要求,完善了一些管理政策上的指导性文件,这个要按照新的规范去做方案的确认和试验的选择,不要因为政策的变化影响大家的申报。同样,今年交通部会有一些修改单的变化,这个对于商用车来说大家也需要注意。
达标车型方面,目前有五个标准需要大家注意,这些都有相应的整改时间跟新产品的实施期,针对上述新标准的实施,企业应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影响产品的申报。
接下来是汽车强制性产品认证,就是俗称的3C认证,主要是用来保障汽车产品质量的一个强制性的实施规范,涉及领域就是整车和关键的零部件。它的主要流程包括认证委托、方案确认、工厂检查、形式试验,获证后的监督。
在TC11发的最新的决议里面有一个新版细则的实施要求需要大家重点关注,首先是它有30个标准进行了相应标准的换版,然后在这个标准细则里面也明确了是不是有补差试验,实施日期和整改日期已经明确了。这里面强调几个重点的要求:第一个,新产品在新版标准发布后实施前自愿选择依据新版标准或者旧版标准实施认证,在新版标准实施后应依据新版标准实施认证。第二个,对于已获证产品,要在规定的过渡期内完成变更,对于推荐性标准,在标准实施之日起一年内要完成变更,但是如果这个标准实施日期是早于技术决议日期,可以在一年,以技术决议这个节点来计算这个一年,大家注意一下。第三个,对于标准修订的情况,如无新增试验项目,已获证产品无需试验直接换发新版认证证书;如有新增试验项目,需进行补差试验。
对于已经投放市场,然后又不在后续生产的,这种就无需去关注换版证书的事了。对于强制性标准实施日期后,在本技术决议明确的推荐性标准认证变更截止日期后,已获证产品仍未完成认证变更的,根据相关管理要求进行证书的暂停和撤销,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节点。
环保信息公开是咱们国家为了确保推动企业履行环保职责,是我国环保保护的关键一环,而且环保信息公开是咱们仅有的有法可依的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噪声污染防治法》,分别对应的是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
这有一个关键点是环保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它是2025年1月1号已经开始实施了,适用于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和检测机构开展相关的环保工作。大家需要关注的有一个核心的变化,我们整理了三个点:一个是流程更规范了,按照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新版流程的公开。第二个是内容更细化,新增噪声污染防治信息公开要求,包括补充了污染控制装置、永久标识等术语和定义。最后就是责任强化,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责任。
在《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包括标签化的公开,数据的强化和违规处罚的相关要求需要关注,这个是在意见征求中,最终的内容是以发布为准,大家可以随时关注相关网上的信息。
最后是海外的一些市场出口国的介绍,2024年出口量从中汽协的数据来看是达到了580万辆。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目前还是中国的主要贸易方式。针对出口的形势,目前国内的出口目的国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欧盟、海湾、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巴西的准入前面襄阳达安的赵总已经进行了讲解。这里面首先进行整体的准入制动介绍,自我认证制度和型式批准。自我认证就是按照政府要求,需要企业进行自我公开认证,主要代表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第二个就是大部分比如欧盟、国内,还有海湾、俄罗斯都需要事前进行认证,认证之后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目前国际上七大海外是融入法规的分布图,欧盟就是大E小e的认证,俄罗斯是OTTC,大概85%的ECE的法规,美国就是联邦法国,海湾国家就是GSO的标准体系,也是以ECE为主,加上一些本土化的政策要求。东盟大部分引用了ECE法规。澳大利亚是ADR。
接下来针对欧盟、俄罗斯、海湾、澳大利亚做一个简单制度的介绍和2025年新规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欧盟E/e的认证,各成员国政府进行指定技术服务机构,最后是证书颁发和保持阶段,后续COP等,只要在任何一个成员国进行了E/e的认证,在整个欧盟都是同步认可的。
2025年欧盟出口部分的关注点,首先核心法规是欧盟的排放标准,2026年要实施,所以咱们企业在产品申报要注意产品技术质量是不是满足这个要求,包括它里面有限值的降低,包括新增的检测项目。第二是电池回收质量,2027年生效。同样,在市场政策的变化中存在很多的市场机遇,这里举了一个例子,也是前面很多专家已经提到的氢燃料,对于欧盟来说同样也是咱们出口的一个机遇,只要符合氢能战略技术标准的产品,重点领域就是在长途运输和港口物流,最高能达到50万欧元每一辆的补贴,这个在德、法等国,所以大家需要在关注政策的时候,怎么把政策转化成咱们自己技术产品的竞争力,这个也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是俄罗斯,俄罗斯是OTTC认证,从整车的整体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考量。有些试验项目除了在国内做,还必须去俄罗斯做相应的测试,这个大家需要注意。同样,俄罗斯已经取消了小批量的认证,这两个关键点也是对国内企业出口的成本、时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俄罗斯准入法规的关注点重点列了几个。第一个是核心法规EAC认证升级,2024年生效,新增零下50度低温启动测试,第二是个本地化的生产门槛,2025年生效,优先要采购本地的供应商,俄罗斯今年年初对中国产品进行大规模的抽检,这个事情也是很重要的。它的召回新规大家需要重点关注一下,缺陷的响应时间由原来的7天变成72小时。
澳大利亚的法规技术就是ADR,它在1989年的机动车辆标准化中明确了ADR进行澳大利亚出口一些必须满足的技术要求。
2025年澳大利亚有以下几个关注点,一个是自动分级L3级强制V2X通信,第二个是1000公里公开道路测试,含一些极端天气。对于商用车来说还有一个重点关注的点,是2024年7月1号强制实施的翻车保护装置。第三个是右舵专属规范,安全设计差异等等。
第四个是海湾地区统一的汽车技术规范,海湾地区是一个共同的市场,负责整体标准的制定。主要也是参考了欧洲的ECE这些法规,包括美国联邦的法律条文,但是针对海湾国家的特有气候它也进行了升级,包括车辆散热器、滤芯器等方面的苛刻要求。这里包括2020年车型为例,基本上有83项GSO的标准和16项沙特的特殊标准,涵盖了汽车的包括内燃机的电池、碰撞等安全项。
海湾国家市场准入,这里面列了三个关注点。第一个是IP69K沙尘测试2025年进行了强化,要达到50度高温沙暴的模拟。第二个是密封等级,要防高压喷射和粉尘渗透。新能源车的免税门槛它定为仅限本地组装的车型,沙特/阿联酋补贴成本能达到生产成本的30%,大家可以根据相关的要求怎么适配自己企业的技术产品,包括咱们的市场布局。最后一个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咱们出口一定要有一个文化适配度,比如咱们车内禁用动物皮革,内饰优先选用椰枣材料和合成革。
针对这些出口我大概总结了两点,可能写得不是很全面,但是我认为这两点比较核心。第一个技术壁垒的应对,咱们要时刻关注标准的变化更新,及时应对这些标准产业政策的变化,提升汽车产品的质量,使自己产品更能符合国外的这些市场法规。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也是需要继续加大投入的。
第二个是市场布局,一定要加强与出口国家的产业合作,建立本地化的服务网络,包括售后服务和配件的供应体系,这些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是一个合作展望,长春汽车检测中心目前拥有北方、华北、华东、华南试验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新兴业务方面,包括双碳、芯片、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检测试验能力,我们也进行了发展和技术积累,希望跟大家后续开展深度的交流和合作。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全部分享内容,由于时间关系,这里面的很多认证领域都需要进一步的钻研,本次只是做一个简要的概览,会后如果大家有需要交流的,也希望能跟大家做深度的交流,感谢各位。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