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要着力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
针对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相关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近日接受了权威媒体采访。《汽车纵横》根据受访内容,对相关内容做了整理。
非理性竞争严重威胁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些非理性竞争现象,付炳锋接受采访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了相关安排,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具体要求,各部委也密集出台了相关措施,针对的就是行业非理性竞争愈演愈烈的问题。
付炳锋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汽车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要综合治理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决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他指出,新能源汽车不能只做“量的冠军”,更要成为“质的标杆”,要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驱动。
对于非理性竞争现象的相关表现,付炳锋表示,价格竞争白热化,全行业都被动地卷入漩涡,无序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乱了规矩,同时伴随着一些乱象频出,有内卷外溢的苗头。
付炳锋强调说,这种非理性的无序竞争严重威胁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带来的成本压力,必然向上下游挤压传导,进而带来质量风险,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企业需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升级产品,此时更需要共同构建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环境。
标准体系发挥着战略引领作用
作为汽车行业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直在积极推动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产业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付炳锋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直非常重视前沿技术领域团体标准的研制和推广。一是针对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域,如电池回收、智能化数据接口等,制定团体标准并推广应用;二是加强标准工作的国际对接,推动优质标准与国际对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相关活动,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诸多举措,以高标准促高质量发展,为避免非理性竞争建立长效机制。
据付炳锋介绍,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累计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130多项、团体标准150余项,实现了国标、行标、团标的统筹协同。比如,能耗限值标准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此标准从2021年就启动了修订工作,2025年5月正式发布,202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电耗限值比原来更加严格,有利于节能减排。
付炳锋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驱动作用,推动了产品加速迭代,这也迫切需要相关标准的出台实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说,标准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
继续把行业自律工作放在首位
针对行业出现的竞争行为乱象,汽车行业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事实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一直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为此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引导行业有序竞争。
付炳锋接受采访时表示,行业自律是协会的重要职责。2023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自律公约》。近两年来,针对行业出现的乱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积极开展了相关行动。比如,及时叫停了周榜单发布、严禁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打击造谣诋毁事件等,均收到了良好效果;针对汽车行业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复杂性,组织开展行业调查研究,为执法提供有力依据;与政府部门协同联动,及时监测市场价格波动和舆情情况,也取得了积极成效等。
付炳锋强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把行业自律工作放在首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扎实推进行业行为规范的实施;二是发挥好协会举报信箱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加大宣传正面声音,比如企业兑现账期承诺等,以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良好产业生态。
推进汽车产业全球化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我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尤其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非常迅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1-7月,我国汽车出口36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130.8万辆。
付炳锋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和市场结构加速调整,电动车渗透率接近20%,成为消费的重要选择。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40%,电动化进程迈入新发展阶段。欧美电动化步伐虽然有所放缓,但创新仍在持续,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大趋势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关于全球化发展路径问题,付炳锋指出,中国品牌汽车的创新成果应当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应,为全球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惠及更多新兴经济体,引领和促进当地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他强调,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开放合作,与跨国合作伙伴携手,共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融入国际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直在关注和推动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并与国际行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信息中心。付炳锋表示,协会将持续开展全球化系统研究,继续做好相关工作,以更好地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9月刊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纵横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autoreview.com.cn,谢谢合作。