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伟:ATI专注于机器人末端、柔性工具和传感器

  2019年10月22日-10月24日,“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协同 创新 突破—共建中国汽车产业链新生态”。在会议期间,美国ATI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ATI自动化亚洲区总经理 白伟 接受了媒体专访。以下内容为访谈实录:

美国ATI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ATI自动化亚洲区总经理 白伟

  记者:白总您好,我是时代汽车的,有几个问题,ATI目前在工业自动化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另外我们ATI目前在中国的汽车行业里面的汽车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情况和布局,或者是咱们的计划是什么样的?谢谢。
  白伟:其实工业自动化范畴比较大,ATI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里面偏向于工业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方面,我们30多年一直专注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工具的研发,因为这个概念比较火热,所以在末端工具我们有几个系列,从传感器和机械的柔性装置,都对整个工业机器人,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协作机器人有一个行业的推动。在末端的研发方面,我们有几个系列的产品是非常领先的,比如六自由度的力和力矩传感器,机器人工具快换装置等,这是我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大概的情况。汽车工业是我们ATI最大的一个市场工业,在中国,汽车工业的销售占比,市场份额要占到我们50%以上,在中国我们07年就成立了代表处,到今年有12年的时间,去年我们注册了组装工厂,今年下半年6月份已经试生产,预计在下个月开始正式投入运营,所以我们在中国会有自己独资的组装工厂。在国内来说,基本上所有的汽车厂90%以上都是跟ATI或多或少有关系,都是我们现有的客户,我们每年几个系列的产品,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来说有比较多的合作,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记者:咱们现在服务中国客户,因为您说的是中国的业务占公司的50%。
  白伟:中国的业务里面,汽车占我们中国业务的50%。
  记者:咱们公司有哪些技术优势做这个市场业务?因为也有同类的竞争者。
  白伟:优势还是蛮多的,欧美日的都有,包括国产的现在也有,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还是我刚才提过的,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是全球最大的研发企业,我们背后的研发团队在这个行业里面是领先的,我们专注于机器人末端、柔性工具和传感器,也是历史最长的一家企业,技术和工程优势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国内有了组装工厂以后,对产品的供货时间、产品的服务响应、维修、库存都有相应的配套,对国内客户来说,我们的服务质量有所提升,整体来说我们是一家以工程研发为主的公司。在国内我们有五个地区办事处,因为中国的汽车行业还是比较分散的,不像美国有底特律,德国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但是相对于从东北到西南,从华南、华东、华中都有比较集中的汽车产业,我们设有五个办事处去进行本地化的实时响应,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竞争力。
  记者:机器人手臂做吗?
  白伟:手臂我们不做,因为手臂相当于一个人的手臂一样,其实它是没手的,只有臂膀,真正要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功能,无论是焊接、搬运、组装、抛光、打磨,都需要一些前端的工具,比如说焊接,需要加一个焊钳,有一个搬运、包装、打磨,有相应的工具,ATI集中在末端这一块,我们总共有七个系列的产品,有两个产品是全球领先的,一个是六自由度的力和力矩传感器,我们也叫多轴力和力矩传感器,也就是机器人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完整的感知到外部环境前端的受力和扭矩的变化。另外一个偏机械的产品我们叫工具快换装置,就是单台机器人可以自动去切换不同的末端工具,实现水、电、气的快速连接,比如这台机器人就是焊接的,那工作就是固定焊接的,如果明天想做组装、搬运或者抛光、打磨,它需要人工去换掉很多的工具,做调整,如果使用了自动工具快换装置,就可以在工作站里切换不同的工具,这两个产品线相对来说是最主要的一个产品。
  记者:您好白总我问两个问题,我不了解你公司进中国多少年了,您是感觉到中国的机器人一直在缓慢发展,还是说这几年一窝蜂一下子起来的,您的感受肯定是最深的。第二个,因为我不了解您的这个手臂是否已经装到国内产的机器人身上,所以我想问您一下,在最近几年,能够感觉到国内的机器人对您的公司,就是同等的公司有竞争压力吗?谢谢。
  白伟:这个问题挺大的,我们ATI在中国的代表处有12年的时间了,基本经历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一个比较高速的发展,大家知道欧美在汽车领域的自动化程度,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的时候机器人就已经开始在大量引用,在中国,真正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逐渐应用的,到了2010年以后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很多自主品牌的汽车厂商开始大量的用工业机器人,我们进中国还是看中自动化是一个智能制造的趋势,而且机器人领域是一个领先的领域,所以我们紧跟这个市场来中国投资。第二个问题,关于国产机器人和国内竞争这个问题,国产机器人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你能从国际机器人协会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机器人发展是非常快速的,虽然在汽车厂的主机厂里面,绝大多数是欧美日这些品牌的机器人厂商为主,但是ATI是一直跟所有的国内机器人厂商有配合的,我们也形成了很多战略合作,比如我们跟遨博机器人(北航的团队),还有艾利特、杰卡,包括埃夫特、广州数控、钱江、熊猫机器人等,几乎所有的国内机器人厂我们都有合作,我们是比较开放的。竞争的问题,我们压力肯定是有的,对ATI来说,我们研发的实力比较强,我们有100多个专注于做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工程师,在末端领域来说是全球最大的团队。相对来说,我们最大的压力反而还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因为大部分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在模仿我们多一些,包括我们一些核心的,像整个专利保护还有一些区别,我们最大的挑战还在于怎么打破自己这么多年领先行业,因为我们好几个产品线都是世界第一的,怎么打破自己在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些束缚,怎么能够跳过现有思想的边界去开发新的东西,真正优秀的企业,我们应该做的是以技术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科技的导入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我们也有一些很好的友商,国内的企业也有,在价格上对我们的冲击都是蛮大的,尤其在现在这个阶段,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还是大有可为,我们一些新产品研发项目,我们提出性能要比原有的标准产品线提升30%以上,但是价格要比原有的产品线降低40%。刚开始提这个概念型项目的时候,很多内部的研发人员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有新技术进来,只要工程师、研发设计人员能够打破自己的思想束缚,吸收新的技术和新的市场需求,其实是可以做到既好又便宜,这也是我们现在的研发方向。主要还是来自于内部,怎么样投入在未来的新产品开发上面。
  记者:我是中国工业报的记者,我本来想问一下外商投资,中国的环境越来越宽松了,对咱们来说可能是利好,您刚才也非常有底气的说可以把价格降低到40%,有这个降价的空间。现在咱们在战略规划上,刚才您讲到也有组装的工厂,会不会设一些独资的工厂,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布局?未来国家鼓励智能发展和智能制造,咱们在中国市场是怎么布局的。
  白伟:我说降40%是指一个研发的项目,针对某一个产品性能提升、成本降低,是因为导入了一些新的技术,整体上是不可能马上降低的,股东都愿意见到这样的效果,但是非常困难。我们在中国的组装工厂今年6月份就已经试生产了,已经布局在中国,外商投资环境相对是比较宽松的,我接触很多欧美日外资的企业主都觉得投资环境非常不错,信心肯定是有的,但是对中国投产,更多的是为了能够本地化开发产品、本地化更好地响应客户、降成本。我个人认为国内组装的成本和台湾、欧美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有优势,但是当要求非常高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的供应商筛选的要求非常高的时候,成本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差距。如果标准比较低的话,低端的制造是比较便宜的,但是涉及到精密加工和高端制造的时候,有下降但是没有那么客观,最大的是产品设计上怎么去改善,如果技术不断在领先,不断的有优势,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产品,解决了一个汽车厂连接的痛点,就是它在生产线上的连接故障率非常高,原来是没有相应的产品,只是有一些标准的产品在做,我们专门开发了相应的产品来解决这个痛点,我们产品的价格是新的,没有可比性的,但实际上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从汽车生产线来讲可以降低停产时间,这个对成本的节约是非常巨大的,有的时候成本可能单纯的看一个零部件、一个供应商,很难对一个产业或者一个行业起到多大的作用,像我们产品有一些是三年质保,有特别强的服务基础,整个客户使用下来,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一个特别重要的参考,一次采购确实很难评判综合成本。我们现在国内的组装只是拿出来五六款产品,但实际上ATI的产品库有接近1000种的,我们规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所有在中国市场应用和销售的产品都实现国产化,都实现国内组装,关键的元器件和电子产品会依赖于国外的供应商,国内销售的东西都会在国内组装,这是我们规划的。另外我们会有独立研发的投入,也就是针对中国市场,有一些行业在美国是没有的,比如说3C组装,比如说有一些特殊的行业,一些密集型的,一些加工类型的,根本是没有的,而且整个供应链是比较落后的。你们去深圳看一下,要出电子产品一个半月就有人能做出原机来,但是在加州在硅谷,既使是有很好的产品构想,一个产品做个原型机都要四到六个月,很多产业都是在我们这边,所以我们想投入本地化的研发,针对本地化市场做一些更好的产品开发。另外,我们在中国建工厂也会辐射到亚洲和周边的国家,这样可以在物流成本上更加快速响应我们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的需求。
  记者:现在智能制造这个概念全球都非常火,您对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有什么建议?
  白伟:这个问题也蛮大的,我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讲,智能制造是一个趋势,国家在提2025的制造战略,德国有工业4.0,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物理层级的一些信息要数字化,我们结合ATI来说,因为谈智能制造确实有点大,我们会把很多东西,一些传感器的收集,能够把这些数据汇总,形成大数据,我们做分拣、做分类、做处理,传输给上一层的软件网络,由软件网络实现未来,通过智能制造预防型的维护判断、指导性的生产、柔性的调整以及能源的节约,从零部件企业来说,国家提出智能制造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应该是一个多样化、小批量、柔性极高的生产模式,这需要非常强的柔性和制造,智能制造里面有多种软件技术、数字技术,有传感技术,我们正好在这里承担了物理层传感技术的供应商,所以我们会把原来的模拟信号变成数字化,我们会做很多数据的搜集、分类、自拣、整理,然后再做传输,在这方面我们起到一点贡献。我觉得智能制造都是好的,前两天听富士康讲未来工厂,他们有一条线就是关灯工厂,当然是好的,但是我心目中的智能制造还是有距离的,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企业各自努力,也需要有国家层面的投入和方向的引领,要不然大家的力量使不到一起的话更慢,谢谢。
  记者:您好,我是时代汽车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您,贵司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在中国这么多年,您刚才也提到一个概念,要在本土化进行运营发展,我想问一下,您在中国这一块有没有人才培养、促进中美人才技术交流,有没有与中国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合作的计划?
  白伟:您问得非常好,因为我们特别重视教育领域和科研领域,可以说中国的前50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跟ATI有长期的合作,全球范围来讲,全球前150名的高校百分之百都和ATI有过合作,我们在航空宇航、智能制造、风动实验、机器人领域都有特别多的合作,人才培养跟高校是一个特别好的结合,我们公司有一个工程师,在美国用过ATI的传感器,马上又到ATI来工作,教育其实是很重要的领域,从我们自己公司来讲,一直在着力培养,我们现在在华的员工都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员工,所有的工程师都是自己培养培训,我们也服务五百强的企业,也做很多的客户培训。科研这边我们也在逐步深入加强,现在只是产品层级和一些实验室的应用,像我们现在跟北航那边就有在谈未来共同培养人才,一些产品软件的功能开发合作。
  记者:刚才您也提到,咱们在中国建厂,其实在中国也有研发中心,目前中国市场在咱们ATI整体营收的占比大概是多少,另外目前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有没有对比,就是说在水平方面有差距还是差不多,还是更先进一些,目前中国市场对ATI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白伟:我们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研发团队,短期内应该算是三到五年内的一个规划,我们有一些工程师,他们的职责更多偏向于应用工程师,并不是研发的,研发现在还是在北美。第二个问题,中国ATI和美国ATI占比的话,我们大概占到全球份额的15%左右,相对来讲是比较低的。大家可以看一下IFR的数据,每万人机器人的保有量,中国只有不到50,但是像新加坡、韩国都是大几百个,美国基数也是蛮大的,也都有超过两三百,我们还比不上马来西亚的密度。虽然这十年发展特别快,大的机器人厂商也在华投资,ABB今年有15亿人民币要建工厂,今年也有两个分公司开幕,大家都很看重,我觉得是高速发展,但是还处于人才储备、客户学习的阶段,汽车行业相对特殊,大部分的工业、食品、运输、医疗、航空、物流等等这一系列行业我觉得潜力非常巨大。现在我们占比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你要从先进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从技术水平来讲,两个都是比较类似的,集成商的水平,产品的水平,客户的投资规模,自动化程度,典型的比较多,但是有一些行业,只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是没有这种行业的,德国也没有这种行业,这一类型自动化的提升是需要特别大的积累和投入,我们也觉得这一系列这几年已经出现了成效,比如说3C领域,电子装配类的手机、电脑,这一类型领域应用自动化越来越多,趋势也比较明显,还有抛光打磨,几百个工人全副武装,做白家电的一些铸件,招不到35岁以下的工人,既使是给两倍的薪水,干几个月也干不了,因为职业污染非常严重,未来等这一批人年纪都大了,都50岁了,谁来干这些工作?所以企业主很头疼,但是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是需要长期的,因为这涉及到设备、集成、工艺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和积累,这都是未来的趋势。
  记者:您刚才也说了,中国工业目前在应用自动化这一块还处在一个相对基础的阶段,就您来看,目前中国的这些企业在用机器人这一块,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他们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些误区,有吗?
  白伟:我们也不算初级阶段,因为我们的装机量已经世界第一了,跟汽车销量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一些行业是比较空白的,现在机器人厂商和客户之间必须要有一个集成商的,来实现他们之间的需求连接,现在新的协作机器人,从机器人厂商到最终用户之间是打通的,他们在做非常大的贡献,去年2018年IFR统计机器人的销量在下降的情况下,协作机器人逆势涨了30%的产销量,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但这一类型的客户接受度在哪,这些新型的机器人和开放式的平台,稳定和成熟度够不够,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未来还是非常非常美好的,就是人机协作这一块。
  记者:组装是你们的客户吗?
  白伟:在汽车行业的话主要应用在焊装车间的机器人生产线,涂装相对是没有的,是比较特殊的机器人应用,在冲压车间也有我们的产品,在总装里面也有ATI的产品,动力总成也应用得比较多,今天的主题是零部件,零部件也是非常大的客户群体,无论它是做金属件的还是内饰的、注塑件的,或者是一些电子类产品的测试等等,都会用到我们的产品,焊装车间会多一些,因为机器人的数量也比较多。
  记者:末端是属于点菜式的?
  白伟:对,分两种情况,一部分是未来的服务备品备件大部分是主机厂,另一部分会由集成商来选择它的方案,根据它的方案来选择零部件,但是现在看来,合资品牌来说基本上都有完整的供应商品牌,但是自主品牌来说的话,这几年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品牌准入的要求和技术协议标准,我们更多的会跟最终用户面对,有一些技术和应用方面,包括设备的安全维护都会直接联系。我们比较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又是比较专的,所以不是普遍化理解的,产量产能很大,包括医疗,包括航空宇航,在汽车领域应用也比较多。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五圈南路30号院1号楼D座3层302室 邮编:100160 电话:010-63425939 E-mail:autoreview@caam.org.cn
《汽车纵横》杂志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303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